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1
古诗《春晓》是众所熟识的名诗,初读这首小诗似觉平淡无味,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意境悠远。
诗人选取了清晨睡起时刹那间的感情片段进行描写。他从听觉角度着笔,写出了春之声:那处处啼鸟,那潇潇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再加上“处处”二字,鸟叫声啁啾起落,远近应和,就更使人感觉满眼春无限,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众卉新姿。这些虽然都只是诗人在室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透露了无边春,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
(友情提醒:查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
学生在学习此诗之前已经能把古诗背诵下来。课堂上要做的应该就是让学生去品味诗意,去
感受诗情,激发学生对我们古典诗文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了重点突破:
1、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在学生基本理解了古诗内容以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古诗的画面,这时候伴以教师富有诗意的语言的描绘,在学生在脑海感受画面美的同时,享受到语言的美。
2.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无限的美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借助配乐,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在朗读中品味诗句的语言。
3.由读到唱,感受诗的语言美。
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优美,领会诗的难以言传的意境,最佳的途径就是反复吟诵。可以有意或拖长腔调或大胆停顿,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反复吟诵以后,我又让学生跟着音乐唱,学生很快就忘我的随着音乐唱了起来。当我关上音乐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意犹未尽。这样的唱诵,便是一种美的享受。
古诗改编的歌曲 4.能将课内外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前后联系。
在学完了古诗以后,我让学生回想一下以前学习的或是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们兴致勃勃的背诵着自己知道的有关春天的诗句,也能很快把以前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从古诗里提取出来。这种联想比较,我想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必要方法吧!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春晓》教学反思2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景、物、人的,《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
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
《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
《春晓》这首诗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但《村居》这首诗比较难懂。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激发学生喜爱古诗的情感,积极收集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好意境,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动画朗诵的诗歌,学生对诗歌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教学
《春晓》时,我先让学生看课件,播放动画,听朗读。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并播放清脆的鸟叫声,说说“鸟叫声从哪里传过来的?”,让学生理解“处处闻啼鸟”的意思,特别加深对“处处”的理解。在有了朗读基调后,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让他们自主阅读感知诗境,尝试边读古诗边想像意境的阅读方法。在教学
《村居》时,通过看插图理解故事的意思,并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放风筝的情景,让后在诵读,这样孩子们读起古诗来会更入情入境。
古诗最讲究诵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许此时的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古诗的全部意思,但反复的诵读仍然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培养他们热爱朗诵的好习惯。
《春晓》教学反思3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这是二年级的第一堂新课,我把这堂课设计成了欣赏课,主要通过欣赏《春晓》以及《春之歌》两首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与重要,除了教会孩子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同时,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春天,珍惜时间,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能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并能主动学习音乐,从而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节课把音乐欣赏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相结合,使学生在创造中自觉地学习音乐,并从中感到快乐,只是,一节课都在欣赏音乐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二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使得他们对任何音乐形式都感兴趣,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好的条件,但是由于他们年纪小,好动,因此,他们注意力不太集中,有些学生听一半就坐不住了,因此,要克服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在聆听中设定多个小问题,尽可能是与他们生活中相关的小问题。
另外,欣赏课要多些小视频与图片,这样可使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顺利进行,教学目标顺利实现,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多的去发现好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春晓》教学反思4
古诗《春晓》是一节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它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喜春、惜春的美好情感。它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也对自己的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小结。
我觉得托班的古诗课应该要更具有趣味化,我们可以将整首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从而来了解这首诗。而我只是将整首古诗用简短的语言解释一下,如“飘落了下来”他们了解吗?不了解。所以整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在提问上、讲解上,语言太干练、深奥了,不适合托班年龄段的幼儿来理解。所以在以后古诗的教学中,我上课用的语言可以更浅显些,更生动些,语速还可以再慢一点,留点时间让幼儿可以思考、吸收,这样会更好。在我刚开始第一遍让他们接触这首古诗,是通过视频来了解的。视频播放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就已经开始跟着视频念了起来。因为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背一些古诗,但他们理解诗
意吗?对于托小班来说,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可以先让幼儿了解、交谈更多的关于春天方面的特征,这样一来才能让幼儿更好的知道诗人在写这首古诗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之下写的这首古诗。古诗的学习,不一定要学习如何背诵、朗诵,可以是让幼儿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之美,体会到春天的美丽景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