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教育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教育的历史回顾、现状与未来展望
新中国建立后,教育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显然,随着我国计划经济的被抛弃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教育事实上也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时代,并且,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全面转型直接导致了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困境的时代,并且这种困境是多方面的。我们深入地研究新中国后教育所走过的阶段,以及今天所处的困境,对于寻中国教育摆脱困境的途径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卡和国籍的区别
踏组词一、新中国后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阶段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第一阶段: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这是新中国教育的创立、摸索和健康发展阶段。
工商管理是干什么的新中国建立后,在等人的个人魅力以及党的略带乌托邦理想彩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全国迅速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在教育领域里,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兴高采烈,都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充满了满腔的热情,包括新中国后第一批“海归”的一些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去。1952年,全国进行了高校院系的调整,可以认为,从这时起,新中国基本上就建起了自己比较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时,中等教育,基础教育也都全面地发展起来了。当然,1957年全国进行了所谓的“反右”斗争,实际上重点就是针对教育系统的,教育系统的很多人都被打成“右派”,他们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到平反。但不管怎么说,新中国以后的这个17年,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为我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以后我国进行的“两弹一星”研究所需的大量人才,除哪些“海归”之外,大多数都是这一阶段培养出来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把中国教育的这个17年说成是“资产阶级的黑线专政”、为资产阶级培养人才,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所以,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充分肯定了中国教育在这17年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二阶段:1966年到1976年,这是新中国教育遭到重创的所谓“文化大革命”的10年。
在这个10年里,的乌托邦理想完全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圣经,全国不同类型的学校几乎都停止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招生、教学等等都不正常了,学生纷纷起来造反、搞全国范围的大串连,教师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被打成“黑帮”,“反动学术权威”等,他们或被批斗游街,或被抓进监狱,或被下放蹲牛棚。可以认为,这个10年既使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完全停止甚至倒退了,特别严重的是还使中国的年青人整整被耽误了一代,他们没有书读,他们纷纷上山下乡,这不管是对于我们的国家,还是对于青年一代,都是十分可悲的。
第三阶段:1976年到1992年,这应该算是迄今为止新中国教育发展的黄金年代。
结束“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各级各类学校迅速恢复了正常的招生、教学和科研秩序,久别知识甘露的一代青年纷纷如饥似渴地学习,教师也焕发了教书育人的青春。动乱已过,前途一片光明。那时
的教育是何等的朝气蓬勃,何等的纯洁善良。不管是培养人才,还是科学研究,都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高峰。我们就是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一代人,记得那时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作弊,什么叫走后门拉关系,什么叫“官本位”,什么叫“金本位”,我们只知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要把被“文化大革命”耽误的年代夺回来。可以说,今天社会中的很多精英都是那个时代培养出来的。
第四阶段:1992年至今,我们说中国的教育处于困境,就是指的这个时代。
众所周知,1992年,中国经过15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终于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这肯定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时代。在政治上,要由以前主要依靠个人专断转向民主政治;在经济上,要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文化上,要由过去的一元文化转向多元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又不断地盲目扩张,在办学方向上一会要市场化,一会要产业化,一会又要大众化。在管理上,一会是科层制,一会是精细化,一会是人性化,一会又是行政化,等等。我们的教育几乎迷失了方向,它被“官本位”、“金本位”等搞得人魂颠倒,同时教育也面临着严重的价值失落和信仰缺失。虽然表面看来,我们的教育块头大了,人数多了,特别是大学,教授遍天下,博士多如毛,可真正管用的并不多。大家都心照不宣,教育的质量肯定是下降了,并且还下降得很严重,这正是现代中国教育的根本困境所在。我最近曾多次参加重庆市的公务员申论考试阅卷,我评阅的题基本都是政论文。参加考试者全是毕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我看了数千份卷子,真没看到几篇好文章,有的人写出来的真不是个东西,狗屁不如,我深深地感到当代大学生的水平真是一代不如
多余的解释 许嵩一代了。
二、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教育在总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恐怕人民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正如同志1989年3月23日,会见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时所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可以认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存在的最大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大厦就会面临倾覆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也会陷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可怕的历史周期律之中。那么,造成教育产生如此严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导致道德滑坡,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形式主义、弄虚
作假等横行,腐败严重,世风下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在今天,天空高挂的是“金钱”和“权力”这两盏寒光闪闪的灯,学生们一仰望天空,就可清晰地看见它们。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利益的驱动构成了人们行为的最原始动因和最直接动力,如果利益的欲望一旦盲
目驱动或超出合理的“度”,就会见物不见人,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面对如此冷酷的经济法则,我们只有依靠党的优良传统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方能使整个社会和人的灵与肉得到和谐与安宁。具体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南瓜饼怎么做
1.“行政化”和“官本位”使当代中国教育完全变成了“衙门”,教育成了行政的附庸或又一个行政科层序列,教育的一切都得听命于行政部门的指挥,教育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基本泯灭了,教育离自身的应有使命越来越远。
我作为一个有30年教龄的高校教师,对当今的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在今天的学校里,校长、书记既像独霸一方的封疆大吏,又像是一个企业或工厂的老板,甚至很多下属就是直接称他们为老板。从大学来看,校长一部分是副部级,绝大多数是正厅级。校级以下就是处级,包括大学以下的学院统统都是处级。学院和其它行政单位里的内设机构都是科级,包括学院里的教研室主任、副主任都是科级和副科级,很多教授就是一个科级干部。我相信我们的中等职业学校、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可能与大学的情况也差不多。整个学校只见校长、副校长、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至于教授、副教授,如果他们没有一个行政级别,简直算个屁。我看到总理2009年教师节在北京对中小学教师讲,要像尊重大学教授那样尊重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我这个教授一下子就感到了汗颜和自卑。敬爱的温总理,您知道在一所大学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教授他的地位有多高吗?他不如一个副科长,他什么都不是,与一个打工仔没有两样。如果这样对待我们的中小学教师的话,那将会
是十分糟糕的事情。整个学校就是围绕行政中心打转,上上下下都必须时刻维护校长、书记的绝对权威。甚至有的学校网站只准有领导的新闻,对所有新闻都严加控制。评职称、拿项目,如果没有行政职务,简直比登天还难。我亲眼见一个普通的县委副书记调到一所大学任副校长,一年后居然就成了教授。要是一个大学教师,没个10年8年能评上教授吗?即使在教学中,仍然是一切围绕行政转。校长、书记、处长、副处长等,一般来说,他们既是行政首脑,又是教授,但他们一般是很少上课的,并且名正言顺地规定他们要少上课,重点要搞行政管理,当个教授无异于玩弄风雅。虽然他们也会排点课,但很多时候都是别人代上而已。真正上课的教师大多没有行政头衔,他们时刻都要小心翼翼地应对行政的严格管理和严格检查,甚至连他们讲什么东西,举什么案例,怎样讲,是否使用多媒体等,学校都有规定。教师不但要接受学校行政的督导,甚至还要接受学生代表的监督,他们的地位相当低下。这种状况必然造成行政的瞎指挥盛行,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不高,能搞好教学吗?“行政化”、“官本位”还严重地毒化了我们的校园和学生,校园里普遍充斥着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欺上压下、花架子、人情风、腐败、跑官要官等等。正像Max Weber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讲的那样:“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这个废物幻想着它自己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我亲眼所见,很多学校为了迎接和搞好评估,毫无顾忌地弄虚作假。如有的高校甚至有的还是法学院,就敢于置《档案法》于不顾,任意篡改多年的教学档案。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就学得油头滑脑,一派官场作风。有的为了评个奖、
当个学生干部,使尽了各种下作手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神圣而高尚的学校,居然就成了官场的扯皮拉筋之地,实乃有辱斯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就是我们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平反冤假错案,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又有强化了“官本位”和行政级别的嫌疑呢?似乎有点矫枉过正呢?
2.“市场化”、“产业化”和“金本位”使学校充满了铜臭,学校成了赚钱场所,这样的学校还能高尚吗?还能“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吗?特别是大学,这种情况是非常严重的。
我记得各地大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扩招,包括硕士、博士的招生也大量扩招,如果单纯从数量看,今天中国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肯定是世界第一,本来这是好事,这是为了迅速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素质。但扩招生收的钱比正常招生贵好几倍,事实上,每年的扩招就变成了一条大学的生财之道。我记得我的孩子是2000年考的大学,她的成绩很好,正常录取,每年3600元的学费。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也是这一年上大学,她的成绩差点,作为扩招生录取,每年除交纳正常学费之外,还要加收12000元,4年就48000元,弄得我那位朋友还我借钱。连续好几年的大量扩招,很多大学都赚得盆满钵溢的了。扩招弄得一些大学的教室、学生宿舍都非常紧张。我亲眼见有一所大学把偌大的一栋综合办公楼腾出来住学生,学校的一些机关包括一些教学部门,都只能一个临时办公室凑合,整个学校就好像一个大杂院,这能办好大学吗?之后,各大学又兴起了大办所谓“二级学院”的热潮。实际上,就是一些私人老板来办学,前面挂一个大学的牌子,“挂羊头,卖狗肉”,招生尽量降
低标准,实际上只要肯交钱就能进来,来者不拒,不知欺骗了多少学生。甚至有的大学还与“二级学院”一起用欺骗的方法招生,我亲眼见一所大学的二级学院用欺骗手段高价招了一千多名学生,几年后学生临近毕业才知道他们上了当,根本就没有学籍,也拿不到毕业证。这下惹得这些学生罢课,闹事,弄得一所大学好久都不得安宁。这种情况,在中等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择校费、补课费、赞助费以及各种名目的杂费,甚至学生想在教室坐个好座位,都得交大量的钱,还有教师公开向家长索取的等等,弄得家长和学生怨声载道,他们纷纷把学生上学难比喻为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就是在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今天的很多学校都是用钱说话,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量化,根据量化给钱,干什么事,先讲清楚多少钱,这那还像“明明德”的学校。并且,“金本位”还与“官本位”相结合,可以说,不管今天的那所学校,得钱最多的一定是那些既当行政首脑、又当教师的官员,一般教师的工资肯定最低。
3.在学校中,价值失落、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学术腐败、浮躁骚动等等,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了当代中国的学校教育正在不断走向世俗化困境,所谓的“象牙塔”基本上倒掉了。
如不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很有可能相当数量的人会变成“掘墓人”。从一定程度上讲,今天学校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市场化和金本位等,不是在育人,而是在不断地向青年人注入腐败堕落的基因。可以这样认为,这一困境是当代中国教育中最
危险的一种
征兆,它比起前面两个困境来,要严重得多,这个困境直接表现为一种教育的整体堕落,因为前面两个困境是原因,而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这个困境。在今天的学校中,学术腐败是非常厉害的,小的学术腐败是抄袭剽窃,大的学术腐败是凭权力垄断资源和占有他人成果,并且还弄得其他人像小一样甘愿献身。虽然我们的学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或思想品德课,既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向学生灌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可收效实在甚微。我曾经多次在大学生中搞过对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抽样调查,一般而言,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持坚定信仰的态度就不错了,大概有三分之一是模糊不清的,还有三分之一是根本就不信仰的。并且,随着大学年级的递升,可能这个比例反而成递减的趋势。我也分析过当代的大学生,真正读书的大概有三分之一,而有三分之一的就是一半读书一半混,还有三分之一的基本就不怎么读书。学生普遍是只要成绩过关就行了,60分万岁,甚至普遍存在作弊现象,那些混的学生,基本上就是靠舞弊过关。学生普遍热衷的是官场那套花架子,他们对老师也不尊敬。加上我们的很多学校都把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完全交到学生手上,由学生给老师打分,学生打分的高低就决定了这个老师的命运,比如评奖、评优等,甚至就是一票否决制。所以,我们的很多老师都不敢管学生,学生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们对老师就无所谓了。我就曾遇到过这种事。有一次,在我上课时课堂后面公然有一对学生接吻,我一怒之下对他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说要接吻就出去。还有一次,我上课时公然有学生拿出相机来拍窗外草坪里的一对男女同学,
我一怒之下又严厉批评了他们。之后,在我上课的这个班上居然有好几名学生给我打0分,我的教学排名一下就降到了倒数几名,不但不能评奖,还得看领导的白眼和学生的讥笑,我倒无地自容了。这到底是个啥评价体系?这不把人变成鬼才怪。今天的大学生,普遍存在比较混乱的两性关系,租房同居,甚至在学校宿舍混居,在校园的花前月下乱搞的,比比皆是。
三、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
对策总是来源于实践和研究之中,对策决不是拍脑袋的产物。我们研究了中国教育在当代面临的困境,那么,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又何在呢?中国教育的未来又是一种什么趋势呢?最近,在国家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规定了中国教育今后的工作方针,这就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我们根据这个20字方针,认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其主要着眼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去“行政化”和“官本位”,使学校真正成为理性与自由、科学与民主相结合的思想、知识教育和创新殿堂。
学校绝不是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对整个社会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条不紊地协调运行。同时,学校也绝不是工厂和企业单位,工厂或企业的职能就是使其中所有的人、财、物尽量做到步调一致,整齐划一,从而生产出某种物质产品。因此,在行政机构、工厂或企
业,实行严格的“科层制”是必须的,在这些单位就必须要有领导权威,要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不然的话,行政机构又怎样去协调社会?工厂企业又怎样生产出高质量的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