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定位研究□马澜熊季霞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只有准定位形式特才能谋求立足与发展,专业定位是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及社会评价于一体的综合系统,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际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专业定位的六个基本途径。
【关键词】国际经济;经济贸易;专业定位;专业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为马澜主持的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的医药行业特化研究》;陈丹丹主持的《江苏高等中医药对外教育产业化研究》课题(编号:b200901036)成果。
【作者简介】马澜(1976 ),女,浙江诸暨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熊季霞(1973 ),女,湖南长沙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风险投资
国际贸易专业排名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在全球排名由2000年的第8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2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占全球总额的8.8%。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在制造、商贸、金融、保险、货运等诸多领域存在广阔的就业空间。国贸专业人才虽然就业前景广阔,但面临的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各类大、中专及高职院校的普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已经形成了从博士、硕士、本科到高职、高专不同层次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和供给体系。人才供应数量众多,用人单位处于买方市场,加之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就业市场对国际经贸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实用性特征明显。据统计2010年大陆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共792所,其中学院430多所、大学350多所,约80%的学校设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建设粗放,缺乏优势和特,毕业生供给与人才需求脱轨等问题,因此如何依托学校资源,科学定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优势,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已成为关系各校国贸专业存续的首要问题。
二、定位内容
专业定位需体现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先进性和示范性才能打造专业的优势和特。专业定位是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不仅要准培养目标,更要将目标实施到位,这就要求专业培养目标须适应经济建设需求,培养方案灵活实用,“软”“硬”条件合理配备,培养成果得到社会肯定。因此,专业定位的内容是由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及社会评价六大元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如下图所
示。整个综合系统具体来看,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定位的灵魂,各校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均为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虽然核心目标明确但缺乏行业特和区位优势。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和特定位的纲要,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基本内容。各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近为“宽专业、厚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拓宽就业面和提高升学率,从实施效果看来,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低下,社会和工作适应能力较差。师资队伍是专业特化的根本保障,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无法优化,也就无法现实专业定位。培养方向是否正确,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培养质量是否提高须经由教学和社会评价系统进行反馈,然后依据评价结果对专业定位的基本元素做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使专业定位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凸显人才培养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美誉度。目前,各校国贸专业建设在教学及社会评价环节都非常的薄弱,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形成专业建设的评价反馈修正机制。这也正是解决国贸专业定位和建设的关键所在
。
图1国贸专业建设的评价反馈修正机制
三、定位途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选择定位方向,优化专业建设,其实现途径可参考以下六个方面,具体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加以说明。2010年,南
·
601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