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提升练习及答案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提升练习及答案
一、 课外阅读。
芭 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春天的意味正浓。(________)
(2)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
4.为了强化读者对芭蕉的认识,作者还引用了著名女词人__________的词句,使全文显得内容丰富。
5.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芭蕉成为古人笔下咏诵的对象,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也曾经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请写出两句与它相关的诗句跟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外阅读。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
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向小路望去,那里有金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
(2)意见不一致。    (          )
(3)形容水的明净。  (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这里的“熬”为什么不能换成“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信服”能换成“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为什么"母亲本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同意去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决定委屈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
  本文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    )
A.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B.表现了尊老的好风气。
C.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三、 课内阅读。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1.课文围绕孩子和月亮依次写了院中望月、河边寻月、眼睛见月三个部分。选文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了月亮。于是作者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得出了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着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滴水穿石的启示
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的小河。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 féng fèng)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qì qiè)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河内的一大奇观。
(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
草,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 迷信 留恋)于电学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碳粒电话筒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 shǔ shù)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术  技艺  艺术)才达到妒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