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烟盒舞的源流
“烟盒舞”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自娱性的民族舞蹈。关于它的来源传说不一,较为普遍的的说法是彝族人民为了猎取野兽,往往披着兽皮混到兽中间。后来渐渐把这种模仿野兽的动作发展成为舞蹈,于是形成了“三步弦”。另一种说法,认为三步弦是挑秧苗走路,上山下山的样子。总之,这都说明“烟盒舞”产生于彝族人民的劳动斗争生活。烟盒舞流传范围广泛,在傣族、哈尼族,也有人会跳烟盒舞,由此可见,烟盒舞是百姓们最喜欢的娱乐舞蹈。
烟盒舞作为彝族最具典型的民族舞蹈,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与探讨,烟盒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沉淀慢慢形成。
追朔到烟盒舞的起源,专家们的说法不一。从它形成的区域来讲,起源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并从彝族广泛流传开来。虽然,在大范围上大家都认为烟盒舞发源地是云南,但还是在具体位置上有分歧。像烟盒舞这种夸张、动作复杂的舞蹈,在云南等地传播的范围广,所以并不好辨别最初的发源地,经过调查数据分析、走访,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烟盒舞的发源地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
彝族烟盒舞个性鲜明,技巧多样。在建国初期,烟盒舞作为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在百姓中广泛流传由民间文艺舞蹈到北京,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极具传统民间歌舞特征为一身的典型代表,让大部分的专家迫于对它的研究,前往云南学习、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等。
烟盒舞有鲜明的地域特,产生于民间,形成于百姓中,又在百姓中广泛流传,因此,关于烟盒舞的传说有很多中。
其一,是说在很久之前,在深山居住的彝族人,因为在山中以狩猎为生,在把狩猎方法传授给后代的过程,对怎样捕猎进行生动形象的模仿,不仅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也起到了茶足饭饱后的娱乐性效果,一边学习谋生一边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其二,彝族人民在劳动过后,总是进行跳舞放松。随着拍手的节拍慢慢舞动身体,如果长时间拍手,觉得手疼了,发现装烟丝的盒子用手指弹弹也能发出清脆的响声,因此弹烟盒就代替了击掌,就这样形成了用烟盒弹击节奏的舞蹈。
其三,在元朝由于彝族首领战胜了入侵者,在胜利之时,百姓们都跳起了烟盒舞,并把胜利
这一天定为节日,规定每年这一天都要载歌载舞欢庆一天,这个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哈尼族的传统节日
其四,也有人说烟盒舞是一对逃婚的男女从红河县那里带过来的,逃到这边在这安家,将烟盒舞传播给周围的邻居,慢慢的传播范围扩大延续到今天。
其五,在木匠大师鲁班做木活时,被锯下来没用的小木块让小孩拿走敲着玩。因为木块棱角锋利,经常会划破小孩的手指,于是鲁班会把这些没用的木块边角磨成圆的,中间挖空,这样木块不仅不划手了,敲打出来的声音也更清脆了。后来,又有人在削好的木块上弄块牛皮,做成鼓的样子,用来装烟丝,跳舞时就用来打节奏,便发现了现在的烟盒舞。
至今都无法证实这些传说的真实性,只能从这些传说中对烟盒舞起源得到点启示。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对哪一种舞蹈起源进行研究,都离不开这些因素:游戏、劳动、教育、模仿等等。通过对烟盒舞的起源进行追朔,结合它的形态、动作、套路等和彝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