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273条原文及解释
张仲景的经典故事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全书共分六十篇,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医学上关于伤寒病的认识、病因、病机、诊断和方法。第273条原文是,“太阳病,下之,脉促,胸满,腹胀,泄利,手足逆冷,齿冷,短气,其人面赤,或躁烦者,为欲解也。”。
这段原文的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太阳病是中医上的一种病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状。下之指的是病情向下发展,脉促、胸满、腹胀、泄利等症状表明病情较重,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症状。手足逆冷、齿冷、短气等症状则反映了病人的寒热错杂,阴阳失调的情况。面赤、躁烦则是病人的表现症状,可能是因为病情加重导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
从角度来看,根据《伤寒论》的原则,针对上述症状,可以采用辛温解表、理气和胃的中药方法,以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以达到的目的。
总的来说,这段原文所描述的病情及其解释,反映了中医对于太阳病的认识和方法,也体现了中医疾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