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 第6期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 l .23 N o .62023年11月
J o u r n a l o fN o r t h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N o v .2023
收稿日期:2023-09-13基金项目:河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智慧化环境下新文科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1G J XWK 054
)㊂作者简介:任嵘嵘(1975-),女,河北秦皇岛人,副教授,博士㊂研究方向:战略管理㊁企业管理㊂路颖(1999-),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战略管理㊂石云汇(1999-)
,女,河北廊坊人,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战略管理㊂文章编号:2095-2708(2023)11-0104-08D O I :10.3969/j
.i s s n .2095-2708.2023.06.104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任嵘嵘1,路颖2,石云汇1
(1.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0;2.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关键词:新文科;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就业
摘 要:新文科建设是人文社会科学为应对传统文科发展问题和新时代发展诉求所进行的自我革新与历史转向㊂新文科建设不仅要融合新技术㊁新方法,培育新思想㊁新成果,关键着力点还在于培养新人才,因此厘清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成为理论与实践焦点㊂立足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相衔接视角,通过 高校培养方案㊁期刊文献和招聘广告 三种渠道进行文本分析获得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构建了5个维度㊁21项胜任特征的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模型㊂研究成果为新时代高校培养管理类专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能力支撑㊂中图分类号:G 646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新文科概念最早于2017年由美国西拉姆学院
提出,其主要是指传统文科专业重构重组,实现跨领
域跨专业界限的学习培养[1]
㊂后于2018年引入中
国,教育部等部门决定实施包括新文科在内的 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2.0㊂2020年相关部门再次发布‘
新文科建设宣言“,全面推进新文科的建设㊂新文科不是对传统文科的简单否定与彻底抛弃,而是人文社会科学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应对传统文科发展问题
所进行的自我革新与历史转向[2
],新文科不仅要融
合新技术㊁新方法㊁培育新思想新成果,还要注重新
人才的产生[
3
]㊂新文科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自主构建的学科发展新范式,如何顺应社会问题跨界化㊁知识应用综合化的时代以及国家高等教育变革的发展趋
势,探索文科育人模式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前新文
科建设的重要命题[4
]㊂至2023年,
各高校第一批新文科背景下的毕业生已经毕业,以此为契机展开研究有利于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完善㊂
纵观已有研究,国内外学界对学生能力的建设
多从培养模式[5,6]和技术提升[7]
切入,而从职业胜
任力的视角对学生职业能力解读的研究较少㊂针对高校类型,多数学者从应用型高校的新文科建设路径探索,而较少对综合类高校或以理工科为主的高
校视角切入[8]
;针对学生体,已有学者对高校毕业
生[9]和工程硕士[10]
的人开展了探索,但鲜有专家对管理类专业学生体的人才特征进行刻画㊂此外原有职业胜任力对大文科 专业
学生能力特征的描述多处于传统文科时期,在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诉求日益强烈的今日,立足新文科建设特点,满足当下社会对应用型大学生人才卓越发展诉求的研究成为一项亟
待完成的工作㊂因此,本文拟探索企业对管理类专业应用型学生的多元要求,构建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素质模型,明确职业胜任力素质要素,提出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胜任力水平,积极应对新文科建设对新时代人才职业发展的要求与挑战㊂
二、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本文多维度整理文本与资料,梳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力求对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的特征进行全面地描述与表征㊂
(一)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
通过收集分析高校培养方案㊁期刊文献和招聘
广告三种途径,整理确定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
业胜任力特征要素(基于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时间,本
文将高校培养方案和期刊文献的搜索时间控制在2018年至2023年;基于新一代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毕业时间和数据的广泛性,招聘广告的搜索
时间控制在2022年至2023年)㊂
首先,是高校培养方案㊂本文选择国内42所第一批双一流建设大学作为数据来源,查大学招生的人才培养及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相关文本予以解析,获得30个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如表1㊂
表1高校培养方案中提取的管理类应用型专业人才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
编号胜任特征编号胜任特征编号胜任特征T01社会责任感T11创新思维T21知识面宽厚T02远大理想抱负T12前瞻性T22国际交流能力T03家国意识T13团队合作T23数据分析T04终身学习T14崇高理想信念T24协调能力T05学术追求T15国际视野T25职业道德素质T06务实T16追求卓越T26实践能力T07兴趣浓厚T17健全人格T27经营管理能力T08笃学求真T18崇德尚美T28科技应用技能T09创新能力T19学科基础知识T29科学素养T10沟通表达能力T20学科前沿知识T30研究能力
其次,是期刊文献㊂本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里以 企业人才需求㊁人才能力㊁就业能力 为关键词;从国外数据库 W e bo f s c i e n c e 以 e n t e r p r i s e t a l e n t d e m a n d 等为关键词,对相关期刊进行检索㊁梳理和总结,获得35个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如表2㊂
表2期刊文献中提取的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
编号胜任特征编号胜任特征编号胜任特征T01认真务实T13强烈行动意识T25视野开阔T02自信T14领导力T26时间管理T03诚信T15创新能力T27自我评价T04敬业T16学习效率T28情报识别T05抗压力T17接受新知能力T29全局意识T06团队合作精神T18数据分析T30基本工资技能T07组织协调T19信息整合能力T31职业伦理道德T08沟通表达T20商业敏锐性T32客户服务导向T09逻辑判断T21专业理论知识T33成就导向T10危机处理意识T22外语能力T34计划性T11目标设定T23基本工作技能T35开放性思维T12适应社会变革T24法律意识501
第6期任嵘嵘,等: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再次,是招聘广告㊂在智联招聘㊁前程无忧㊁B o s s直聘㊁脉脉等官方招聘网站上搜索相关管理类专业的工作招聘信息㊂基于职位描述㊁工作内容㊁实习经历㊁能力㊁思想㊁态度㊁技能等,归纳删减内涵相似的特征,获得36个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如表3㊂
表3期刊文献中提取的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
编号胜任特征编号胜任特征编号胜任特征T01认真务实T13语言表达T25创造能力T02亲和力T14语言控制T26热爱钻研T03同理心T15敏捷洞察能力T27复盘能力T04强烈的好奇心T16数据敏感意识T28提炼归
纳T05感染力T17商业意识T29时间规划能力T06上进心T18了解前沿动态T30合作能力T07耐心细致T19擅长捕捉热点T31同理心T08乐意接受挑战T20服务意识T32数据分析整理T09抗压力T21客户挖掘能力T33外语能力T10团队合作精神T22审美能力T34计算机操作能力T11独到见解T23应变能力T35公文写作能力T12谈判技巧T24快速学习能力T36视野开阔
为统筹上述三个渠道提炼的特征要素,本文对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㊁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相关工作的教师和8名从事不同行业的资深企业H R及业务主管又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进一步分析归类和优化完善了具体条目,最终确立21个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特征要素,如表4㊂
表4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的特征要素
编号胜任特征编号胜任特征编号胜任特征T01敬业务实T08领导力T15自驱力T02视野开阔T09应变能力T16主动学习能力T03积极进取T10沟通能力T17自我定位能力T04快速学习能力T11协调能力T18职业目标明确T05认真负责T12批判性思考T19时间规划能力T06逻辑思维水平T13创新能力T20合作能力T07专业理论知识T14整合信息能力T21同理心
(二)职业胜任力模型
依据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的特征要素编制‘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调查问卷“作为实证调查的测量工具㊂
1.问卷发放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基本信息;二是胜任力调查㊂使用L i k e r t5级量表对问题项目进行测量,从1-5来评价每一项胜任力素质指标的重要程度,评分越高,则认为该项胜任力指标重要程度越高㊂随机在东北大学2023年春季双选会上发放纸质调查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达91.24%㊂问卷发放给企业的H R或业务主管,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39.2%)㊁私营企业(48.0%)㊁外资或合资企业(5.6%)㊁机关或事业单位(5.6%)及其他(1.6%);所属行业:制造业(24.8%)㊁互联网I T(20.0%)㊁贸易与零售(16.0%)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8.0%)㊁金融保险业(7.2%)㊁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5.6%)㊂总体分布较为均衡,保证实证调查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代表性㊂
2.因子分析
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法和S P S S25.0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㊂问卷题项的C r o n b a c h'sα系数为0.907,量表具有很高的内在一致性,可靠性强信度高㊂应用KMO检验和B a r t l e t t's检验判断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KMO值为0.848>
60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8,而B a r t l e t t's检验P<0.001,变量相关性间存在共同因素,适合做因子分析㊂
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的所有胜任力要素的重视情况评价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提取因子㊂选取特征值>1㊁旋转后因子载荷系数>0.5的胜任力特征要素,最后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908%,即五种因子可以较好地代表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的能力素质与行为,见表5㊂
表5因子分析结果
胜任力要素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积极进取0.834
务实求是0.768
认真负责0.690
快速学习能力0.659
持续学习能力0.616
逻辑思维水平0.864
视野开阔0.788
领导力0.653
时间管理能力0.622
创新能力0.536
协调能力0.727
沟通能力0.672
合作能力0.661
同理心0.576
整合信息能力0.722
批判性思考0.696
应变能力0.558
自驱力0.538
职业规划能力0.750职业目标明确0.741专业理论知识0.555 C r o n b a c h'sα系数0.8520.8470.7490.8060.756
特征值7.5021.9111.4321.3491.218方差贡献率(%)35.7259.0996.8216.4325.831累计方差贡献率(%)35.69144.82451.64558.07763.908
3.项目分析
尽管量表适合因子分析,但可能存在条目冗余现象[11]㊂为进一步确定问卷条目的质量,本研究对 项与总计相关性 删除项后的克隆巴赫A l p h a系数 和 鉴别度C R 3个项目进行分析,采用27%的分组标准(见表6)㊂根据分析结果,任何一项被删除后,信度系数并不会有明显的上升,21个条目全部保留㊂除了 持续学习能力 的C R达到0.01的显著性,其余条目 项与总计相关性 和 鉴别度C R 均达到0.001的显著性,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模型具备较高的效度㊂4.因子命名
因子1涵盖5个胜任力要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5.725%,分别为 持续学习能力 快速学习能力 认真负责 务实求是 积极进取 ,主要反映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刚进入企业时就表现出的品质㊁态度及做事情的能力,因此命名为 实践能力 ㊂因子2涵盖5个胜任力要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9.099%,分别为 逻辑思维水平 时间管理能力 视野开阔 创新能力 领导力 ㊂主要反映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工作领域所表现的突出优点以及成为公司重点关注培养的潜力,因此命名为 发展潜力 ㊂
因子3涵盖4个胜任力要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821%,分别为 协调能力 沟通能力 合作能力 同理心 ㊂主要反映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
701
第6期任嵘嵘,等: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表6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模型的项目分析结果(n=125)项目项与总计相关性剔除项后的克朗巴赫系数鉴别度C R
积极进取0.673**0.9017.640***
务实求是0.649**0.9026.264***
认真负责0.550**0.9045.243***快速学习能力0.717**0.9008.937***持续学习能力0.366***0.9073.393**逻辑思维水平0.546**0.9045.546***
视野开阔0.711**0.9007.818***
领导力0.601**0.9036.263***时间管理能力0.567**0.9046.697***
创新能力0.649**0.9027.515***
协调能力0.602**0.9037.187***
沟通能力0.461**0.9065.822***
合作能力0.588**0.9037.635***
同理心0.508**0.9055.605***整合信息能力0.585**0.9046.186***
批判性思考0.626**0.9027.310***
自驱力0.659**0.9017.611***
应变能力0.551**0.9044.525***职业规划能力0.502**0.9064.906***职业目标明确0.680**0.9018.726***专业理论知识0.621**0.9037.269*** *P<0.05**P<0.01***<0.001
在企业中对环境㊁事物的感知理解㊁融会贯通以及与人的交互㊁表达能力,因此将因子3命名为 融通能力 ㊂
因子4涵盖4个胜任力要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6.432%,分别为 批判性思考 整合信息能力 应变能力 自
驱力 ㊂主要反映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在企业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㊁发展成熟的能力,因此命名为 落实能力 ㊂
因子5涵盖3个胜任力要素,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831%,分别为 职业目标明确 职业规划能力 专业理论知识 ㊂主要反映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处理复杂的人生㊁对自身未来发展有清晰规划的能力,因此命名为 自我定位 ㊂
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胜任力模型如图1㊂
三㊁问题分析
(一)忽略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当前高校对管理类专业应用型学生培养的内在发展逻辑和社会㊁行业及产业发展对人才和创新的内生需求存在差异[12]㊂
如何在保持自身专业发展
图1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
业胜任力模型
特的同时,紧密对接社会㊁行业及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是高校亟须深化的问题㊂
在课程设置上,传统管理类专业课程一直注重知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将专业知识与新兴行业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方面较为缺乏[13]㊂当前国内部分企业发展已走在管理理论前沿,完全套用经典理论已无法解释国内企业发展的新情况㊁新趋势,须
801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