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阅读:《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统编版拓展型文阅读设计...
课题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拓展型文阅读设计
授课年级 六年级
议题: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本节课的议题是根据教材单元语文要素生成。“体会文章怎样用具
体事例说明观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
素,这一单元中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有代表性的课文是《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其他几篇课文要么是文言文,要么只与人文主题相关,
文体都不是议论文,要具体落实单元要求,掌握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议题
方法,仅凭阅读一篇课文是不够的。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学生的认知思 及分析
维也逐步开始从形象化认知向理性思维转变。有必要学习一定篇幅的说
理文。但由于小学阶段教材中的说理文数量少,受教师关注度不高。很
多老师在执教这些课文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课文内容的理解或课文
结构的感悟上,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去体悟说理文用例之秘妙。设置这
个议题目的在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中所用事例进行比较阅读,发现
用例的秘妙,得言、得意、得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选文篇目 选文来源
《无畏创造奇迹》 《读写》杂志 2020.07B
《大师下苦功》 《读写》杂志 2018.07A
《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选文来源
《谈礼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文本解读
选文解读:
所选文本都是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说理性文章。四篇文章的事例
紧扣观点但又各具特,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或侧面丰富我们对这一类文
体的认知。选文中事例有单个的,也有多个的。《无畏创造奇迹》先写
青年疑惑怎么导师多布置了一道作业---接着写虽然觉得很难,但为了完
成倒是布置的作业青年冥思苦想了一个晚上终于解出了题目----最后写
导师告诉他解开了 2000 年历史的数学悬案。文章采用“抽丝剥茧法”安
排结构,最后才点明这个青年是数学王子高斯,这样设置悬念,引人入
胜。作为说理文,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于:文章只用一个具体事例证
明: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做得更好。无知者无
畏本是带着贬义的话,用在文中却有赞赏之意,其实高斯的无知并非一
般的一无所知,他的数学知识和钻研精神是必须得到肯定的,所谓的无
知,只是他对数学难题困难程度的无知,这令他最终实现的跨越,作者
在这里偷换了一个概念,却用高斯的事例,成功地证明了所要表达的道
理。《大师下苦功夫》这篇文章通过写钱钟书、钱学森、曹禺三个名人
勤奋积累的真实事例,围绕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师的苦功夫,包
含着勤奋、严谨和积累这个中心论点进行论述。事例主要通过数据和事
实来证明观点。《滴水穿石的启示》用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个
人物的事例,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职业领
域出发,并认识到无论是什么人物,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无论是哪个
民族、无论是从事什么职业,必须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
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能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 ,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都
没有抓住细节展开细致描写;作者分别运用了“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毕生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等概括性的关键性词语概述了三位人物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具体言行。《谈礼貌》一文中,作者在文章
开头提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一观点后,为论证观点,用了三个事例来论证,——问路老人不理莽
撞、无礼的牛皋,耐心给诚恳、彬彬有礼的岳飞指路;小学生有礼貌避
免了纠纷;周总理礼貌待人。三个事例都是通过对话来呈现的,每一个
事例叙事后都有一句话概述了故事蕴含的道理。选文所有的事例都是紧
扣观点,事例内容证明观点 ,行文结构服务观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把握主要内容明确主要观点。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例,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教学目标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写作经验。 及重难点
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感
知具体事例的行文结构和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一)回顾单元要求
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五单元单元导语提出的阅读要求吗?
生: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板书课题:用具
体事例说明观点)
(二)回忆单元旧知
师:本单元课文中 “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给你留下最深刻印
象的是哪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证明
自己的观点呢?这些事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预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
教学环节
个问号之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
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一)
(用简练的词句概括出文中运用的具体事例。1. 波义耳发现植
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2.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
移学说”;3.阿瑟林斯发现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从内容上看:三个故事写的都是外国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这三个科学家都会从生活中很细小的事情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一连
串的问题;这三个故事都共同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道理。
(过渡:这三个故事是怎么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
什么)
从行文结构看:作者在事例的叙述顺序上:都是先写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师小结:也就是说三个故事内容都是为了证明观点,三个故事
在行文结构的安排上也是为了突出观点,先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先有“一百个问号”而后才有 “真理”。
(三)自然导入新课
事实胜于雄辩。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阅读《无畏创造奇迹》《大师下苦功》《滴水穿
石的启示》《谈礼貌》这四篇文章继续学习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
点。
回忆旧知目的是提醒学生关注单元语文要素,注意本单元学习
过的语文核心内容,以备自己阅读理解中的调用。回顾课文中三个
事例的行文结构,既可以巩固课文教学,又可以为发现四篇拓展文
作者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做铺垫。
二、个人初读,整体感知
(一)课前布置预习了四篇文章,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文章,六
分钟内至少读完两篇,至少提取出两篇文章主要观点,读得快的同
学可以多读几篇,甚至全部阅读。
(二) 学生自学后,组织简单的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读的文章的主要观点。
预设:
滴水穿石的下一句
《无畏创造奇迹》观点:有些事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
们往往能做得更好。
教学环节
《大师下苦功》观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师的苦
功夫,包含着勤奋、严谨和积累。
(二)
《滴水穿石的启示》观点: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
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谈礼貌》观点: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
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