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水平的培养
幼儿独立生活自理水平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好习惯,终生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自理水平及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不过我们仍然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或听到现在的孩子的生活自理水平及卫生习惯越来越差了,5岁的孩子吃饭还要人喂,鞋带不会系;或者7岁的孩子上厕所不会擦屁股,垃圾随地丢……
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水平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以前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现代生活实践证明,一个不会生活的人,也就不会学习、不会工作。而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幼儿时期就实行培养。
一、小班孩子的好习惯及自理水平包括哪些?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独立进餐、不吃零食等;二是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准确等;三是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四是准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画画姿势等;五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物归原位、礼貌、文明的言语、准确的社会交往等。
幼儿在身体动作和心理发展水平上都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因为年龄小,家长在生活方面包办代替的事情相对较多,孩子缺乏锻炼,失去了一些好习惯养成的机会,所以,幼儿更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421”的家庭模式需要幼儿良好的习惯
    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长大成人,“421”家庭模式日益增多,即每家都有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去宠爱一个孩子。在溺爱中,当孩子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时,很多家长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很多不良的习惯。所以,在“421”模式家庭中更要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自理水平的训练。
三、影响孩子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水平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长的教养态度直接关系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现在有些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示范作用,东西乱放、乱丢,家里面乱糟糟的,生活在这种家庭里面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生活自理水平及卫生习惯自然不会好。有些家庭是三代同堂,几个大人守着一根“独苗”,肯定是万般疼爱了!诸如穿衣服、整理东西、洗脸吃饭……全都代劳了,生怕累着、委屈了孩子。或者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现在家长的教育观点:只考虑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而不注重锻炼他们自己的动手水平,只要孩子学习好,考上大学,读研当博士,就会财富持续,就会有很多人来为你服务,就能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必要自己动手!
(二)家园不同步。
这也是造成孩子自理水平差的一大失策。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是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进餐,自己大小便了。不过放了一个假回来,就会出现“退化”现象!衣服、鞋不会穿脱了,大小便也不会叫老师了,吃饭时饭粒撒了一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就出在家长身
上。孩子回家以后,家长什么都替他们代劳了,把孩子的练习机会都剥夺了,时间一长,孩子产生了依赖性、堕性,觉得大人帮做这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即使他以前会做的,他也说不会,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退化”现象了!其实这就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工作脱节所引起的!!
四、家庭教育策略
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个社会,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孩子往往不加取舍地接受。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无时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水平,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一)、 父母以身作则,把手放开。
要做到这个点,家长首先就要充分理解孩子独立生活自理水平及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树立准确的育儿观,明确目标,要求家庭成员统一观点,坚持一贯,同时还要注意本身的示范作用,使家里尽可能保持整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形象。家长平时也要多创造些或学些新游戏,并把有特定功能的亲子游戏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让孩子玩得更加开心、学到更多知识,还能持续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除此之外,平尝还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其它用具和图书等!
(二)、家长要抓住点滴时间即时引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
  1、在家庭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自我意识和独立要求等,家长要抓住这些机会,即时给予引导。如:当你的孩子争着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或者要帮着洗衣服时,他们可能会将衣服穿反了、穿倒了,将鞋带团成一个死疙瘩,把衣服能湿了,高兴的玩起肥皂泡来。当孩子发生这些表现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呢?会不会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感到生气,对孩子实行训斥甚至打骂他们呢?你可知道,你的制止和指责,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探索精神。
  2、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就应给予幼儿学习锻炼的机会,家长应抓住这些点滴机会,恰似拱土稚嫩的小芽,精心扶持细心培育就能长大。建议家长们,每当孩子表现出这种愿望,提出这些要求时,家长就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如:幼儿自己穿衣服,你可亲切
的对他说一句:“宝宝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你真棒”。同时,你要在一边指导着他怎样穿的对又快,幼儿不但高兴的去做,而且他在快乐之中掌握了准确的穿衣方法。
(三)、家长要使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幼儿我能、我行的欲望
  1、榜样法:在你家周围的邻居中,或许有好多生活自理水平强的孩子,你能够用这些孩子做榜样,让你的孩子像他们那样,你可这样对孩子说:“宝贝,XX他能自己洗袜子了,每天自己穿衣服,叠被子,你也长大了,你做的一定会比XX更好的,你跟他比一比,也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好吗?”幼儿有了榜样,他一定会学着做起来。
  2、小大人的方法:孩子最愿意听表扬的话,当孩子做出一件事情后,家长能够用小大人的方法鼓励孩子做出第二件事情、第三件事情,如:你看见孩子拿着小笤帚在学着扫地,你可对他说:“你看我宝贝,像个大人,能扫地了,扫的多好,扫完了地也能给妈妈擦桌子是吗?”孩子就会点点头,当他扫完了地后就会去擦桌子,做的也非常认真。
  3、示范法:幼儿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能光看见孩子能做就行了,还要教给孩子准确的做法,如:整理玩具,家长可先示范玩具分类方法给孩子,一边示范一边讲,将小的、零散的玩具放在小的盒子里,大的玩具放在大盒子里,或者将玩具按车类、拼插类等实行分类。家长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孩子一次做不好就不让他做了,家长要对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
给予鼓励,让孩子对做的事情有信心的去做好。
(四) 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
因为年龄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有充足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利用各种游戏,日常生活等形式,让幼儿持续地,反复和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准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
(五)、家庭中要求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421事件是什么 1、家庭成员的一致性:
大家都知道,爷爷奶奶亲孩子,真是比父母都要亲,所以,在家庭里经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妈妈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孩子慢悠悠的笨手笨脚的穿,奶奶看见了,怕孩子受凉感冒表示反对,爸爸怕孩子耽误自己上班时间,就亲自动手替孩子穿起衣服来,就这样家中要求的不一致,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家庭中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必须要求一致的要求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生活自理水平。
  2、家庭中要求的一贯性:
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需要家长们坚持一贯性的要求,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水平时,不能坚持一贯性的要求,今天要求孩子做了,明天又去协助孩子做,这样,对孩子的培养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家长们坚持一贯性的要求孩子,孩子有天天练习的机会,孩子才能掌握技能快,也就是养成习惯快。
  总来说之,孩子的模仿水平很强,只要家长为孩子做出好的示范榜样,坚持一致性、一贯性的要求孩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自理水平一定会提升的。
六、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及自理水平的关键。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及自理水平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是幼儿园、家庭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生活卫生教育的成败,很大水准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配合得好,幼儿的教育就如锦上添花。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方式与氛围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