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两次战争
1.(2020·武汉示范学校联考,5)“战争(战争)前,对外贸易,一直在广州进行,因之在广州附近和在从广东通到内地去的粤湘大道上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后来,“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而不得不走进流浪者的队伍中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后五口通商
B.广东人共同抵制洋货
C.“十三行”辞退员工
D.清政府严禁对外贸易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由此导致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生计维艰,故选
A项;这一变化与广东人是否抵制洋货、“十三行”是否辞退员工无直接联系,故排除B、C项;清政府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对外贸易,故排除D项。
2.(2019·岳阳质检,5)“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 )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战争与材料中“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战争进程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故B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不符,故C、D两项错误。
3.(2019·北京石景山区一模,16)战争以来,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如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权、使馆界及驻兵区域权等。下列条约与司法主权丧失相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B
【解析】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第13条规定中清政府丧失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故选B项;《南京条约》的内容主要是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与司法主权破坏无关,排除A项;《天津条约》的内容主要是赔款、增开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未涉及司法主权的破坏,排除C项;《辛丑条约》体现的是列强以政治控制为主要目的,未对中国司法主权进行割让,排除D项。
4.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
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
【答案】A
【解析】 材料“镇江府……在(那次)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是战争,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
5.(2019·广安、眉山、内江、遂宁四市一模,30)外国使节自1861年起进驻北京,但他们觐见皇帝的请求却一再被拒绝。清政府的解释是因为皇帝年幼、不便见人,而真正原因在于《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这一事件反映出清政府( )
A.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B.逐步接受了近代外交观念
C.华夷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D.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约束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清政府不接见外国使节的原因是“《天津条约》明确规定外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应免于行跪拜礼”可知是清政府对于外国使节不能行跪拜礼而耿耿于怀,故选C项。
6.(2020·日照联考,30)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答案】 B
名侦探柯南中灰原哀【解析】 考古发掘丰富了史料,促进史学研究发展,故选B项;A项表述绝对化,排除;并非所有的历史都可以通
过新史料的发现加以证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主观意愿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排除D项。
7.(2019·永州一模,30)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一举动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
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
宠物饲养许可证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粤不奉诏”“这一举动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东南沿海各省加入东南互保协议避免了与列强的冲突,从而维护了江南地区的稳定,故B项正确。
8.(2020·揭阳模拟,28)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英国在中国沿海近岸水域和珠江水道、杭州湾和长江下游进行水文调查,并绘制海图,公布调查结果。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苏轼的作品
A.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
B.英国已获取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
C.水文调查有力配合了英国的军事行动
D.水文调查属于正常的科学研究活动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正值战争期间,且这些地方与战争地点紧密相联,故选C项;战争是英国蓄谋已久的结果,应该结合战争前的相关史实,而不是战争期间的史实,排除A项;英国已获取中国沿海和内河的航运权是在第二次战争后,排除B项;英国的水文调查是在战争期间,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排除D项。
9.英国学者朱莉娅·骆菲尔博士在《战争:、梦想与塑造中国》中称:“战争是正义的,其目的是扫除广东十三行强加于外国商人的种种极度苛刻的通商条件与限制,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对此学者的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
A.掩盖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野心
B.体现了作者欧洲中心立场
C.引发战争的原因是朝贡贸易
D.反映了英国推行自由贸易
【答案】C
【解析】 引发战争的原因是英国想打开中国的大门,与朝贡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战争是正义的,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这种看法掩盖了英国侵华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争是正义的,是一场对种族歧视的反抗,表明作者是以欧洲为中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战争是正义的,其目的是扫除广东十三行强加于外国商人的种种极度苛刻的通商条件与限制”说明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2019·合肥一模,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
A.宗教信仰 B.启蒙思想
C.西方商品 D.民主制度
大专生能考公务员吗【答案】C
【解析】题干中“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再结合所学,可知“它”应该是西方列强生产的商品,故选C项。
11.(2019·南宁、玉林、贵港毕业班摸底,28)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答案】D
【解析】据所学,1842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内容说明中国海关主权已经丧失,故A
项错误;据材料“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表明不是涉及人民,故B项错误;据材料“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可知进一步破坏中国关税主权,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
12.(2019·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起点考试,8)《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
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
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
【答案】 B
春联上下联区分【解析】 依所学,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该条约危害性很大,故A项错误;据材料“协定后的关税税率”“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外交的成功”可知清政府并未意识到关税需要与英国商定不符合国际公法,故B项正确;依所学,协定关税使中国丧失关税主权,而清政府却“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说明没有主权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清政府不谙熟国际公法,而不是强调提高中国关税收入,故D项错误。
13.(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28)下图所示现象( )
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单位:万英镑)
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
【答案】 B
【解析】 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历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这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英国总结原因时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所以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选B项。
14.“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健康管理师报考条件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 B
【解析】“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指的是第二次战争,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战争后,故A项错误;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是在第二次战争后,故B项正确;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D项错误。
15.(2020·眉山期末,8)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今天看来是正常的外交行为,当时的人们却感到愤愤不平。这种“不平”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对国际外交原则缺乏了解
C.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
D.不断增强的爱国主义意识
【答案】C
【解析】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正常的外交行为,不涉及国家主权,故A项错误;对正常外交行为的“不平”反映出时人对国际外交原则缺乏了解,但这不是实质问题,故B项错误;在当时,人们认为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蛮夷进入到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侵犯了“天朝”的尊严,故C项正确;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正常的外交行为,与爱国主义意识无关,故D项错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