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体育圈热点事件大盘点
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2010体育圈热点事件大盘点
2010年的中国体育圈,注定热闹非凡。年初,在大雪纷飞的寒冬里,第21届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如期而至,中国体育代表团以他们的精彩表现,为新一年的中国体育拉开了灿烂的序幕。年底,伴随着广州亚运会的谢幕,在充满着激情与动荡的体育圈终于有寂静下来的片刻,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10年体育圈值得铭记的时刻。
精彩纷呈赛事连连
冬奥会:冬季体育项目得到提高
2010年年初,第21届温哥华冬季奥运会开幕,从2010年2月12日开始,至2月28日结束,历时16天。中国代表团以5金、2银、4铜的成绩排名第七位,首次进入奖牌榜前八名。经过上个冬奥周期的努力,中国冬季体育进一步缩短了与世界强国的差距。
这是中国第九次参加冬奥会,前六次都没有获得金牌。在盐湖城、都灵均夺得两金之后,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实现了振奋人心的重大突破。
正如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肖天所说:“中国冬季运动技术水平实现了重要突破。”
在17个项目上有66人次进入前八名。在冰上项目、雪上项目、个人项目、双人项目、团体项目和集体项目上均有奖牌进账。奖牌分布比上一届冬奥会有所扩大。
总局领导表示:这次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温哥华冬奥会,非常有利地宣传和推广了冬季项目。同时,还需要把老百姓对冬奥会、对冬季运动的热情转化为全民健身的动力,促进全民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作为中国体育弱项的冰雪项目,如今在冬奥会的舞台上,正强烈
地折射出中华民族迈向体育强国之路的追梦之旅与精神力量。
中国已是体育大国,但还不是体育强国,也远远不是冰雪强国。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冬奥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国人的空前关注,中国健儿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不仅展示了体育意义,还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冬季项目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正在以跨越式的速度追赶冰雪强国。
世界杯:中国企业首登台
2010年6月以来,各大电视、平面、网站中所有的营销语言都被“世界杯”所充斥。对商家来说,“自由”、“激情”、“拼搏”成为2010年夏季市场营销的关键词。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上网的广泛运用,本届世界杯成为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主流多媒体赛事。多数球迷至少使用两三种方式接触比赛信息,以便随时了解各场赛事的最新状况。而手机技术的发展,更是让球迷们随时随地都能轻松知晓最新的成绩、赛事及新闻。
一个月时间,世界杯就像台印钞机,国际足联与主办方南非便是印钞机的主人。据不完全统计,南非世界杯比赛期间,国际足联的收入超过80亿美元,其中,电视转播权收入27亿美元,厂商赞助金约20亿美元,授权品牌产品销售约40亿美元。主办国南非间接性经济受益更是无法统计。
中国足球虽然没能来到南非,但不影响中国企业参与世界杯。凭借在赛场上出现的汉字广告,绿能源企业英利与哈尔滨啤酒,双双以“中国制造”之名成功实现“出口转内销”,体现出中国企业借力世界级盛事进行大事件营销的眼光与魄力。
英利与哈尔滨啤酒的成功上位或许更多利用了世界杯“事件营销”的一面。有评论认为,世界杯营销固然有其特定的特点与市场范围,但是从大多数中国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自身资金实力与自身营销管理水平来讲,需要的不是理智的权衡,而是一次机会与转机。中国的啤酒市场具有极强的区域性,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品牌,打通渠道,需要强烈的促购动力,而仍出于概念阶段的新能源企业,也可能出于借帆出海或者借力上市等多重动机,做出这种曲线营销。
英利与哈啤的世界杯营销战役,一方面暴露了中国企业体育营销
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中国企业把握大事件营销的智慧。它们不仅深谙国足缺位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为我们扬眉吐气”的民族主义情绪,更把握住了球迷观看世界杯比赛的行为习惯。
广州亚运会:各项投资拉动广州GDP数千亿元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广州亚运会募集到赞助金额30多亿元,写下了亚运史上最耀眼的成绩。这个数字仅相当于北京奥运会市场营销所获收入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已是上届多哈亚运会的五倍之多。
广州亚运会见证了亚洲体育运动的新发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运动员在16天里享受激情、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刷新了3项世界纪录、15项亚洲纪录和27项亚运会纪录。2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亚运会金牌,36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亚运会奖牌。广州人民当好东道主,以完善的比赛场馆设施,出的组织服务工作,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好评。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199枚金牌、416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创造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亚运会以来的最好成绩,连续八届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位。
虽然仅限亚洲国家参加的亚运会受关注的程度没奥运会那么高,但对于中国来说,亚运会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巩固和改善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方面,尤其是促进全亚洲的融合和繁荣,其意义甚至不亚于奥运会。
据广州市社科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尹涛介绍,根据社科院的测算,本届亚运会赛事方面的直接投资5年间拉动600亿的GDP,城市建设投资拉动广州GDP达1032.4亿元,亚运会关联投资为广州额外增加社会生产总值7120亿元。其中,亚运会额外增加社会消费19亿元,这19亿元又将额外为广州带来45.03亿元左右的GDP。
四体会:重在参与淡化金牌
第四届体育大会(简称“四体会”)于2010年5月16-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赛期十天。全国体育大会是与全运会、城运会并列的全国三大综合性运动会之一,是我国非奥运项目最高水平赛事。大会设置了健美操、围棋、象棋、拔河、龙舟、轮滑等34个众喜闻乐见的竞赛项目。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
区、各行业体协共56支代表团、约3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届体育大会上有超3项世界纪录,创1项亚洲纪录,获奖人次与参赛人次的比例为66.28%,实现了赛事的“提高参与度、淡化金牌、淡化锦标,强化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的办赛理念。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介绍说,本届体育大会进行了重大改革创新。采取“赛、展、论、游”四大板
块共同展开、有序推进的办赛方式,丰富体育大会的内容与内涵;以改革奖励办法为突破口,在遵循竞赛规律的前提下,打破综合性运动会传统的模式,既保持竞技性,又适当扩大获奖面,提高参与度,淡化金牌、淡化锦标,强化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他认为,赛会的改革创新进一步促进了竞技性与众性的有机统一,推动了非奥运体育项目的健康发展,在探索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的办会新路上做出了有益尝试。
体育产业指导性文件出炉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颁布
2010年年初,《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在北京大学隆重发布。作为行业内的第一本学术研究报告,《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体育、经济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缜密梳理,对体育竞赛业、体育健身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中介业、体育传媒业等中国体育产业各分支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科学详尽分析,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对体育产业中经典的运作案例进行了全面解读,对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走向进行了客观独到的预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报告通过三篇共十二章的内容,规范了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定义,明晰了体育产业链的构成,诠释了李宁公司、中视体育、中网赛事等处于中国体育产业链重要位置的企业及赛事的运作内涵,描绘了未来中
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宏图。
正像本报告的执行主编,中视体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阮伟所介绍的那样:“该书还让人们能在创建职业联赛的时候就清醒认识到这
是一个企业,让人们知道联赛如何才能具有造血功能,让人们知道资本能够快速让俱乐部强大并确保赛事质量。以及体育产业与传媒产业之间从无到有的紧密关系,如何在未来继续得到发展”。
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还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任务是: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大力促进体育服务贸易;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
意见明确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中国特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
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形成与国际接轨、管理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显著增加,体育服务贸易较快发展,体育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例明显提高,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互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意见要求,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要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支持和规范职业体育发展,加强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加快体育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加快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解决了长期以来体育产业发展缺乏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的问题,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首次体育产业调查数据公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