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点12 两次战争(解析版)
考点12 两次战争
【十年真题】
1.2018·天津高考·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倘查出本船有一两,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以及内容,推知清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故A项正确;禁烟被英国政府作为战争的借端,且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得到美、法的支持,所以禁烟不可能得到各国政府公认,故B项错误;贸易在1858年的英法《通商善后条约》被强迫合法化,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治外法权也叫领事裁判权,
1843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中取得的,而题干的时间为战争前的禁烟期间,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高考·8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微博加载失败【答案】A
【解析】材料“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符合领事裁判权内容,故A正确;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B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贸易特权无关,故C项错误;该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与居住及租地权无关,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6).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答案】D
【解析】贫富不均与材料的内容“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不符,故A项错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表明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而不是莠民作乱,故B项错误;“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说明官员腐败,把战争失败归咎为民性懦弱,是对战争失败的推卸责任,并不是战争战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耆英认为不能御敌的原因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导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也就是吏治腐败是不能御敌的理由,故D项正确。
4.(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是东西方相互碰撞和融合,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逐渐介入世界事务,但并不能表现出是在按照西方模式演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D项错误。
5.(2015·安徽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直到1870年,与《南京条约》无关,另外传教方面的特权最早是在《天津条约》中获得,故A项错误;按材料所述,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自由传教和公使驻扎北京的特权是从1858年的《天津条约》获得的,而“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说明“条约”是在公使已经驻扎到了北京之后签订的,结合拿破仑三世的在位时间,故B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规定的条款中没有涉及材料相关内容,而且与拿破仑三世在位时间相去甚远,故CD项错误。
6.(2015·上海单科·20)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
、米利坚(美国)三国和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和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教师节祝语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南京条约》是中英两国签订的,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清政府与英、法、美国签订《天津条约》,故B小孩新年祝福语项正确;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与美国无关,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72014·上海单科·19)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  )
A.宁波        B.广州            C.上海        D.福州
【答案】C
【解析】口岸甲发展最快,其中1897年后发展更是迅速,1882年至1902年考查宁波、广州、上海和福州四个城市,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上海,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8联想笔记本系统还原2014·江苏单科·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厦门、宁波、上海”、“福州”、“香港”等与第一次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割香港岛相符,可判定该谕旨颁发于第一次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关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表述成为“赏借”,说明了清政府当时仍存在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B项正确;第一次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根本改变,并不是该谕旨导致的,故C项错误;被迫开放“厦门、宁波、上海等”几处通商口岸,香港岛被割占,并不能表明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故D项错误。
9.(2014·天津文综·7how are you 怎么回答《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C
【解析】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反映出中国在挽回主权,故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在不断挽回主权,外交逐渐自强,故C正确;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故D项错误。
10.2013·北京文综·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第二次
战争”和“美国”,采用排除法。第二次战争中只对英法两国进行军费赔偿,排除A选项;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的规定,排除B选项;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排除C。故ABC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
11.(2013·浙江文综·17)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赛尔号哈克萨斯刷什么
【答案】B
【解析】有识之士描述了一国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一国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会得到列强齐心地帮助。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A项中的“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
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C项“居住及租地权”在材料中并无反映。D项有较强的干扰。“门户开放”政策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因此D项错误。
12.(2013·山东基能·74)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