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上看到的光和影单元教学设计_百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影子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年龄为九岁左右,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究欲望强烈的阶段。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来深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这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精神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张图片中有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
引导学生想到影子,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新课
(1)用实物模型演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用什么看日食
(2)用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3.实验操作
(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
(2)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4.总结
(1)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影子的变化规律。
(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变化,记录并画出影子的变化图像。
六、板书设计
(1)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影子的变化规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是,
由于时间有限,实验过程中学生有些操作不够细致,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加强。同时,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阳光下的影子》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阳光下的影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并了解阳光对影子的影响。本节课是小学科学的基础课,也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变化。
3.能够根据影子的变化判断光源的位置和大小。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变化。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能够根据影子的变化判断光源的位置和大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基础,但是对于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深入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创新精神较强,但是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是很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子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通过提问,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影子的看法和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讲解新课
1.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1)影子的形成原理:当光线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不透明,光线被挡住,无法通过,就形成了影子。
(2)影子的特点: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但大小和颜与物体不同。
2.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变化
(1)太阳光下的影子:太阳光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光源,太阳光下的影子通常是黑的,形状清晰,大小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和时间有关。
(2)灯光下的影子:灯光下的影子通常是彩的,大小和形状
与灯光的位置和亮度有关。
(3)手电筒下的影子:手电筒下的影子通常是黑的,形状清
晰,大小和形状与手电筒的位置和方向有关。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如何判断光源的位置:通过观察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判断光源的位置和方向,如果影子变小,说明光源在物体的前方;如果影子变大,说明光源在物体的后方。
(2)如何判断物体的大小:通过观察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判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如果影子变小,说明物体越远;如果影子变大,说明物体越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