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院考2020国际经济学专业题库答案
一.简述题
国际贸易专业排名1.简述关税壁垒对小国开放经济和大国开放经济的福利影响P100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海关法和海关税法,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赋。主要有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
征收关税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它将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包括一系列效应:价格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税收效应、贸易条件效应(对大国来说)、净福利效应等。
1,小国情况:
讨论价格效应、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均衡时的国内价格)为Pw,征税t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国内价格调整不对世界价格造成影响。
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Q4Q2;
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c;
净福利效应:
a-(a+b+c+d)+c=-(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
2,大国情况:
价格效应: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前Q3Q4的进口价格为EFQ3Q4,征税后为HIQ3Q4,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e;
净福利效应:
a-(a+b+c+d)+(c+e)=e-(b+d)。净效应不确定。
2.简述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P130
关税同盟是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效果可以分为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
静态效果
1.贸易创造和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之前,某个国家不生产某种商品而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商品;建立关税同盟后,如果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被排斥在关税同盟之外,则关税同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和共同的对外关税使得该国该商品在同盟成员国内的税后价格高于同盟某成员国相同商品在关税同盟内的免税价格,这样同盟成员国原来从非成员国进口的成本较低的商品转从关税同盟内部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来进口。
2.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缔结关税同盟后,无论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进口国(上面例子中的A国)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下降了。如果A国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则A国对X商品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要大于X商品价格的下降幅度,从而使X商品的销售额也就是进口额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应。
4.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行政开支
5.建立关税同盟后,可减少走私6.建立关税同盟后,可以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
动态效果
关税同盟的建立,在长期会对同盟成员国的经济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长期的结构性影响称为动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2.有利于获得专业与规模经济利益。
3.有利于投资的扩大。
4.有利于技术进步。
3.简述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利用模型简要阐述这一
理论。P35
基本思想:尽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的劣势,但它可以选择两种产品中劣势相对较轻的那种产品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同样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假设前提:
1,两个国家、两个产品、一种要素(即2*2*1模型);
2,劳动在一国内是同质的;
3,要素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
4,规模收益不变;
5,市场完全竞争;
6,不考虑运输和保险成本;
7,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不是等比例;
8,消费偏好相同。
基本内容:
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具有相对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品,而只应停止生产本国处于相对最大劣势的产品,经
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此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表格例证:
比较优势的简单数学说明:设有A、B两国,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
分工前:XY分工后:XY
A6天3天A0天9天
B1天2天B3天0天
按比较优势原则,A国应该集中全部劳动用于生产Y产品,B国则集中生产X产品。产量为A国生产3单位Y产品,B国生产3单位X产品,比分工前的A、B两国生产各一单位X、Y产品,每个国家多生产1单位产品,世界多生产2单位产品,但是耗费的劳动量却未变,这就是国际分工的利益。
图形例证:
类似绝对优势理论
评价:比较优势学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它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
不足:
1,比较优势说赖以成立的许多假设前提过于苛刻。
2,按照这一学说,比较优势差距越大,贸易越容易发生,因此,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更易发生。但现实中恰恰不是这样,现实中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3,按照这个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能获益,因此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而在现实中,世界上无论什么国家,都从未实行过彻底的自由贸易,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实行某种贸易保护政策。
4,李嘉图本人也承认比较成本说与劳动价值理论相违背。
4.简述国际贸易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利用模型简要阐述这一
理论。P35
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因为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一国之所以要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绝对的劣势,自己生产的成本太高,还不如从别国购买来得便宜,而一国之所以能向别国出口产品,是因为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使本国生产的产品成本和价格更低。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种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条件:
1、供给方面: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生产要素,2×2×1模型
(2)投入的边际产量是固定的;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2、需求方面:
(4)收入预算约束,不能借债消费
3、贸易方面:
(5)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6)进出口贸易等值,即贸易是平衡的;
(7)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4、市场方面:
(8)生产和交换都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进行。
绝对优势的衡量标准:
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价格:
假设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产量为Q,所要求的劳动力投入为L,而工资率为W。那么:
(1)劳动生产率=Q/L,高表明有绝对优势;
(2)生产成本=L/Q,低表明有绝对优势;
(3)价格=WL/Q,低表明有绝对优势。表格例证
假定英国人与葡萄牙两国在分工前,同时生产酒和呢绒两种产品,两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同,都是100人,但生产技术是不同的。100人劳动1年在葡萄牙可生产80单位的呢绒,或100单位的酒,如表所示:
呢绒 | 酒 | |
英国 | 100 | 90 |
葡萄牙 | 80 | 100 |
呢绒的生产成本:英国=100(L)/100(Q)=1
葡萄牙=100(L)/80(Q)=1.25
酒的生产成本:英国=100(L)/90(Q)=1.11
葡萄牙=100(L)/100(Q)=1
图形例证
根据上表,可以画出英、葡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在图中,在没有进行贸易交换之前,该国经济在E点达到均衡,在这点进行生产和消费,生产量恰好等于消费量,达到社会的福利水平CIC1。假设在自给自足状态下,英、葡两国的市场均衡点都在E点。英国生产和消费50单位的呢绒、45单位的酒,而葡萄牙生产和消费40单位的呢绒、50单位的酒,分别达到社会无差异曲线CIC1。
贸易后,在三角形中反映。即B点为贸易后的生产点,C点为贸易后的消费点。这一三角形又成为“贸易三角”(TradeTriangle),出口和进口。
同理,葡萄牙专业化生产酒,而消费53单位酒和47单位呢绒,因而需要出口47单位酒来换取47单位的呢绒,同时达到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CIC2。
表格和图形分析的结论:贸易通过分工反而扩大了全世界的生产。导致了两国福利水平的同时提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亚当·斯密认为自愿、自由的贸易是互惠的,它导致了世界福利的增进。
问题:
不能解释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如何参与世界贸易的问题。
5.简述新H-O模型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p53
H-O理论的基本假设前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
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产品要素密集度不会改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