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一)
滴水穿石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的雨水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尽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滴水穿石的下一句.”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发.”‖
1、用“‖”给文章分段.
2、给本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3、“我”发现了什么美妙的东西?(用“ ”划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4、用“————”标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5、联系这篇文章回答:
⑴爸爸为什么要“故意”地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只要长年累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二)
家乡的小河(10分)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的花,绿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作业:
1.用“~~~~~”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1分)
2.用“——”划出文中的一个似人句,并用"△△△"圈出看出是拟人句的词.
3.用"‖"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完整、准确的语句概括第二段段意.
4.判断,对的在( )里打“√”
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
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
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短文是按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结构来写的.( )
短文是按先具体写再概括写的结构来写的.( )
短文是按先概括写再具体写最后概括写的概括来写的.(√)
(三)
特 殊 的 墙 (14分)
暑假里有一天,我做完作业,无意间打开电视机.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抗洪抢险的紧张场面.只见滔滔的洪水奔腾而下,抢险大军背着一包又一包沙袋,快速冲上堤坝.谁知水流湍急,沙袋刚扔下去,就被洪水冲走了,把一辆卡车推下去堵决口,谁知又被洪水冲走了.怎么办?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只见抗洪战士手挽着手,纵身跳入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墙——不是该用砖和水泥砌成的建筑吗?
面对这堵“墙”,我愕然了.这是一堵不平凡的“墙”,它是由堂堂七尺男儿之躯,是一颗颗燃烧着的爱国有民的赤诚的心垒成的.它完全可以与我国的世界之最的万里长城一样震惊中外,甚至比万里长城更伟大.
今天的社会上,不是还有一些人也在筑“墙”吗?他们是贪国家之财,用来堆砌个人的安乐窝.这种人,也许能在这堵“墙”里取得暂时的欢乐,但这堵“墙”迟早是要倒塌的.
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坐不住了.我拿起自己心爱的储钱罐,跑出家门……
1、用课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2、短文讲的三种“墙”,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一、血肉之躯的人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二、爱国有民的赤诚的心垒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三、用来堆砌个人的安乐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为什么其中的两种墙要加上双引号?特殊的墙体现在哪里?(4分)
_____可以与我国的世界之最的万里长城一样震惊中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堵“墙”迟早是要倒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作者跑出家门干什么去了?(2分)
_______将自己的心爱的储钱罐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________竹________(20分)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 旺期 中期).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 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入文前的横线上.(2分)
①竹 ②竹笋 ③竹林 ④竹器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2分)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这些字___申____由___
__甲_____目_____旦_____旧_____(4分)
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Z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部,再查__14_画.(3分)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B ).(2分)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6、能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3分)
( ③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 ② )不到一年能长成( ① )
①竹林 ②新竹 ③春笋
7、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 竿)→(梢 )→( 叶 )(3分)
梢 竿 叶
8、本文主要写了竹( B ),赞扬了竹( D ).(4分)
A.成材迅速 B.无私奉献 C.用途广泛 D.默默无闻
(五)
《 漓江 》(30分)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的小船,颜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的游泳圈,真是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沉睡—(苏醒) 安静—(吵闹) 丰收—(减产)
2、读短文,补充词语.(6分)
彩( 斑斓 ) 颜( 各异 ) 热闹( 非凡 )
生机( 勃勃 ) 美不( 胜收 ) 丰硕( 诱人 )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4分)
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引出下文____.(2分)
5、短文按___季节变化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2分)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8分)
春天:_______生机勃勃________ 夏天:________热闹非凡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丰硕诱人________ 冬天:______清秀、隽美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想到了漓江的春夏秋冬的各有特点,景迷人________
(六)
《一流风景胜地--漓江》(20分)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犹如百里锦绣画廊.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