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典诗词
如何看待古典诗词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4年第44
        中国号称诗的国度,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有过不学诗,无以言的论断。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古典诗词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事实串联
        99日,习近平在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寥寥数语,寄托了总书记对复兴传统文化的希冀。也让第30个教师节多了一丝反思的味道。
        1.据《上海晨报》报道,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生语文课本里,删除了旧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同时7个单元45篇课文也缩减为6个单元40篇课文,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此举在社会上引发广泛争议。
        2.1990年后期起,尤其是2000年民进党执政后,台湾地区推行的本土化运动”“台独运动正名运动等,也大多被冠以去中国化之名。虽然其中复杂纷纭不可一概而论,但值得注意的是,都有减少古汉文、书面语、文言文的教学时数的提法。
        3.古典诗词的教育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即使是大学中文系的古典文学课程近年来也被大大削减了。很多高校中文系的中国文学史课时屡遭削减;传统诗词写作课程基本没有必修课,只是偶有选修课。
        这些年,语文教材的任何一次变动,都会引来争议。譬如鲁迅文章该不该退出课本”“金庸小说能不能入选语文教材”“周杰伦歌曲进入语文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教师节的古诗”等。实际上,舆论的嘈切可看作是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激荡,不仅反映了家长对于教什么,怎么教的参与欲望,更反映出人们对传统经典、文化精华的珍视。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此,教材中去中国化的举动,值得警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