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庭》《民族常识》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中华⼤家庭》《民族常识》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中华⼤家庭》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课伟⼤的中华民族
◆主要内容
知道“中华民族”⼀词的含义,即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开拓祖国的⼤好河⼭,共同创造灿烂的中华⽂化,共同推动⼈类社会的进步。
从⼈⼝数量,汉族和少数民族在总⼈⼝中所占的⽐例,⼈⼝分布⼤致情况,以及语⾔⽂字使⽤情况了解中华民族。
汉族是中国⼈⼝最多、地域分布最⼴的民族。汉族⼴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陕,以及云贵川渝等地。
⼈⼝最少的珞巴族是指⽣活在我国实施⼈⼝普查地区的珞巴族,就此⽽⾔,他是⼈⼝最少的。(很多居住在未进⾏普查的地区)
◆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是本课的重点。
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每个民族都是统⼀的多民族国家中的⼀员。按⼈⼝数量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分布⼴泛,主要聚居在五个⾃治区以及青、云、贵、⽢、川等地;语⾔⽂字表现出多民族、多语⾔、多⽂字的特点。
55个少数民族都有⾃⼰的语⾔,22个少数民族使⽤着28种本民族语⾔。
◇难点
1.初步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是本课的难点。
对于⼩学三、四年级的学⽣来讲,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这⼀抽象的概念是较困难的。通过这⼀课的学习,让学⽣产⽣初步的感知:中华民族⼤家庭中成员的数量、各民族⼈⼝数量的差异、⼈⼝分布的特点以及语⾔⽂字、服饰节⽇等民族⽂化特征等。结合以后各课的进⼀步学习,达到了解“中华民族”的⽬的。
对“中华民族”概念的理解。中华民族不是社会学和⼈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因为它不具有民族的基本特征,如共同历史渊源、共同⽣产⽅式、共同语⾔、共同⽂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理认同,⽽仅仅是⼀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
民族⼀词使⽤⾮常⼴泛,但在不同的场合,表达的含义不同。⼀种是⼴义的民族,泛指⼈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阶段的各种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著民族,或是指⼀个国家,⼀个地区的各民族,如阿拉伯民族、中华民族;另⼀种是狭义的民族,指英吉利⼈,德意志⼈,汉族,回族等。但是,不管它是怎样的⼀个词,全球华⼈在“中华民族”这样⼀个⼤背景、⼤前提下,团结奋进、⽓壮⼭河的历史却是可以与天地同寿,与⽇⽉同辉!(中华民族的伟⼤是事实,功绩不可磨灭)
中华民族包括汉族(⽆论居于国内还是国外)、居于国内的各少数民族、以及海外华⼈(包括华侨与华裔)。
2.如何说明“中华民族的伟⼤”是本课的另⼀个难点。
“伟⼤的中华民族”是本课的题⽬,服务于培养民族⾃豪感的需要。应从三个⽅⾯说明: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创造者;960万平⽅千⽶领⼟、360万平⽅千⽶领海,以及相应领空的主⼈;56个民族组成的勤劳智慧、团结奋进的和睦⼤家庭。
第⼆课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
◆◆主要内容
对汉族等五个民族的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分别进⾏了介绍。
◆重点、难点
◇重点
1.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重点。
让学⽣了解这五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分布地区、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图⽚、情景展⽰等多种教学⽅式让学⽣了解相关内容。
2.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的主要经济⽣活是本课重点。
各民族的经济⽣活是深⼊了解各民族状况的基础,经济⽣活会影响各民族的⽂化、风俗习惯等多个⽅⾯,要了解汉族、维吾尔族是以农业为主;蒙古族、藏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回族过去以农业为主,兼营⼿⼯业和商业。
◇◇难点
指出民族分裂(“藏独”与“疆独”)的危害性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该课程的主要⽬的,⽽⼏年前“藏独”和“疆独”的破坏活动,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通过介绍2008年发⽣在西藏拉萨的“3.14”事件和2009年发⽣在乌鲁⽊齐的“7.5”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使学⽣从认清这些事件的实质,从情感上痛恨这些⾏径。
第三课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苗族,古⽼的民族,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苗族服饰尤为突出,多达上百种,服饰使⽤多种制⾐⽅法,编、织、缝、拼合、裁剪。苗族妇⼥爱穿百褶裙,褶最多时可达500多个,有的多达30、40层。
彝族也是古⽼的民族,东南亚、美国、英国、法国都有彝族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
1.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
要了解这五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分布地区、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内容,并掌握壮族是我国⼈⼝最多的少数民族这个基本常识。
2.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朝鲜族的主要经济⽣活⽅式是本课的重点。
这五个民族都以从事农业为主,其中朝鲜族在我国的北⽅以善种⽔稻⽽闻名,布依族享有“⽔稻民族”之称。
◇◇难点
认识有些民族内部的多样性是本课的难点。
了解苗族、彝族在民族发展中,出现许多族⽀;本民族内部在服饰、语⾔等
⽅⾯存在着多样性。
第四课满族、侗族、瑶族、⽩族、⼟家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满族、侗族、瑶族、⽩族、⼟家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
要让学⽣了解这五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分布地区、经济⽣活⽅式、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此外还要掌握⼀些民族的标志性⽂化特征,如满族的旗袍、侗族的⿎楼和风⾬桥、瑶族的盘王节、⽩族的三⽉节、⼟家族的织锦等。
满族的旗袍已成为中华民族⼥性的礼服,出现在重⼤的隆重的场合。
◇◇难点
如何看待民族节⽇是本课的难点。
本教材第⼆课以后的各课都介绍了各民族的传统节⽇,这些民族节⽇是民族⽂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
部分,是各民族重⼤的社会活动。尊重各民族的节⽇,体现了对民族⽂化的尊重,对各民族感情的尊重。
第五课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重点、难点
◇重点
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个重点;掌握傣族、傈僳族、黎族族名的正确读法和写法是本课的另⼀个重点。
本课将主要让学⽣了解这五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分布地区、⽣活⽅式、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
◇◇难点
进⼀步理解民族⽂化与民族⽣存的⾃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了解傣族的孔雀舞和哈尼族的梯⽥,进⼀步理解民族⽂化(民歌、民族舞蹈和耕种⽅式等)是各民族与⾃然环境对话的结果。
哈尼族善于开垦耕作梯⽥。梯⽥⼤的有好⼏亩,⼩的如簸箕。村寨坐落在上中,村寨上⽅是林,下⽅是⽥,中间是村落蘑菇房,被称为江河——森林——村寨——梯⽥,⾼度协调、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态系统。
第六课佤族、畲族、⾼⼭族、拉祜族、⽔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书”是⽔族独特的象形⽂字,⽤这种⽂字和这种⽂字记录成的书称“⽔书”。这种“书”只能看,不能读,能看懂的⼈也越来越少,但⽔书的作⽤在⽔族还很⼤,如婚丧嫁娶,看分⽔、选⽇⼦等都要查看⽔书,按照⽔书的记载。
◆重点、难点
◇重点
佤族、畲族、⾼⼭族、拉祜族、⽔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个重点;掌握⾼⼭族是⼤陆对台湾原住民的统称,在中国⼤陆地区也⽣活有⾼⼭族⼈⼝,是本课的另⼀个重点。
◇◇难点
掌握佤族、畲族、拉祜族族名的正确读法与写法是⼀个难点;对原住民概念的解释是本课的另⼀个难点。原住民或⼟著是指在某地⽅较早定居的体。
我们统称台湾的原住民为⾼⼭族,台湾⾃⼰说他们有泰雅族、塞夏族、布农族、卑南族、阿美族等10多个民族。原住民即当地民族。
第七课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
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重点、难点
◇重点
1.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要让学⽣记住这五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分布地区、⽣活⽅式、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民族基本概况。
2.⼟族与⼟家族的区别是本课的重点。这两个民族由于只有⼀字之差,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族名、⼈⼝数量和分布情况、主要⽂化特点等⽅⾯进⾏⽐较,加深学⽣对这两个民族的分辨能⼒。
3.对纳西族东巴⽂等象形⽂字的简单认知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
掌握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族名的正确读法与写法;了解宗教对民族⽂化的影响。
第⼋课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
⾯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重点、难点
◇重点
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
这五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分布地区、⽣活⽅式、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都需要了解和掌握。
注意达斡尔族的分布情况。
达斡尔族分布在内蒙古⾃治区、新疆维吾尔⾃治区和⿊龙江省等地,这与历史上的戍边有关。
17世纪末,达斡尔族抵御沙俄侵略后,从⿊龙江迁到⼤兴安岭、嫩江流域,⽬前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龙江,少数在新疆。◇◇难点
掌握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撒拉族族名的正确读法与写法。
2008年汶川⼤地震发⽣后,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等⼯作中,国家和其他民族对羌族等灾区少数民族提供了巨⼤的帮助。结合这⼀事例,让学⽣感受和体会,在中华民族⼤家庭中,“⼀⽅有难,⼋⽅⽀援”的
民族团结精神。
四川省北川羌族⾃治县,⽣活着10多个民族。
第九课⽑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锡伯族最初在⼤兴安岭以狩猎、捕鱼为⽣。18世纪中叶,清政府为巩固西北边防,锡伯族迁往新疆,在伊犁附近屯⽥定居。现锡伯族多数在新疆,东北、内蒙古也有分布。四〃⼀⼋西迁节是去新疆戍边的锡伯⼈与留在家乡的锡伯⼈话别的⽇⼦。200多年过去了,每逢这⼀天,⼈们都还在纪念。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族的基本情况;锡伯族的⼈⼝分布与达斡尔族的⼈⼝分布情况类似;清楚区分仫佬族和仡佬族。
◇◇难点
掌握仡佬族族名的正确读法与写法;介绍⼈⼝较少民族: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在10万以下的民族有22个,统称⼈⼝较少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的0.4%(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统计数据)。这些民族分别是:⾼⼭族、布朗族、撒拉族、⽑南族、阿昌族、普⽶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他们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龙江、福建、⼴西、贵州、云南、西藏、⽢肃、青海等10个省(区)。
国家在⼀些⽅⾯对⼈⼝较少民族有特殊的帮助和扶持政策,或政策上的倾斜。
注:在确定⼈⼝较少民族时,这些民族⼈⼝不⾜10万,这么多年过去了,有的民族⼈⼝已超过10万,但仍以当年确定的这22个民族为准。
第⼗课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重点、难点
◇重点
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这五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分布地区、⽣活⽅式、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
◇◇难点
这五个民族有的⼈⼝较少,如塔吉克族4.1万⼈,乌孜别克族1.2万⼈;⼤多地处边、远地带;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多。
第⼗⼀课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重点、难点
◇重点
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
这五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分布地区、⽣活⽅式、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
◇◇难点
对少数民族舞蹈基本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本课以介绍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的基本情况为主,还要从更宽泛的视⾓介绍民族舞蹈的特
点和风格。
第⼗⼆课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主要内容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数量,主要经济活动,以及语⾔⽂字,民族传统节⽇和民族特⾊等⼏个⽅⾯分别介绍五个民族。
◆重点、难点
◇重点
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的基本情况是本课的重点。
讲清楚这六个民族的⼈⼝数量、主要居住地区、⽣活⽅式、传统节⽇、主要风俗习惯等,有助于解决好这个重点。
◇◇难点
进⼀步认识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家庭是本课的难点。
运⽤多种⽅式,如让学⽣寻民族间的共同和不同点,进⼀步了解民族的基本特点。
⼆、《民族常识》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单元“多民族的⼤家庭”设三个主题,对“多民族的⼤家庭”的⼈⼝数量、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和我国语⾔⽂字使⽤情况作了介绍。
第⼀课五⼗六个民族是⼀家
◆主要内容
与《中华⼤家庭》有重复,主要考虑民族团结教育这门课现在是起步阶段,可以是多个开头,如可以从《中华⼤家庭》学起,也可以从《民族常识》学起,
所以,在内容设计上兼顾多开端这个特点。
⽤导⼊的⽅式复习民族名称;⼈⼝数量、民族⽐例,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以及“三个共同”(共同开拓祖国⼤好河⼭,共同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