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世说新语》比较阅读训练【甲】《咏雪》
【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同“蚀”,侵蚀。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⑥诏:皇帝的命令。⑦初:一开始,刚刚。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俄而雪   急        B.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C.魏郡太守 担任      D.即以其言诏  应该 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琼思其对未知所况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表递进)
C.学而不思则罔(转折、但是)   
D.而深奇爱之(并列,并且)
3.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4.给下面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何 不 言 日 食 之 余 如 月 之 初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sì):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故友,就留他吃饭。故友说:“好吧,等我回来后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你一起吃饭。”故友到了黄昏还没来,吴起不吃饭而等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老故友.故友来了之后(吴起)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故友),是因为怕自己说话不算数啊。他这样坚守信用,这莫非是能让军队信服的缘故吧?要使军队信服,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B.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C.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D.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委而去去:离开。B. 尊君在不不:同“否”。C. 期返而食期:约定。D. 欲服三军服:服从。3、下列对选段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的“怒”与“惭”写出了客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B. 【甲】文中的元方从“无信”和“无礼”两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友人致歉后,元方的反应则是“入门不顾”。C. 【乙】文中吴起碰到老朋友,就留他吃饭,傍晚时老朋友来到吴起家,他们一起吃了饭。D. 【乙】文主要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待人诚恳的好品质。4、把
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②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论语》对比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解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师旷回答:“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我是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啊!”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向是( A )A、自远方来  朋友B、学而时习之    按时温习C、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哪里D、何不炳烛乎?    为什么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学不思则罔          壮好学B、学而时习            炳烛明C、之者                壮而学D、知之者不好之者      日出之阳3、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安 有/ 为 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安 有 为 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安 有 /为/ 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安 有 /为 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A、甲乙两文内容上都讲了有关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重要性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强调了“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C、乙文中老年的晋平公想要学习,而师旷却认为,人要在年少时学习,到了老年就不应该学习了。D、乙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狼》对比阅读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①行室②,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③无计可以死之。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④吹之。极力吹移时⑤,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俗称“窝棚”。③顾:然而,可是。
④吹豕之法:豕(shǐ),猪。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隔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⑤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用什么看日食一个屠夫晚上走在路上,因为被路上的狼盯上,看到路旁有一所被夜里耕地的人遗弃的房子,跑进去趴了下来.狼把爪子伸进去探寻,屠夫立即抓住,让爪子缩不回去.但没办法杀他.只有一寸的小刀.就割开了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皮的办法吹狼.用了力气吹过后,觉得狼不能动了.才用腰带绑上.出去一看,狼胀的象牛一样,大腿不能弯,口不能动.屠户就把他背回家了.如不是屠户,怎么会想出这种办法来.
1.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顾野有麦场    顾: 回头看    B、一狼洞其中    洞: 挖洞    C、令不可去      去: 离开          D、股直不能屈    股: 大腿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B、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C、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D、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唯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④吹之。(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有两个牧童进山发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于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相距数十步的树。不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窝发现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耳,让它痛嚎。大狼听到后,抬头看见这样,十分愤怒,跑到树下,狂叫不已,还用爪子抓树皮。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如法炮制,令小狼痛嚎。大狼听见声音,到处张望,发现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转而奔至另一棵树下,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哀号,大狼又转身扑过去。从头到尾,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也慢了,声音也小了;再过一会,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爬下来,凑近一看,原来它已经气绝身亡。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狼之并驱如                    B.甚仓皇C.跑号如状  D.相数十步                     
2、下列选项中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B 
A、复投之
B、久之不动
C、始望见之
D、又转奔之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B、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C、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