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经典《精神病患者》解读
影视评论
希区柯克经典《精神病患者》解读
文/徐颖颖
摘要:作为电影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精神病患者》以精神问题为切入,通过“纯电影化”的镜头和巧妙的故事叙述方式塑造了扣人心悬的惊悚氛围,和对人类意识层面的精神分析,引人入胜地表现了生活于困境中的特殊人物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蒙太奇;精神分析
希区柯克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悬念大师,他的影片曲折离奇,镜头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结尾往往出人意料。《精神病患者》是希区柯克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希区柯克悬念惊悚片的集大成者。在美国电影协会(AFI)评选出的美国20世纪百部经典影片中,《精神病患者》位列第18名。1998年,美国新生代导演格斯·范·桑特曾以几乎逐个镜头翻拍的方式重拍了这部电影,以示对希区柯克的敬意。
一、纯电影理念下的电影表现
希区柯克一贯强调“纯电影”的概念,即不靠台词,完全通过视听手段——画面、音响、场面调度、蒙太奇剪辑来讲述故事,揭示人物心理。
(一)镜头的独特运用
在《精神病患者》中,影片多处运用特写镜头,使事物更加突出,并赋予含义。
玛丽安带着现金回家,收拾行装准备出逃这场戏中,导演用了12个镜头,比如拍摄玛丽安在收拾行李时给了床上的钱四个大特写,使得钱的形象有种逼人的压迫感和诱惑力,玛丽安边收拾行李边不断回头看钱,没有任何对白,但是却细腻地呈现出玛丽安的复杂心理。
对人物面部的特写往往最能使人物形象清晰而深刻,男主人公贝茨通过房间里墙上的小孔偷看玛丽安换衣服,镜头对贝茨眼睛进行了大特写,黑暗中的欲望之眼,增强了影片的惊悚感和邪恶感。玛丽安被杀后倒在地上,镜头对准了她睁大的惊恐的眼睛,这个大特写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惊魂未定的沉思。
另外,摄影机的运动也带动了整部影片的节奏,影片一开始就通过摄影机的升降运动和字幕的叠加向观众呈现出了一座城市的全貌。加之以节奏紧张的画外音音乐渲染气氛,意味着安宁平静的背后暗藏危机。而在亚伯·盖茨被杀的一场戏中,影片独特的摄影技巧更是设置了悬念,吸引观众注意,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达到惊人的艺术效果:当盖茨走进贝茨古旧的哥特式住所时,隔着门板,一个老妇人手拿利刃的形象在静候他的到来,而后便是从楼梯上向他冲来……此处希区柯克俯拍,让人看不清楚凶手的样子,使得这个场景既神秘又恐怖。当盖茨死去时,影片又采取了与之前大不相同小全景俯拍,镜
头的运动与景别的转换具有极大的代入感,让观众如临其境,真实目睹一场凶杀惨状。
(二)蒙太奇剪辑技巧
蒙太奇是一种导致叙事时序断裂的镜头,因为唯有其断裂才能产生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但它同时又要注意镜头之间的衔接,因为只有衔接才能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和动作的连贯性。希区柯克独特的叙述故事的结构形式——悬念的设置就是基于这种“断裂—衔接”的特点来制造矛盾冲突,以此获得陌生化、震惊、惊悚的悬念效果[1]。
在影片最经典的浴室谋杀段落,从玛丽安进入浴室开始洗澡到最后倒地死亡,这场戏只有45秒,却组接了78个浴室门、浴帘、喷头、玛丽安的脸和身体、凶手模糊的面容、刀、浴缸的近景、特写短镜头、仰拍、俯拍、正面、侧面镜头等,形成了凶案现场的空间构成。精彩的蒙太奇剪辑技巧制造了恐怖的假象:没有一个刀刺中人体的画面,却营造出凶杀现场极其真实的情景氛围,给观众制造出蒙太奇镜头空间叙事极其惊悚的心理暗示。
另外,蒙太奇结构还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具有言外之意的镜头间相互组接形成象征意义。影片中浓重的夜、破旧低矮的阁楼、昏暗摇曳的灯光、不期而至的瓢泼大雨、弯曲的公路、隐约可见的霓虹招牌、哥特式的旅馆、猫头鹰和鸟类标本等等一个个杂乱零散的镜头,都有着独特的叙事功能和结构功能,殊途同归地指向具有惊悚心理暗示和悬疑符号象征的意象,让观众时时为玛丽安即将遭到的厄运而
忧心、不安。而在浴室谋杀中,刀子挥动的弧线在凌乱快速的剪辑中,象征着玛丽安身体的倒落,也象征着整部电影由高潮往下坠的剧情发展方向。
(三)画外音
《精神病患者》中的画外音运用也极具特点,在人物心理的刻画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玛丽安驾车出逃时,电影用声画分离的方式再现了玛丽安的复杂情绪:镜头始终是其开车的画面,但画外音首先出现的是在她想象中男友山姆见到她后的惊喜;然后,在等待红绿灯期间玛丽安在路口遇到了她的老板,此时画外紧张的音乐突然闯入,突出了玛丽安不安的情绪;在更换汽车并匆忙上路之后,画外音再次出现:首先是汽车租赁站的营业员的声音,“我感觉到了当营业员的压力”、“她的举止有点问题”、“她一下
经典剧情电影
24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