2020年9月26日四川省直公开遴选公务员笔试
考试时间:9:00-12:00,共计3小时
一、案例分析题(共1题,20分)
第一题
材料1: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支持返乡创业就业“五大行动计划”,推出15条鼓励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立了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综合党委,先后在北京、深圳召开政策项目宣传推介会。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程”,搭建政策项目对接平台,向在长三角地区务工人员宣传推介成都营商环境、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乡村振兴和社区发展治理项目等情况,慰问在沪务工人员代表,传递家乡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和家乡人民的亲情牵挂,引导成都市在长三角地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奉献家乡,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人才支撑。
聚餐“情系家乡·蓉创未来”——在沪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政策项目宣传推介会在上海举行。
在上海举办“情系家乡·蓉创未来”宣传推介会既是一个政策宣讲会,也是一个返乡创业的动员会,诚意满满、干货十足,必将鼓励和引领广大川籍在沪农民工返回家乡干事创业,开启事业新篇章。
材料2:J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要求和“五个一”工作布局,初步探索形成了农村双创“六个一”的典型模式,掀起了农村双创新热潮。
注重超前谋划,在过去农民工大量外出之初,我们就敏锐地意识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完成原始积累、学成技术业务、达到一定年龄后,极有可能回乡进行二次创业就业,其在外务工所获得的资金、技术、人脉必将成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此我们一方面顺应众和市场需求,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好全县的劳务输出;另一方面及早谋划返乡创业就业的区域和产业,并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市场对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的配置能力,以市场为主导、“双创”人员为主体,突出特化、差异化发展,于1998年在竹篙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工回乡创业园,之后为有序引导和做强做优全县的“双创”经济,“4+N”都市现代农业在各空间
农业创业项目的布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创”街区、走廊、园区、村落、山区、道沟,奠定了“六个一”双创模式的基础。
出台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试点激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实施办法、鼓励发展回乡创业经济实施意见等措施,明确用地、税收、审批、奖补、做优等系列政策。
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便利服务,司法保障服务,深化体制改革。
注重营造良好氛围,每年表彰“十佳创业明星”、“十佳优秀创业项目”,积极推选创业成功人士为市、县人大代表或村(社区)“两委”负责人。
引入高端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华大基因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建成省级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山羊原种场等科技创新载体23个,建成国家蛋鸡十大良种繁育基地、四川农科院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四川柑桔母本园等成果转化载体36个。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发挥“四级”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作用,开展创业创新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的农业创业创新专利300余项、科技成果50余项,科技计划立项35项。
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形成了以农业领军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创业创新格局。这些主体共计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4083人,创办各类实体1904家。
实施“返乡下乡人才培训计划”,促进创业人员技能提升。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6万人次,年均培训、选拔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2800余名,带动就业创业万余人。
建成集创业孵化、总部研发、法律服务于一体的菁蓉•智创港、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园区等孵化共享平台,实现创业者与政府、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的顺畅对接。截至目前已引进服务机构32家,孵化农业创业项目50余项,累计投入创业创新资金2.6亿元,带动就业6500人。
探索模式,形成了农业双创“一座座山、一道道沟、一个个村”等模式,差异化发展蜀葵等特产业 ,全面深化了农村创业创新,大力提升了乡村振兴新动能、新产业。
问题:简述J县农村创新创业工作的做法,300字内,20分。
【参考作答】
J县积极探索,掀起了农村双创新热潮。(一)政策引领。一是加强宣传。抓住优秀外出务工人员、成功人士等重点体,促其回乡创业.二是超前规划。通过劳务输出带动返乡创业,谋划返乡创业就业的区域和产业。三是优化环境。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便利办事服务。四是营造氛围。表彰创新创业成功人士。(二)科技支撑。一是健全“院县合作、人才科技共建”机制,开展人才培训。二是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发挥“四级”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体系作用。三是强化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多主体共同参与创业创新。(三)模式创新。一方面,搭建平台。搭建孵化共享平台,聚集各方资源,服务创业创新。另一方面,勇于探索。加大新旧动能转换,打造特化差异化新模式、新产业。(300字)
二、材料写作题(共1题,30分)
材料1: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决策部署,以实现灾情等应急信息及时准确传递为目标,着力打造覆盖全面、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全省灾害信息员队伍,切实提高各级灾情等应急信息管理能力。
材料2:2007年灾害信息员职业获得批准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灾害信息员人数达53万余名,2万余名通过考核鉴定,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基本形成,并在灾情信息收集、报送和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3:灾害信息员队伍不稳定,年均51岁,年平均上报信息1-2次。信息员在灾情后作用发挥不到位,最后只能当个信息二传手,对受灾情况,受灾人数,受灾损失等灾情的统计不准确。
材料4: H市当前,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地重视不够,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面临人员更替、向上报灾情不及时、工作进展不平衡、能力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
材料5:Z市推行AB岗责任制,确保及时传递灾害信息。建立了灾情信息管理员的管理,灾情管理员要明确职责分工,做好灾情统计,在灾后2小时内将本地区灾害情况统计、汇总、审核,建立台账管理制度,开展数据核实等。建立了基层灾害信息员培训体系,针对薄弱环节,参考历年灾害应对和灾情报送实践开展培训。强化灾害管理员日常管理,做好灾情统计报送,做好应急值守,确保信息畅通。将社会力量纳入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材料6:H市领导强调,要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增强风险管控和忧患意识,提升管
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降低人民众生命财产损失。坚定做好乡镇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及灾情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多出可供全国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典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问题:H市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工作建议,500字内,30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