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问题採讨
2009年至2017年黑龙江省耕地变化分析
□陈建龙马榕徽姜麟昱
黑龙江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我国最重要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耕地总面积、粮食产量、商品粮总量长期居全国首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2009年我省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査工作,形成了比较全面、准确的全省土地调査基础数据,并以此为基础,逐年开展了土地变更调査。2009年以来,随着全省五大规划和十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全省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伴随全省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全省耕地的构成、分布、质量等情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展全省耕地变化研究,对于支撑和保障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外协项目——《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综合分析评估》项目研究成果以及2009年、2017年黑龙江省土地变更调査数据形成,基础数据具有现势性和权威性。
—、黑龙江省2009-2017耕地变化特征分析
(—)耕地总面积略有减少
2009年至2017期间,全省耕地面积整体呈波动减少趋势,全省耕地总量净减少了20351.34公顷,年均减
少2543.92公顷。
全省耕地总量减少,但各地市耕地增减还是有较大差异。其中,哈尔滨市耕地总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19033.54公顷;其次是牡丹江市,耕地总面积减少了3757.37公顷;再次是是黑河市,减少了2866.81公顷;其余地市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鹤岗市、绥化市、双鸭山市耕地面积平均减少2000公顷左右;齐齐哈尔市耕地总面积增加最多,增加了6711.68公顷;其次是大庆市,增加T4824.24公顷;再次是鸡西市,增加了3361.54公顷。
全省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1.建设占用耕地较多
黑龙江省城镇的扩张一般是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和河谷地区,往往是优质耕地集中区域。近年来,随着全省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规模扩张十分迅速.使城镇周边的大量耕地不断流失。城镇周边也是建设发展的重点区域,耕地流失严重。
2.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石油、木材、采金、石化等重工业生产基地,为适应市场发展和加快黑龙江省建设步伐的需要,势必要兴建一些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近些年黑龙江省兴建了一些高速铁路、高
速公路、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和骨干水利工程,这些项目必然要占用一部分耕地。
3.设施农业的发展
设施农业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益好的特点,与黑龙江省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工厂化作物栽培、工厂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规模化粮食种植相配套的设施农用地发展十分迅猛,也占用了一定量的耕地。
(二)水田比重增加,旱地比重下降
2009年至2017期间,全省水田面积净增加724272.13公顷,年均增加90534.02公顷;旱地净减少739470.40公顷,年均减少92433.8公顷。
2009年至2017年全省各地市水田面积均有增加,水田主要增加分布在三江平原。其中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鸡西市面积分别增加了371647.27公顷、136759.34公顷、11270&64公顷和11586.32公顷;其中,佳木斯市水田数量增加最明显,占水田增加总面积的51.31%;其次是鹤岗市,占水田增加总面积的18.88%;再次是双鸭山市,占水田增加总面积的15.56%。13个市(地)中,除大兴安岭地区旱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市(地)旱地面积均减少,双鸭山市、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和绥化市面积分别减少了114320.22公顷,373276.43公顷,49837.09公顷,9125.98公顷和8329.50公顷。产生这种现象
的原因为:黑龙江省许多地方原先以种植旱田为主,针对1亿多亩耕地“东涝西旱”和土地连片分布的自然特点,黑龙江省对东部三江平原实施排蓄结合、以稻治涝的措施,在有水源条件的西部松嫩平原实施打井种稻,对大批中低产田进行连片的“旱改水”开发,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耕地质量逐渐提升
黑龙江省国家级耕地利用等别为7-14等,按照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规程,7~8等为高等质量耕地,9~12等为中等质量耕地,13-14等为低等质量耕地。限于全省耕地利用等别资料,仅分析2014-2017年全省耕地质量变化情况。黑龙江省耕地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以中、低等地为主,2014-2017年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提升,高、中等地明显增加,低等地有所减少。其中,高等地增加了3439公顷,中等地增加了10363公顷,低等地减少22793公顷。
全省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整治工程提升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特别是提高了耕地的灌排条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耕地质量。一是在基础地力方面。黑龙江省土地整治建设工程针对田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后的耕地,进行土地平整、客土回填等,有效改善农田土壤结构,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二是在耕地形态方面。通过合理规划,零散田块归并,提高耕作田块的集中连片度,通过省土地整治工程实现耕作田块田面平整,减小农田地表坡降,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抵御自然
黑龙江自然资源
2019.6
◎I___________灾害等因素,降低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三是在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方面。优化农田灌排系统配套,输、配、灌、排水及时高效、利用充分,有效提高灌溉保障率,排涝标准和农田防洪标准达到较高水平,完善田间工程配套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效率明显提高。四是在耕地生态质量方面。主要体现于防护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提升了农田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降低了大风灾害、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风险。
(四)全省耕地分布基本不变
2009年至2017期间,五个土地利用分区(I大兴安岭林业区、II小兴安岭低山地林农区、nr松嫩平原农牧区、IV三江平原农业区、v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地农林区)中,小兴安岭低山地林农区与三江平原农业区2017年耕地面积占比较2009年略有上涨,耕地面积变化253.91公顷和499.98公顷,张广才岭、老爷岭
山地农林区2017年耕地面积占比较2009年略有下降,耕地面积变化了2817.67公顷。总体来看,全省耕地分布基本没有改变。
二、耕地变化流向分析
耕地变化流向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种是耕地流向其他地类,另一种是其他地类流向耕地。通过2009年至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流量表叠加分析,得出耕地变化流向情况:2009年-2017年耕地净减少了21390.66公顷,流向建设用地的面积为62031.80公顷,占比最大,占流向总面积的80.06%o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用地规模逐年加大,在各项建设中占用大量耕地,同时城乡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也呈增加趋势。此外,近年来我省也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对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陆续兴修了水利枢纽、水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并兴建各类水库,使得耕地流向建设用地。而其他地类流向耕地中,未利用地流向耕地的面积为37277.08公顷,占比最大,占流向总面积的66.46%o具体耕地变化流向情况。
三、全省耕地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至2017年以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合理,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了严格保护,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是在黑龙江省土地利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田大量增加,水资源保障承受较大压力
在2009年至2017年间,三江平原水田面积大量增加。全省水田增加了724272.13公顷,其中三江平原增加了633203.45公顷,占全省水田增加面积的87.4%。三江平原大量采用抽取地下水提水灌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三江平原局部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水域和沼泽地也被开发成水田,导致个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用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水田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如何缓解水资源承受的巨大压力,使得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省(二)大量优质农田被建设用地占用,粮食产能受到影响
问题採讨]
黑龙江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用地比重低,国土开发强度低,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大量的城市边缘优质农用地及耕地被建设占用,粮食产能势必受到影响,有效的土地资源承担着越来越多的重任,全省土地利用的供需矛盾势必进一步突出,黑龙江省土地所承载着的保障建设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双向压力”越发重大。
(三)耕地连年耕作,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
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中宜农土类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1.
5%,但存在耕地连年耕作、投入少、索取多现象,造成大面积耕地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全省有相当一部分耕地长期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土壤自然肥力减退,影响了部分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建议
(一)建立国家耕地保护基金,完善保护补偿机制
粮食安全属于具有经济外部性的公共安全,黑龙江省在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应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激励。国家已经建立了粮食补贴制度,计算的依据是耕地面积,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经营和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建议建立健全国家耕地保护基金,每年从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提取一定的比例,建立国家耕地保护基金,专项补贴地方财政。
(二)科学进行水土资源空间匹配
水与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二者的空间资源匹配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息息相关。水资源的丰缺和合理利用都影响着耕地资源的生产效率和利用方式,而耕地资源的开垦程度也制约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定量测度区域的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有重要意义,也为区域水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指导。
(三)严格进行基本农田划定与保护
要严格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将全省的优质耕地,特别全省城市周边的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确保永续利用,严格保护。将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落实到人,强化基本农田日常监管,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这样才能将全省耕地中的最为精华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切实保护起来。
(四)有计划安排休耕,综合提升耕地质量
针对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存在耕地过度利用,不重视养护等问题,应建立适应本省发展的耕地休耕制度。确定适度的休耕比例和适当的休耕年限,对一定面积地区集中种植同一种作物,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并且,偿付土地租金等经济补偿,调动农民积极性,加以多种耕地保护与养护措施,轮流反复地休耕,最终实现未来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真正实现“藏粮于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自然资源2019.6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