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郁浓雾般的暗黑童话——从《潘神的迷宫》浅析电影文学中的西方文化
一.引言
电影是一个文化载体,它不仅是那些想成为艺术巨匠创作的发挥瑰丽想象力作品,同时也是反映西方文化方方面面的一种媒介。电影可以再现西方世界的过去,可以表现西方世界的未来,也可以影响现代人的成长,更可以折射或反映出蕴涵在其中的西方特定国家、民族、阶层的某种主观的意识形态及文化。 电影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通过电影中主人公的境遇展现人间百态。然而电影导演想让观众领略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重要的电影想要传达的一种文化信息。通过电影,我们可以认识一个西方国家或显或隐的人文性格与文化精神,包括建筑、绘画、音乐、服装、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等都是当地文化的体现。电影营造出来的音画空间堪比一幅幅文化长卷,其中可供咀嚼的地方是数不胜数的。
《潘神的迷宫》正是电影作品中西方文化精粹的典型代表。
本片荣获第79届奥斯卡六项提名,并斩获三项殊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影片的暗黑瑰丽的风格,丰富内涵的政治文化隐喻,无一不给人深刻印象。下面我浅析一下本片的剧情和文化隐喻。
二.关于本片的剧情
本片讲述了1944年二战期间,12岁的女孩奥菲莉亚随母亲和继父上尉弗兰西斯科·弗兰考到西班牙北部的乡下旅行。奥菲利娅每天在压抑的生活之外,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奇幻的事物,借以逃避,并在他们家屋后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迷宫,认识了迷宫的守护者,潘神——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羊的山林和畜牧之神。潘揭示了奥菲利娅真正的身份,她其实是一个不小心走失公主。但她要回到自己的王国,必须在月圆之前完成三个挑战。在战后的萧条岁月里,奥菲利亚必须面对自己梦想世界的极限,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当奥菲利娅在为三个理想而努力时,勤杂官莫西迪斯和医生也在秘密合谋游击队,置于法西斯上尉于死地。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双线叙述:一条线是奥菲莉亚发现迷宫,得知自己的身份,并努力完成三项任务,最后回到自己的王国;还有一条线是游击队及其在奥菲利娅的继父身边的仆人和医生反抗法西斯军队,最后成功歼灭他们。应该说,前一条是主线,后一条是副线,但两条线又不是分立的,孤立的。两条线中的人物和内容是相对应的。奥菲利娅是善良的,游击队员也是善良和正义的。奥菲利娅后来发现了继父身边的仆人和医生是游击队的内线,但她没有
告密,因为他们都痛恨同样的人。奥菲利娅为了实现她的理想,回到自己的童话王国,她努力地完成三个任务,而游击队员及其内线,为了打败敌人,也要历经艰辛。
电影就是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中交错,一边是瑰丽缤纷的地下迷宫的童话,一边是残酷冰冷的战争现实,一半是黑暗却存留希望的童话,一半是真切但绝望的生活,双线交织,谱写了阴郁迷雾般的暗黑童话。
三.关于本片的几个隐喻
1.首先是本片的片名——《潘神的迷宫》。
其西班牙语原名是《El Laberinto del Fauno》,英文片名《Pan's Labyrinth》。之所以要给出两个片名,因为不同西方文化中语言的微妙差别导致的文化解读也全然不同。根据西班牙语的意思,FAUNO是古罗马半人羊的农牧神,而PAN是古希腊半人羊的农牧神.虽然都是半人羊,都是农牧神。不过FAUNO和PAN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FAUNO)潘恩是神使赫耳墨斯的儿子,半人半兽神。而PAN则实际上是幸存的农神克罗诺斯的儿子。 FAUNO是比较友善的,它主管畜牧和农业,形象更类似羚羊或鹿与人的结合,性情也温和.而PAN虽然也是牧农神,却性好女,放纵情欲,形象是山羊与人的结合,左派右派是什么意思在西方神话中,更是有PAN是的象征的说法。那么,结合西语的原片名来看,我们是不是要承认在迷宫中出现的就是FAUNO呢?其实,在这里,导演玩了一个小把戏.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描绘,PAN是住在迷宫(Labyrinth)中心的.而有关FAUNO却并没有类似的说法。所以说,片中出现的还是PAN.而导演的片名,是结合了PAN的象征意义()的小隐喻.如果这样来看,《The Labyrinth of the Faun》的确是比《The Labyrinth of the PAN》更具有讽刺意义. 那么,在潘神存在的假设下,片中的PAN到底是好是坏呢?也许本片的潘神是FAUNOH和PAN的结合体,潘神是会迷惑人而又为不受其迷惑的人引路的角。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迷宫Labyrinth也是有特别含义的!西方文化中,Labyrinth是指只有一个入口和出口的同心圆形状的迷宫图案。常可以在天主教堂后院里看到,
寓意是每个人灵魂都必经得轨道,在曲折不定的人生里只能前进,没有退路。一旦选择进入Labyrinth,集中理念才可以走到中心点,也同时证明了你到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奥菲利亚在迷宫的中心听到的,实际上是她灵魂最深处的声音,这为之后奥菲利亚陷入幻想与现实之间做好了充足铺垫。
奥菲利亚名字的暗喻
女主Ofelia(奥菲利亚)的名字,来源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同名人物,Ofelia在莎剧中是个可怜人儿,恋人厌恶她、唾弃她,父亲和兄弟也不理解她、埋怨她,她的生命已没有了内容。最后,她满身盛装,自溺在一条铺满鲜花的溪流里,以此来人物的悲剧性命运。
2.奥菲利亚的三个任务
蟾蜍栖息的古树
这是奥菲利亚的第一个任务,那个取钥匙的古树洞。仔细看的话,造型其实和潘神一模一样(包括那个晕轮)。接下来,按照潘神的指点,奥菲利娅到一棵衰朽的无花果树下寻一把钥匙。钥匙通向那把能杀死pale man的短剑。在《圣经》中,无花果树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亚当夏娃在明智之后是以无花果叶来遮羞的,这将该树与文明的暗喻联系起来。耶稣曾经诅咒过一棵开满绿叶却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导致这棵树连根都枯干了。众多圣经诠
释家认为这里无花果树暗指以列。基督的诅咒是在预言以列即将亡国,以列人将要流散到全世界。在影片中,我们不妨认为枯朽的无花果树代表着1944年的西班牙,或者整个欧洲文明。作为革命者的奥菲利娅,要从衰败的欧洲文明中出能打败敌人、建立新世界的钥匙。
奥菲利亚的第二个任务,去有怪物休息的血腥盛宴大厅偷匕首。如果足够仔细的话,你能发
现血腥盛宴大厅中的壁画,是模仿的西班牙画家戈雅(Goya)的具有反战意味的著名黑暗作品《Saturn Devouring One of his Children》(农神吞噬他的孩子)。这里的农神指的是古罗马神话中的农耕之神萨图努斯,古希腊传说中又叫做克罗诺斯(Cronos)(因为从预言中得知自己会像父王宙斯那样被自己的孩子篡位,因此只要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吃掉,这就是画的内容)。而PAN实际上是幸存的农神克罗诺斯的儿子。我们把这点和!那个像潘神头的古树联系起来,或许并非像潘神,而是像克罗诺斯。再结合迷宫和灵魂的暗喻,奥菲利亚对潘神任务的完成,和此时奥菲利亚对父亲的反抗就能够重合解释的通了。
左边的锁
奥菲利亚的第二个任务中另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她没有听从精灵的指示,自己选择了左边的锁。那么,奥菲利亚通过PAN的指示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可见PAN的指示并没有错。而第二个任务中,PAN虽然没有明确的告诉她血腥盛宴里有着什么样的危险(这包含了PAN的迷惑的本质),但是它也提醒了她,不要碰任何的东西。所以说,奥菲利亚的选择完全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愿! 在第二个任务之前,女仆莫西迪斯对奥菲利亚说过“我妈妈曾经让我小心农牧神”这样的话。奥菲利亚对莫西迪斯非常信任,因此,她选择左边的锁而非精灵所指,就是对PAN已经产生了怀疑。 而奥菲利亚选择了左边,注意!是左边,点出了导演“左倾”的意图。结合时代背景,在20世纪40年代,二战阴云未散,在法国,叫雅各宾派,在俄国,叫布尔什维克,在《潘神的迷宫》,叫游击队(也就是女仆莫西迪斯所站的那边)。 影片的开头,当车队到达营地时,奥菲利亚右手抱着童 话书,战战兢兢伸出左手与上尉握手。作为法西斯军官的上尉则伸出右手,抓住她的左手,并冷冷地说:“ 应该是另一只手,奥菲利娅”(it’s the other hand, Ofelia)。这一个小小的握手,也暗喻着奥菲利亚的左派的选择。而身为法西斯右派的上尉,也同时交代了自己的立场!左派的冒进和风险,先知早就指出了一条中间道路,可是热血沸腾的革命者根本就听不进去,他们宁愿用剑,用火,用自己的青春激情打通一条天堂之路。奥菲利亚的选择也对应了副线当中,游击队反抗法西斯火战争
的现实。
奥菲利亚吃下的那颗葡萄
奥菲利亚吃下的那颗葡萄
葡萄关于人类的欲望,圣经中提到的知识树其实只是萨麦尔种的葡萄树,神诅咒这颗树,禁止人类去吃,亚当吃了发酵的葡萄,等于是喝了酒,酒被代表了神的血,因而被神放逐。因而,葡萄也被称之于“原罪”。奥菲利亚吃下了葡萄,唤醒了那只恶魔,心底原罪的恶魔。其
次,葡萄在传说中是和潘神联系在一起,暗示因耽缅的死亡。 把这些暗示和其他暗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如下的因果关系: 奥菲利亚因为没有听从神的指示(开了左面的锁),从而陷入了诱惑的陷阱(被葡萄诱惑),又在陷阱中被欲望俘虏(吃了两颗葡萄)。这暗喻了无论站在战争的哪一边,人们都无法避免诱惑。奥菲利亚自以为是的选择导致了她陷入诱惑的悲剧和死亡的命运。
Pale man与拉弥亚
而任务二当中血腥盛宴大厅当中的怪物pale man也有丰富的隐喻和西方文化背景隐含。这只被称为pale man的怪物的原型是古希腊传说中的拉弥亚(Lamia)。 拉弥亚原本受到宙斯的宠爱,但是赫拉(宙斯的正妻)嫉妒她,于是对她施展法术,让她每生一次小孩就自己吃掉。 在这种残酷的折磨下,拉弥亚精神失常,变成了野蛮的怪物,栖身洞穴和密室,专门猎食小孩。 赫拉却仍然不肯放过拉弥亚,施展法术使她不能够睡眠。宙斯不忍心,便施法让她能够自由摘下眼球。 因此,当拉弥亚摘下眼球时,小孩子们就是安全的;一旦装回去,她就又开始猎食小孩。 pale man与拉弥亚除了性别和外形(拉弥亚为半人本蛇的)不同以外,有着惊人的相似。 而拉弥亚还有另一些被称为拉弥亚伊(Lamiae)的后代,这些后代是半人半蛇的吸血怪,四足, 前足为爪,后足为蹄,被拉弥亚伊咬到的人只有用拉弥亚的吼声才能治愈。也有一些传说将拉弥亚伊当成半羊半马怪。这些怪物可能也有着食小孩、靠摘除眼球睡眠的习惯。电影的原创人员的灵感应该来自于此。 古希腊当地人经常用拉弥亚来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再不听话,拉弥亚就要来把你们吃掉喔!”-摘自《恶魔事典》此处对应奥菲利亚没有听从潘神的建议,打开了左边的钥匙,偷食了葡萄,得到了pale man凶狠追逐。
3.本片的结局
关于本片的开放结局有不少争议,一是奥菲利亚最终回到了地下宫殿,成为了公主,二是一切都是奥菲利亚的幻想,她在冰冷的迷宫死去。然而悲剧与喜剧的鉴定并不是一朝清晰之分。希望诞生于绝望。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悲剧是对于人类在溃败中的伟大的量度”。悲剧并不是痛苦,也不是生命必然终结的命运,他甚至认为,在悲剧中的悲剧气氛本来并不是情绪的基调。正如希腊学家汉密尔顿所说,悲剧是伟大人物的生命状态走向低谷的过程。而但丁在给他的作品起名为《神的喜剧》的时候(这是《神曲》名字的直译),也正是顺应了这一规律。因为但丁在作品中的形象是从火烧的地狱经过痛苦的炼狱,被河水洗礼,走向天堂。这样向上的过程就应当命名为喜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