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哈尼族耕耘梯田的民族
哈尼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6大民族。哈尼族世代生息在巍峨苍郁的哀牢山之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
哈尼族渊源于古代的羌人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岁月里,经过漫长的迁徒历程,最后定居于滇南的山峻岭之中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分为哈雅、碧卡和豪白三个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干个土语。哈尼族在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创制了拼音文字。
自古以来,哈尼族多从事山区和半山区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主要生活来源,并经营少量手工业、畜牧业、狩猎、采集、贸易等;尤其以善于耕种梯田和山地著称。利用山区的自然条件开垦梯田种植水稻,是哈尼族的一大特长。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们对水特别珍惜。为了不误农时,自古以来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约
哈尼族的原始说唱艺术“哈巴”是远古时代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原始说唱艺术的“活化石”。“哈巴”是哈尼历史的产物,生活和劳动的产物,是哈尼族古老的歌。“哈巴”代代相传,成为哈尼人保存历史的工具。
哈尼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衣服用自己染织的藏青土布做成。在哀牢山区,金平、元阳、绿春一带的哈尼族常将所织布料染之后再行剪裁制衣,而红河、元江等地哈尼族则待缝制成衣后才染。直到20世纪50年代,哈尼族服装,无论男女老少均为蓝和黑。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众多,最主要的是十月年和六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有条件的人家要杀猪、舂糯米粑粑。此外,由于吸收了汉文化,红河地区的哈尼族,和汉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哈尼族的民间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他们整个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器有三弦、四弦、巴乌、笛子、响篾、葫芦笙等。
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多彩,新中国成立后,文化事业才真正地发展起来,50多年来,
已经形成了一个创作繁荣、演出兴旺、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农村文化全面展开的良好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尼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现在正在向着更为健康的道路迈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