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文化传承的建议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来包装着我们,牛郎织女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人。
1、挖掘历史内涵、给乞巧传统古老的节日应注入新的文化因素
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宏扬。要想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还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道。能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人们常用“像过节一样”形容美好日子。节日文化也有一个建设的过程,不能放任自流、自生自灭。除春节之外,其他节日都应当认真设计,特别是乞巧节,除保留传统的有益的习俗,还应注入新的文化因素,汰革不适于今天的旧习俗。
就乞巧节而言,很多人是支持乞巧文化节的形式能够与时俱进的,就好像能够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的主题聚会,例如借着乞巧节是我们国家传统的中国情人节,我们可以举办一些相亲等的聚会,这样的话不仅可以给更过的年轻人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能够达到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目的,一举两得。
又或者,我们可以在举办的活动上能够更加的形式多样,对于一些受人们欢迎的,政府或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加以引导,把这些受欢迎的活动做大做好,最好能够形成品牌活动,这样就更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而对于一些人们没有兴趣关注或者参与的,应该要尝试去改变,或者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使其更加具有吸引力,但是有益的、精华的部分一定要注意保留,但是也要注意一个过度商业化的过程,这样会失去活动本身的意义所在。
2、 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俗文化
传媒首先要重视民俗文化,也要很好地研究他。民俗文化本身就是非文字的东西,非文字的东西怎么样通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俗文化的介绍成为系列的、体系化的东西,这都是文化上的积累。通过我们的传媒,把即将消失的东西赶快抢救、拍摄,对还在传承的东西要细
心报道、加以引导,这些都是我们传媒应该做的事情。特别是在网络化的时代。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体系化的进行宣传。首先要介绍传统民俗文化,然后请嘉宾来讲,有研究的人来讲,另外就是到下面去采风,去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才能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知识宣传给年轻人。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呈衰落趋势的原因,绝大部分的人都认识这是因为现在文化的关注度正在逐渐的减少,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时候的文化传媒是有很大的责任的。现代的人们是很少有时间去娱乐,更很少人会有时间去主动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如果我们的传媒能够发挥好他自身的作用,加大其对于文化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范围更广的人们去了解传统文化,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它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时候的政府作为文化保护的带头人,也有义务去做好它自身的工作。政府可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建立一些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的博物馆,使非物质文化有其自身固定的载体,这样人们在关注非物质文化时,方向性更强。
3、年轻人应认识传统文化,增强自觉保护意识
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七夕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在过,有的保存得还很好,我们民间还保存了很多东西,我们不要盲目地抛弃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回过头往后看一看,看看我们的传统的东西,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至少通过传统文化应该知道我们的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阶段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社会正是发展到我们今天的社会,它又有一
些什么新的变化和发展。
当被问及传统文化减少的原因时,继承人的减少,这肯定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现代的年轻人总是会有那么一种意识,传统的文化已经落后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已经没有必要去继承了,又或者是坚守传统文化不能够带来很好的经济价值,使年轻人的参与率很低。年轻人作为中国文化的继承人,应该发扬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神,所以政府要做好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提高其人文素质。
4、保护传统乞巧文化的工作是及时刻录
我们这代人要把看到的记录下来,因为过很多年它还是要变,就不是这个样子了,特别是现
在手段更多,可以用文字记录也可以录像,这里有很多历史价值。但是抢救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保持连续性。不是说今天记录完了就完了,明天还是一样得记录。”单纯的记录更多只适用“过去时”,“保护”与“发展”并重,才是更大意义上的“保护”。
现代的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媒体的作用不断发挥的过程中,很多的人们都会喜欢通过媒体来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播情况,这时候我们的媒体就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手段来记录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了,而且在注意手段的同时,也要注意文化保护的连续性的问题,使人们能够深入的了解他的发展的历史。
5、过传统节日要因势利导
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和情感的需求,情感价值是节日里最主要的核心,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讲表现的更为鲜明,更具特。节日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好的保留,坏的剔除,以使它更好地发展。
很多的现代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今年我参加了这个传统文化的活动,明年我就会觉得这个活动也是应该是一样的了,我没有再去参加的必要了。人们对一些文化的热度都不会持续
很长的时间,但出现这中情况的话,我们就要注意一个因势利导的问题了。就好像乞巧文化节的举办,我们就要注意一个举办形式的问题,每年举办都会有其共性,但是又能够有其个性,使每一届的举办都能够独具特,使人们能够达到情感的依赖;还有一些受欢迎的传统的节目,肯定要保留下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一些不太不太受欢迎的节目就要加强引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6、“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56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乞巧传统民俗以及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没能在主流文化中寻得一席之地,是因为它们本身并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社会结构。是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永远存活与发展的可能,我们无意去把传统钉死在时间的柱头上。有一天,这些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渐渐老去,正如我们每个人一样,我们无法阻止。但是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美好的事物,所以一定要抢救、整理、记录、保护、传承,让子孙万代有权而且应知道,历史曾经以这样民间的方式存在过;让他们有责任而且有义务,将节日民俗文化历史继承下来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现代流行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更大,非物
质文化遗产总是在不断的衰落,甚至被人们遗忘,而非主流文化的形式日新月异,不同的人会接受不同的流行文化,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能够在主流文化中取得一定的地位,跟能在非主流文化中具有竞争力。
7、 要认识并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效应”
必须首先对其进行现代性认定,即对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存在价值进行认定。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做出选择,以便认定某些文化资源本身潜在的现代性价值,使其中许多民俗事像不再是‘古化石’或‘历史残留物’,而是把过去引向未来的文化财富。具体措施,比如推动文化保护立法、建立专业协会和专门的民俗文化博物馆等等。
传统节日包含了更多随时代迁移与变革而被人们忽视或忘却的文化记忆,只有唤醒这些记忆,才可能真正懂得人类文化整体的内涵与意义。文化的延续发展需要一个民族的“根”,文化创新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对传统文化遗产发掘的深度。这些积淀了千年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的东西一旦消失,人类的损失无可挽回。建设文化大省,文化之根或许就藏在这些民间无形文化遗产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