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
⼀、对联的六忌:
1:忌学习⽆决⼼、⽆恒⼼:对联是诗词基础,不是“笔墨游戏”。
2:忌贪快:决⼼很⼤,追求“快”,恨不得“⼀举成名天下知”,对联到出佳作,绝⾮朝⼣⼯夫.
3:忌贪长厌短:对联⼀般宜短⽽精,⼀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反⽽弄巧成拙。
4:忌贪奇贪异:实⽤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
5:忌贪多: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不要急于出集⼦,正确的⽅向是“少⽽精,精后多”。
6:忌骄:不要发表了⼀点好作品,就骄傲⾃满,需懂得“尺有所短⼨有所长”,学⽆⽌境,抱有虚⼼学习态度,才能取得佳绩。
⼆、对联中的术语以及有关知识: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术语就好⽐我们要建造房⼦⽤的⼯具,是我们必须要理解掌握的知识。
【楹联】:⼜俗称对联,对⼦。
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句等长、成⽂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体,它以对仗⼿法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由的独⽴的⽂学艺术。
对联:对+联(对:对⾳节,对语法,对平仄。)
联:联句意。
【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副对联”。
【字】:⼀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字数量的总和。
【对联的标点】:⽂章中引⽤对联⼀般在上联收尾处⽤标点符号。⼀般⽽⾔,单句联联尾⽤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了分号、句号,上联尾⽤句号为宜;⾄于某些表达特殊语⽓的标点符号,可使⽤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般不使⽤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标点符号。
【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称出句。如:消愁只有杯中物
【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称对句。如:解语还为笔底诗
【对联】:按字数分类:(上下单边字数)短联1--9字内联语,中联9--20字内联语,长联20字以上联语。
【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对】:⼜称严对,是严格、⼯整的对仗。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宽对】:是与⼯对相对⽽⾔,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
如:明⽉清风⾮俗物==轻裘肥马谢⼉曹
【⾃对】:就是当句对。就是当句对,⼜叫“边对”,即于⼀句中⾃成对偶。如:⽢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借对】:就是甲义借⼄义来相对。
如:红⽩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称隔意)
如:风翻碧柳==笔写清词
【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
如:满招损==谦受益
【串对】:也叫流⽔对,是对联中⼀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滴水穿石的下一句【⽆情对】:⼜名⽺⾓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上)对仗⼯整,⽽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种特殊的效果。它的特征是要求字⾯对仗愈⼯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
如:三星⽩兰地==五⽉黄梅天
【今⾳】: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中的发⾳,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作第⼀、⼆、三、四声)四个声调读法为今⾳,它有⼀⼆三四声和轻声。
【今律】:今律规定:长⾳为平,短⾳为仄。“阴平、阳平”两声为平声;“上声、去声”两声为仄声。
【古韵】:指依照《平⽔韵部》归纳列表的古代汉语读⾳,分为“平(上平、下平)、上、去、⼊”五个声调读法。其
中,“平”为平声,“上、去、⼊”为仄声。
【⽤韵规则】:使⽤古韵⼀般要求注明,切忌古韵、今韵在⼀幅联中混⽤。
【对联句平仄规则】:对联出句⼀定按马蹄韵的运⽤,有正格与变格,⽆格联之分。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为正格,反之变格,⼀般指特殊对联,⽆格联指没有格律的对联,多属⽂字游戏。
【正格】:⽆绝对定义,⼤致可⽤⼆点说明(专指联格)
a严格要求⽤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
b.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变格】:亦⽆绝对定义,⽤三点说明(专指联格)
a不过分强调平仄、⼯仗的楹联。
b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
c⽆情对、当句对等等⼀般视为变格。
【对联句中平仄规则】:同⼀联句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上下联之间的同⼀位置,平仄要相反。
【出律】:当出句为标准韵律,对句也必须使⽤标准韵律。⽆论对句哪个位置的平仄发⽣错误,都是出律
【马蹄韵】:也称“马蹄格”,是汉语“仄顶仄,平顶平,”即“平平仄仄平平”这样平仄两两交替交替的规则。“马蹄韵”是对联平仄运⽤的基本规则。【“⼀三五不论,⼆四六分明”规则】:原是律句规则,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节词组第⼆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个字则可不计较平仄),但是对联严格来说,是要避免出现三平三仄头出句。“不论”是要看出句,如五字对联的第三个字⼀定论。
对联【禁忌部分】:
【上重下轻】:对联是对称性⽂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作联⼀定要忌上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 虎头蛇尾的⽑病。
例句:万仞惊峰承⽇⽉===⼀枝柔柳伴花枝
【乱脚】:对联上联要求仄声收尾,下联要求平声收尾。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
例句:清风⼊座吟新诗===明⽉敲窗叙旧情“诗”和“情”同为平声。
【三平尾】:指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
例句:有笔墨诗书做伴,与酒烟⽆缘。
【三仄尾】:指上联最末三个字,不能都是仄声。
例句:依法修⾏可⼊道。
【孤平】:⼀般来讲,在五⾔、六⾔、七⾔的句⼦中,下联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个平声字的,叫犯孤平句.
例句:万事俱如意。
【粘律】:上下联⼆、四、六偶数位平仄相同。
【失对】:上下联重点字平仄要相对,否则为失对。
例句:
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要读良书
“略”和“起”同为仄,失对。
【失替】:同⼀句中,⾳步平仄必须交替使⽤,否则为失替。
例句:奋起还要读良书。因“起”与⼆四位字同仄,是为失替。
【重字】:分:a同位重字;b异位重字;c异位互重;d虚字相重。
【合掌】:犹如两个⼿掌重合在⼀起,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判断⼀个对联合掌必须满⾜两个条件:
(a)所⽤词语相似、所写事物相同;
(b)上下联意思相同,意象空间重叠。
例:长空展翅,⼴宇翔云。
【上下联隔意】:上下联意思不统⼀,各表其意,风马⽜不相及。
例句:春风得意==寒露浸⼼本
对联术语今天就简单介绍这些,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下来多去学习。
三、对联按⽤途分类:
1通⽤联——春联
2专⽤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四: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对、事对、正对、反对、⼯对、宽对、流⽔对、回⽂对、顶针对。2修辞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五、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古⼈诗中的现成句⼦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诗⽂中的对偶句⽽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独⽴创作出来的对联。
六、对联要点:
1:对联的基本步骤:
1)读句 2)划⾳节 3)分析词性 4)定声律 5)联句
2:对联的三⼤重点:
1)语法要对 2)平仄要论 3)意境要胜
3:对联六⼤要素:
字数相对、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上下相关、平仄相反。
具体解释:
1)字数相对,就是字句对等:⼀副对联是多少字、多少句,不受限制。从字数来说,但⽆论字少字多、句少句多,上下联要互相对称,字数、句数⼀定要相等。2)词性相当,就是词性⼀致: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在撰联时,还要注意词类相当,如:成语相对、姓⽒相对、⽅位相对、⼲⽀相对等。
3)结构相同,就是结构对应:对联⽤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4)节奏相应,就是节律对拍:对联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致。
5)平仄相关,就是平仄相对:相对,就是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平仄要相反,即平对仄,仄对平,处在奇位上的字,有时可以放宽,尾字则不许变更。相间,就是⼀句中,处在节奏点上,平仄要交替。
6)语意相关:就是说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统⼀于主题。
七、下⾯我们来学习三组对联:
我们知道⼀个出句,有⽆数对句,但是质量是参差不齐。
1、【出句:湄⼦】
齐蝉秋泣恨==⽻翼夜酣甜【对句:xxx】
声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节:齐蝉/秋/泣恨==⽻翼/夜/酣甜
齐蝉秋泣恨==⽻翼夜酣甜
名名名动名名名名形形
泣恨,动+名,动宾结构
酣甜,形+形,并列结构
在这⾥我说⼀下“恨”的词性问题,在不同的语⾔环境下,“恨”的词性有所不同。例如,此句中的“恨”作名词。如,“新仇旧恨⼀起涌上⼼头”,恨,就做名词。恨,多数时候做动词,⽐如:“我恨你”,恨就作了动词。
句意分析:
上联:“齐蝉”是典故,齐,指齐国(字⾯分析:齐国秋天的蝉⼦发出怨恨的凄泣声)
下联:(?)卷曲⽻翼在静静的夜⾥酣甜⼊睡。
根据对上下联的分析,我们就知道对句没有正确理解到出句的本意,导致词性错误分析,且对句意模糊不明朗,与出句句意相差甚远。
我们再看这组对联:
【出句:湄⼦】齐蝉秋泣恨==蜀鸟夜啼悲【对句:湄⼦】
噪晚齐蝉:《古今注》载:⽜亨问董仲舒说:蝉为什么称为齐⼥?舒说:过去齐王的王后怨王⽽死,⼫体变蝉,故名为齐⼥。
啼宵蜀鸟:传说战国时杜宇为蜀王,号望帝,失国后思之不得,乃化为杜鹃,啼⾎乃⽌。专⽤名词⼀定要对专⽤名词,典故对典故。
上下联句句意分明,典故相对,不论平仄,词性正确意境都符合上联,这组对联就成功了。
2、出句:断续寒砧惊客梦(听⾬⽵)
句意:寒砧为深秋之捣⾐声,砧声往往闻于静夜,⽽⼜更闻于羁旅之夜,故与思乡相联系,后半句“惊客梦”则明⽩地指明了这⼀点。
诗词中“寒砧”是常常⽤到的,如“断续寒砧断续风。”“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酒醒寒砧作。”“捣⽉清砧触旅魂。”“城晓,数声⼜递寒砧。”“静
听寒砧,闷敧孤枕,蟾光夜深窥户。”“寒砧⾬外闻。”“寒砧霜后鸣。”因⽽对句要把握好意境。
出句:断续/寒砧/惊客梦(听⾬⽵)
此对句,意境上与上联相谐,对仗上没有错误,从不同的⾓度叙说了伤怀的情感。(1)连绵冷⾬惹⼈愁
以下对句尽管在意境上与出句相谐,但是对仗上有瑕疵。
(2)长啼杜宇断⼈魂(断续是形容词,啼,动词。)
(3)间闻冷⾬潇风声(惊,动词,潇,形容词。三平尾)
(4)接连夜⾬催初冬(三平尾。)
以下⼏个对句则在意境上与出句相去甚远,部分⼏个对仗也不⼯整。
(5)缠绵幽曲诱⼈魂(句意不相偕)
(6)悠扬古乐路⼈思(惊/客梦=路⼈/思,动宾=主谓,不相称)
(7)接连冷雷动⼈魂(砧,雷,平⾳。)
(8)连同暖棹唤风游(断续,形容词,连同,动词。)
3、【出句:湄⼦】偏怜蕉叶绿==独爱杏花红【对句:湄⼦】
友留⾔:湄⼦杏花没红⾊的吧?
的确,我在百度上查看了⽆数张杏花图⽚,就是没有全红或是半红的杏花,有的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红,不过那唐诗名句
的“⼀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怎么回事?
修改【出句:湄⼦】偏怜蕉叶绿==独爱蓼花红【对句:湄⼦】
听⾬⽵⽼师点评:杏花,含苞时纯红,花开后渐粉,最后花落时纯⽩。
不论我们出句与对句何如,如果有争议,必当有瑕疵。都应多从书本上,或者是从实际⽣活中去认真,不妨在争议中提⾼我们对联⽔平。
学习了三组对联,从对句中我们能认识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知识积累从哪⾥来呢,⼀是从书本中获得,⽐如第⼀组对联⾥的典故,就是从书本中获得,第三组对联,就要我们从⽣活中仔细观察得到知识,不论从哪⽅⾯获取知识,都是知识的积累过程的⼀种⽅式,《声蒙启律》《训蒙骈句》《笠翁对韵》《对韵屑⽟》,名家对联等等,不妨多看多读,知识储备是⼀个原始积累过程,我们常说
“⽆本难⽣利”就是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拥有了雄厚的“内存知识”资本,在⽂字运作上就会得⼼应⼿,游刃有余。
对联是诗词基础,长对联(分句对联)练词,短对联(五⾔,七⾔)练诗,要写好诗词,⼀定得过对联关。
在学习对联中,希望多给⾃⼰⿎励与掌声,多参加对联实战,相信滴⽔穿⽯,聚沙成塔,将宋代诗⼈刘过的《书院》分享给⼤家共勉:“⼒学如⼒耕,勤情尔⾃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天道酬勤,相信⾃⼰是最棒的。
我们学习对联基础⼊门的关键是:对联联句的第⼀步骤(读句)与第⼆步骤(划⾳节)。
在这⾥强调下,在联句的时候,每个⼈习惯步骤不⼀样的,今天讲的只是⼀种⽅式⽽已。
【⼀】读句:
可能有些朋友会不屑⼀顾,读句有什么读不懂的,凡是字典⾥有的字就认识,即使是⽣僻疑难字,我们还可以借助学习⼯具来认识,但由字组成词或句呢,或病句呢,特别是机关联(典故,镶嵌,折字…),就要靠平时积累的知识来判定了。
怎么读呢?宋代理学家陆九渊的诗《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须要急思量。”这⾸诗是他读书的经验之谈,他强调读书切戒慌忙,贵在“涵泳”(细细体会琢磨),就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1:读懂:
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