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蒋介石的七年之痒-------陈洁如回忆录
廉克飞
研究中华民国史,作为国母的宋美龄肯定是跳不过去的一个重要的关键人物,但是有这样一位女性,如果她没有退出和蒋介石的婚姻,或许她就能成为显赫风光的国母出现在世人面前,甚至对中国的命运也起到一些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历史就如同一飞速行驶的汽车,你永远不知道路上的哪个小石子能阻滞的它前行的方向和进程。
这个女人和蒋介石有七年的婚姻之实,可是她的名字却如同一粒砂砾淹没在历史烟云之中,现在说起这位女性的名字,很多人都未曾听闻,这确实让人遗憾。为了让大家了解这样一段被尘土的封锁的历史,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由蒋介石的“前任”亲自撰写的回忆录:《我与蒋介石的七年之痒》。
《陈洁如回忆录》是一部被禁锢了 将近40多年的书籍, 现在终于解禁能够大白于天下了,这对于广大读者和近代史研究者来说,实在是一件可喜的事。
在中国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二十年代,还只有十几二十岁的陈洁如,处于一个相当独特的地位。她在1921- 1927 年的七年间,成为中国南方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蒋介石的夫人,这部回忆录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到这颗新星是如何升腾起来的。她凭借当年写的日记,加上晚年对往昔亲身经历的详细追忆,写下了这部回忆录,把那几年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以至内心秘密,揭示得淋漓尽致,有许多是为常人所不知,亦为史料所不载的,读来真是一新耳目。
从回忆录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在孙中山南下护法及其遇到挫折的岁月,常常滞居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出入酒馆青楼,而追逐一个十三四的少女真是用尽心计,耍足手段;对家人则是拳打脚踢,还在“一心致力革命”“无心顾家”的堂皇词句下遗弃发妻,转眼又与陈洁如结婚.....
回忆录细腻地叙述了蒋介石的暴躁性格,以及他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在粤军中与诸将领格格不入自不待言,还常与至亲好友恶言相加,以至可以同孙中山争吵不休......
回忆录充满情爱地记述了蒋介石的勃勃野心:还在上海浪荡之时,就萌发了要当孙中山的维
承人、要成为统一全国的唯一的军事领导人的野心,并且他为了实现这份野心而翻云覆雨,狡诈多诡...
回忆录同样也如泣如诉的揭露了蒋介石不顾海誓山盟和夫妻情爱,悍然抛弃恩爱之深的陈洁如,而去另结新欢的经历。尽管蒋介石在佛像面前起誓赌咒,心里盘算的却是如何实现自己的野心。
那七年,蒋介石或是滞居上海,或者是去粤军任职,或东征,或北伐,陈洁如都是作为正式夫人形影不离蒋介石左右的。
在这些时光里,蒋介石也是无保留地向她袒露自己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甚至卑鄙野心。他对陈洁如表现得十分恩爱,因此,这本回忆录所记记叙的蒋介石种种言行,尤其是他们夫妻生活的前前后后, 有很大的可信性,是有其一定价值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以下这些情况,回忆录中的许多事情未必就真实可信。
一是作者在前言中说: “这本书的素材取自介石鼓励我按日攮写的日记。”但当时她只是一位十几二十岁的少女, 既没有什么社会经历,也没有多少政治知识,对那些年的所见所闻,尤
其是许多政治事件,任何人都难以要求她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如实的记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受到蒋介石的影响和支配。
其次,“日记”只是这部回忆录的“素材”, 大量绘声绘的对话,以及细致的情景描绘,难以想像都是当时的记录,而很可能是事隔三四十年之后,陈洁如孤身寓居香港的追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除了少数特别重大的经历,要把多年以至三四十年以前的事情事无巨细地都回忆得那么清楚、准确,切合当时实际而没有一点差错, 那是不可想像的。
再次,这部回忆录是主人公在友人的帮助下执笔写成的。有信息说这位友人是当年教过她和蒋介石的英文老师李时敏。他在用英文写成这部书稿的过程中,无疑是做了不少“润”“加工” 而融进了他的一些观点和见解。且不说他对主人公所作的回忆,是否都忠实地记载下来了,就拿已经写进书稿的一些事情来说, 其认识和理解、表述,是否有悖于主人公的原意,或者也陷入了主人公所不能忍受的“由于权力政治压制了事实的真相" ?这是不能不引起人们疑问的。
左派右派是什么意思
蒋介石与他的英文老师李时敏1920年
正是由于上述三个情况的存在,这本回忆录在一些重大事情, 特别是复杂的政治事件的记叙和表述上,与历史实际有许多出入,或含糊不清,或时间错乱,或是非颠倒,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应当指出,这不是本历史著作,更不是一部历史文献我们就不要苛求了。。
为了让读者更完整清晰的的了解这段历史, 我在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下那几年里蒋介石的政治
生涯,为阅读这部回忆录的读者提供一个参考, 想来是不无裨益的。
1918年----1927的蒋介石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原来并没有什么地位,在辛亥革命前后他追随陈其美参加了光复杭州、二次革命、军事反袁的一些活动。孙中山南下护法后,他于1918年春被派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后任第二支队司令,但与粤军将领不能共事而常常离职他去。1920 年他跟着张静江和戴季陶、陈果夫等人在上海从事证券交易。孙中山领导护法战争以及后来筹谋北伐之时,曾多次函电相加召蒋南去,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戴季陶等友人亦反反复复地劝说敦促,但蒋虚与委蛇,常常在上海、宁波或老家滞居,很少去粤、闽视事。据粗略统计,自1918年3月被任命起到1922年6月的四年多的时间里,蒋实际到职的时间加起来只一年半,真正打了仗的只有1918 年末进攻永秦一役。 虽然这当中有粤军将领排挤倾轧等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蒋介石个性暴躁,自视甚高,不能满足权欲,不能以大局为重专心于军职。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18日电蒋介石“事紧急,盼速来”。蒋经过一番斟酌和安排,于25日才离开上海,29日抵粤海侍卫孙中山至8月9日,计40天。这之后他又嬉游于江南,虽经孙中山一再督促,并于10月18日任以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但他去闽就职一个月便又回来了。1923 年初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2月18日任命蒋为大本营参谋长,井一再电催他来粤,汪精卫、胡汉民、邹鲁等也先后
面催劝促,他直至4月15日由上海动动身生粵,但不到3个月又负气离粤。在他要求下,孙中山派他率“孙逸仙博!代表团”赴苏俄访问考察了三个多月。他12月15日回国后径自回乡去了,直到孙中山一再电催,才于次年1月16日去了广州。1月24日孙中山茶派他担任黄埔军校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他大失所望,说“焉能专心为学而不过问军事政治”,向孙提出辞呈,擅自离粤。经孙中山严辞批评、长经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等人一再劝导、催促,担任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粤军总司令的许崇智还答允向孙举荐蒋为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介石才于4月14日由沪返粤,到黄埔就任校长职。这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叛乱,蒋介石率领黄埔军校学生与工团军、农民自卫军等合力平定奏捷。
1925年初,北上的孙中山卧病北京,盘踞在东江一带的陈炯明自封为“救粤军总司令”,企图进攻广州夺取广东政权。广州大本营决定出师东征讨伐。东征军分三路:左路为滇军,中路为桂军,右路为粤军,蒋介石带领黄埔军校两教导团亦加入右路。许崇智、蒋介石指挥右路沿广九线进击,连战皆捷,是东征军的主力。4月蒋介石被任命为潮汕善后督办。不久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阴谋叛乱,东征的粤军和黄埔学生军于6月回师广州,在工人和农民配合下迅速平定。
由于孙中山于这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广州大元帅府于7月1日改组为国民政府,汪精卫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分任外交、财政、军事部长,蒋介石只是军事委员会委员。8月,广东地区各军统一 编组为国民革命军,蒋介石任第军军长,所辖两个师即由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扩编而成。
这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被暗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阴谋制造动乱,国民党中央为迅速控制局势,决定由汪精卫、许崇智和兼有广州卫成司令职务的蒋介石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授予政治、军事、警察全权,并负责处理廖案。在廖案的侦查中,发现胡汉民的部下和粤军的将领均有牵连,蒋介石同汪精卫合作于9月将胡汉民驱逐出国、将许崇智逐去上海,一跃而成为在广 州握有军事实力的第二号人物。
这时,在粤东的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又全图进攻广州,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这次东征彻底消委消灭了陈炯明叛军,还征讨了粤南的邓本殷部,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6年1月国民党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不久又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监。3月20日他制造“中山舰事件”,擅自宣布广州戒
严,汪精卫不满蒋介石的独断专行而借口有病隐匿不出(不久即去法国,至次年4月1日才回到上海),蒋介石4月取代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职, 而实际上把党、政大权也更 控制在手。5月他在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党务整理案》,将共产党人排斥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自己兼任组织部长、军人部长。7月他又任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
7月,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统率十万大军队直指湘、鄂。由于工农众运动的有力支援,北伐军节节取胜,继湘、鄂光复后又在赣、闽奏捷。蒋介石于11月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移驻南昌,还执意要把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也迁来南昌,拒不执行国民党中央做出的迁都武汉的决定。他敌视1927年3月在武汉举行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拒不出席,对于全会做出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常会、中政会、军委会集体领导,取消中常会主席制等一系列限制个人专权的决议, 更是反感至极。
与此同时,蒋介石加紧了同帝国主义各国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系和勾结。经过精心策划,他在4月12日发动“清党”,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众,使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半途而废。接着他于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但是他一时不能搞垮武汉政府,进攻徐州的军事又受挫,拥兵自重的桂系还施加压力,使他难以为继,不得不于8月13日宜布下野。
以上就是《陈洁如回忆录》所记叙的那几个年头里蒋介石的政治生涯。
1918------1927的陈洁如
陈洁如在回忆录中记载了怎样与蒋介石相识,相恋,相伴七年的风风雨雨。
陈洁如记载自己原籍镇海,乳名阿凤,她父亲是一位纸商,经营很多地产手工艺品;母亲来自苏州,姓吴。陈洁如的母亲对她的性教育较早,让她当心男人,保持处女的贞操。陈洁如对母亲的话谨记在心。
陈洁如遇到蒋介石是在张静江家中。因为陈洁如的好友朱逸民嫁给张静江做续弦,陈洁如常常去看望她。1919年暑假的一天,孙中山和蒋介石、戴季陶看望张静江,在张府陈洁如首次遇到蒋介石。陈洁如当时才13岁。蒋介石已是32岁。蒋介石对陈洁如很感兴趣,在张家大门口等着陈洁如并要陈的地址以便去看望她。陈洁如故意说错自己的地址,但蒋是个有心计的人,居然到了陈洁的家。在陈洁如母亲的干预下,蒋介石没能和陈洁如交上朋友。
科室蒋介石不死心,千方百计的寻机会,终于有一次在张静江家狭路相逢,蒋介石逼着陈洁如表态。陈终于答应和蒋约会,但第一次约会蒋把陈带到一家包好的旅馆房间,陈十分恐
惧,夺门逃走。此后蒋不断给陈打电话使她心神不宁。蒋介石向陈洁如明释妻妾情况,发誓永不负心。蒋介石又说:“我定将用我的鲜血,为你写下一张永爱不休的誓书。”陈洁如害怕得连声大叫:“请将那把刀放下!我相信你,只要你放下刀!”就这样,陈洁如向蒋介石交出自己的一颗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