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之有关民间艺术吴川飘调查报告
关于民间艺术吴川飘的调查报告
摘要:我国很多传统民间艺术都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有的早已的没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认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传承下去。吴川飘,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被国外称为“隐蔽的东方艺术”,更应值得我们去关注。
    我组通过查阅资图书、对当地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收集资料,从而了解吴川飘的发展现状、存在意义、文化艺术价值,寻其中的发展不足之处,探讨应如何发展,从而总结民间艺术发展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我们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现状  民间艺术  发展
引言1980年以后,吴川飘不仅在本地广泛开展活动,还先后到过茂名、中山、江门、深圳、广州、海口、云南潞西等地参加文化活动的展演,并曾两次进京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因此,国家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镇为“中国民间(飘)艺术之乡”。2003年吴川飘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同时,吴川飘开始走向,独特的造型吸引观众无数。被外国人称为“东方隐蔽艺术”的传统艺术。
正文:一、民间艺术吴川飘简介
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的吴川民间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 尤其是始于清代的"吴川飘",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所谓飘,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特别奇妙的是,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着一根缨或剑尾上;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如公鸡、白鸽、鲤鱼、金鱼等)在行进间手舞足蹈,给予人们一种神秘感。飘的人物形象普遍是按戏剧人物的艺术造型设计、打扮的。其内容有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或现代题材。一板飘往往就像一座流动的小舞台表现着一出精彩的特写镜头。现时飘一般由2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发展到如今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已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多取自于历史典故和传说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多表现农民的扬善惩恶、安居乐业、传颂英雄、鞭挞恶人的朴素、善良心理。人们通过观看五花八门的飘,将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 
    制作飘,是一门综合冶金、力学、美术、工艺的民间艺术。运用力学原理,集戏剧、
技、魔术乃至铁工、木工、车工、电工等工艺而精心制作出来的空中艺术造型。它的制作要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定稳整板飘的重心,在那根被称作飘"灵魂"的金属""上。其基根牢牢固定在板车底部,车上部的梗像树干,人物巧妙地安排在上面。如《盗灵芝》的梗,呈之字形,上中下层三个人物,被安排在树头,树干,树梢,它的重点不偏不倚落在"树头",所以高层的人物,在游行中仍然"稳坐钓鱼台"。其二是工艺制作的隐蔽性。如站立在莲藕上的童子,这根莲藕须经过特殊加工、艺术处理,人们根本看不到莲藕中的钢筋。二、民间艺术吴川飘的现状
现代飘制作始于30年代,由黄坡沙岗艺人陈趣珩首次制作四板飘。飘在黄坡一出现便轰动本县和邻县慕名前来观赏者千千万万。从此,飘常被本县各地和外县表演。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原因,飘停止活动30年之久。1980年以后,由黄坡艺人陈寿全等人先后协助瓦窑(现称廖山)、梅菉头、坡心岭等村制作飘,于元宵节游行表演。 
  据了解,当地家长们都争相让自家的孩子扮演飘的原因,一是出于喜欢;二是荣耀心理,扮演孩童在同伴中可以炫耀;三是觉得扮演飘的孩子会得到神灵的眷顾保佑,顺利成长,因为年例是为神做的。从民间艺术普遍的历史源头和飘活动的全过程看,早期吴川飘确实与游神赛会有关,是民众祈求保平安、赐丰年的祭神求福活动。我们认为,吴川飘
的起源,是上述三种说法的结合。现代吴川飘经过多年演变,已和封建迷信脱离关系,逐渐成为一种健康的文化艺术。
  我们看到的历史仅仅是文本的,此中该凝结着多少先人的心血?!吴川民间艺术协会主席告诉我们:正想着如何利用先进手段,突破现有的飘造型和技艺,使之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民间艺术的火把,就这样一步步的传承发展下来,更需要很好的继承下去。寻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艺术队伍面临着技艺传承问题,连收入可观的梅菉头也不很乐观,梁师傅说:技艺制作方面,和其他地方一样,分会中真正从事飘设计制作的都是一些老年师傅。培养新人方面稍微好一点,但都是老年人居多,年轻的有几个,不过兴趣不是很大。手艺方面,改革创新的固然不少,可也有一些技艺早已失传了。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多数年轻人对传统民间艺术不很感兴趣。众多的民间艺术,基本上靠民众直接承传,几千年的接力棒传至今日,掌棒者多数年逾花甲。老艺人的逝世无可挽回,而有时,还有一些来不及挽回的,就是他们身上独有的技艺。一个老艺人的逝去之日,也可能是一种手艺的失传之时。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言:一旦失去传承人,马上就会断绝。如果没有引起下一代的关注,没有完好的传承,长此以往,无论多么丰富多么优秀的文化艺术,都会走向衰亡乃至灭绝。保护老艺人,培养年轻艺人,关系到飘
艺术的兴衰。
三、民间艺术吴川飘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整个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市场上默默无闻,甚至一步一步地陷入了生存危机。显然,民间的文化艺术开发方向必定是文化产业,必须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生存下来,成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得到发展。如此,才能很好的根植于时代的土壤,证明它不容置疑的文化艺术价值和顽强的生命力。
    民间艺术的开发,应该充分利用其体效应。以吴川来说,以飘等民间艺术为牵引,发展文化旅游业,把这一种地方特文化艺术由一种自发的民间状态,引到一个有序、规范的交易市场当中,进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
吴川飘不应仅仅就只是吴川一个地方的独有艺术,应该向中国其他地方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个传统文化艺术,为我们广大众所知,还要多方交流,各地交流,甚至向世界推广。一个事物没有革新,没有创新最终走向的只有灭亡,比如一个外国游客,虽也比较感兴趣,但不太懂。彼此之间存在差异,难以为外国文化所融汇,所以我个人认为,吴川飘既要继承传统也要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传承下去。
四、民间艺术的发展建议
    民间艺术是浸透了特定地域文化的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是我们十分紧迫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一是制作民间艺术宣传片。利用电视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建立民间艺术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三是举办民间艺术节。这是促进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四是将民间艺术展演融入我市周周乐文艺活动。
    2、制定保护规划,完善保护制度。各级要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使民间文化遗产得到系统全面的保护。
    3、建立传承机制,加强抢救工作。一是采取重点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对传承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要积极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鼓励和组织老艺人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创作。二是开展传承人命名活动。对中青年艺术骨干专门建档,给予鼓励和跟踪培养。三是开展民间艺术之乡 的创建活动。
    4、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市县要设立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
金,并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民间艺术资源的普查、申遗、保护、人才培养和传承人的扶持。
    5、成立保护协会,打造特文化。一是成立民间艺术保护协会。开展民间艺术大赛优秀民间艺人图书馆是什么梗”评选活动。二是民间艺术的展演要和旅游事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景点和景区,打造地方特文化品牌。三是组建民间艺术演出团
6、建民间艺术馆,编入乡土教材。一是在市博物馆设立民间艺术馆。各县均可采取同样办法设立民间艺术馆,作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教育基地。二是将民间艺术编入乡土教材,让民间艺术得到有效的传承。开展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即剪纸进入手工课,民歌进入音乐课,腰鼓进入体育课,绘画进入美术课。激发青少年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学习本土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吴川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吴川县志》 中华书局出版  2002年~2001年版
2、叶春生 《岭南民间文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6
3《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4期
备注:访问问题设置,以及具体访问记录见下文附表一至附表四
附表一、有关本小组的调查
主题:《关于民间艺术吴川飘的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李xx xx xx xx xx
调查形式:访问
为了更有效地完成调查工作,我们小组针为每一成员安排了不同的工作
一、李xx xx xx三人负责寻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并做好采访记录
计划寻访人物如下:
吴川市民间艺术协会主席凌生
吴川市民间艺术协会副主席梅菉头分会主席曾李富
吴川市民间艺术协会副主席梁贤平
吴川市廖山居委会主任廖山飘表演队负责人欧仁
访问问题设置如下:
1、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飘这种艺术吗?
2、你觉得这种艺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3、你认为,政府可以做点什么?
4、你又是怎么看这种艺术的传承问题?
5、你认为飘可以打出国门吗?
6、说说看,你个人的想法
二、xx xx两人则负责到图书馆查相关资料,并作好相关记录
查的地点有,学校图书馆,附近的各大小书店。
    三、本文编写:xx
审  稿:李xx  关xx
        资料收集:林xx  敖xx 
附表二、吴川市民间艺术协会副主席梅菉头分会主席曾李富的访问记录
采访:岑xx  笔录:李xx  xx
梅菉头是我们访问的第一站,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我们几经周折,终于到了曾老先生,他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他的成长史也是飘的传承史,可能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起初显得不是很热情,后来知道我们是海洋大学的学生,并且访问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并热爱这种艺术,老人家可乐了,很热情的拉着我俩的手,来,来,来,这边坐,还亲自给我们冲茶,笑着说,有啥要问的,尽管问。(以下人物称谓均取姓氏)
xx:“曾伯伯,你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飘这种艺术吗?”
曾李富:(老人想了想)本地的(飘)起源于清代,简单地说,就是在板(或台)上装
扮成各种固定姿态的人物,因其有凌空、飞飘之感,而又流动游展,这就是“飘”得名的由来吧
岑:“噢,想不到她的历史渊源那么长啊!现在来说,你觉得这种艺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曾:“(老人家脱口而出)钱,当然是钱啦,一件作品从设计到完成,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岑:“时下,政府提出说是要转变成服务型的政府,你认为,政府可以做点什么?”
梁:“政府在保护传统文化工作上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政府只着眼于旅游价值,表现出极大的功利性,根本就没有从保护这种文化的思想入手去培养后继艺人,所以我市文化界的有识之士都表现得非常担忧。”
岑:“看来飘的发展还是让人担忧的,你认为这种艺术的传承存在什么问题呢?”
曾:“对小孩子而言,飘是一种游戏,因自身或同伴参与扮演而比较有兴致;年青人眼中,
飘只是一种庆贺节目。而中年人则在巡游时比较积极,筹资时很是爽快;老年人都比较热爱,也比较关注,比较了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