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词语的积累》教案1
《丰富词语的积累》教案1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多角度归类词语,让积累更加有效;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积累新词新语,让语言鲜活生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会将词语分类,并用不同方法积累词语。
审美鉴赏与创造
探索词语尤其是成语中蕴含的文化现象, 培养对词语的理解感悟与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会用不同方法积累词语,培养对汉语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探究成语中的文化现象;关注词语的变化。
教学难点
新词语的积累。
01趣味热身导入
朗读这一段文字:一个黄昏的早晨,我看见一个年轻的老人,慢步飞快地走在一条弯曲笔直的羊肠大道上。
读完后思考说说,发现这段文字有什么问题。学生讨论,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明确:
1.用了不少反义词修饰中心语:黄昏修饰早晨,年轻修饰老人,慢步、飞快同时修饰走,弯曲、笔直修饰大道 。 
2.反义词连用修饰中心语,互相矛盾,使得句意无法清楚明白。
3.句子意思要清楚明白,用词一定要准确。
02学习内容梳理
(一)明确活动内容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画出今天内容的简单思维导图。
2.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绘制展示。
3.集体讨论、补充、修改,明确内容思维图。
(二)结合思维导图,分析教材,理解相关内容
1.自主学习,活动探究
学生分六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问题的活动探究,并分别派代表讲解,其他组可作适当补充。
2.活动设计
活动一(第一小组):查资料了解词语的相关知识,并比较下面三组语言单位,判断哪些是语素、哪些是词语。
⑴天  地  人  牛  马  走 
⑵玻璃  蜘蛛  囫囵  宇宙  法西斯  阿斯匹林 
⑶牙齿  伤心  世界观  风云雷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
活动二(第二小组):小组内交流积累词语的方法,并分享给同学们。
活动三(第三小组):查阅资料,梳理以往学过的的一些成语,探究成语的来源。
活动四(第四小组):小组内讨论并以《成语中的      文化 》为题,分类整理成语并探究成语中蕴含的文化现象。
活动五(第五小组):搜集整理最近两年网络新词语,制作出新词语档案。
活动六(第六小组):搜集现下流行的一些新词语,探究一下新词语与社会时代的关系。
03分组成果展示
(一)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加有效
第一小组成果展示:
新组词语知识链接: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换言之,语素是最小的不能再拆分出更小的单位来的语言单位。语素可以组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单音节语素,必须是有意义的,否则就不是语素。例如:“玻”它是一个完整的音节,但它不能独立表义,因此只是一个字而非一个语素。而“英”,从形式来看,它和“玻”一样,但它是一个语素,因为“英”可以独立表义,是个不能拆分的音义结合体(即定义里限定的“最小的”)。
第二,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不管有多少个音节或汉字,都只能组合在一起共同表义。例如:胺基酸。音节在拆开后均与原概念没有任何关系,只能组合起来共同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所以还是一个语素。
合作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⑴组6个单位都是由一个音节组成的,有音有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语素。
第⑵组6个单位都是由双音节或多音节组成,若把这两个或多个音节拆分开来单独看,它们都失去了意义,不能算语素。只有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有意义,才能算一个语素。
第⑶组5个单位都是双音节或多音节,但和第(2)组不同,拆分后它有自已完整的意义,所以它们是由两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词语。
第二组成果展示:
汉语中的词语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家族成系统的,如果抓住其规律,从词语的家族或者系统出发,触类旁通,就可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
1.善于联想,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汉语词语种类数量非常大,如果抓住一个中心点,以点带面,展开联想,触类旁通,就会形成一个词语的家族,既有益于积累,更有助于记忆,例如。
⑴形容人性格特点的词语。①褒义的有:活泼、刚强、宽宏大量、刚正不阿等。②贬义的有:庸俗、奢侈、目光短浅、拈轻怕重等。③中性词:多愁善感、少言寡语、普普通通等。
⑵形容家庭温馨的词语:①形容夫妻之间的:男耕女织、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相濡以沫等。②形容整个家庭的:父慈子孝、母慈子孝、贤妻良母、儿孙满堂等。③形容兄弟妹情深的:手足之情、义结金兰、金兰之契等。
2.遵循词语的多义性,理清内在关系,进行对比归类。
汉语词语的数量巨大,单凭死记硬背恐怕难解决问题。实际上词语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是遵循一定的演变规律的。有些词通过语义上的各种关系如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亲属关系、顺序关系等聚合在一起。理清了这些关系,对词语进行对比归类,积累词语也并非难事。如:
⑴同义近义词:鸡子儿—鸡蛋;去世—逝世—与世长辞—死
⑵顺序关系词:春—夏—秋—冬;初赛—复赛—决赛。
⑶反义关系词:光滑—粗糙;雪中送炭—雪上加霜。
⑷亲属关系词:雪—风花雪月—阳春白雪—昭雪—报仇雪恨。
(二)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
知识链接:
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第三小组成果展示:
明确:成语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有固定的结构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其来源:
⑴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等。
⑵来源于历史故事
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他们凝缩成成语。例如: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四面楚歌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等。
⑶来源于古代文献
如“狐假虎威”出于 《战国策 楚策》。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形成成语;一种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形成成语。前者如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者如瓜田李下——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⑷来源于众口语
不少成语来源于口头通俗而形象的俗语。如: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似乃狼也,其可畜乎!”;“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为宋代口语。
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包罗万象,内蕴丰富。通过成语可以以小见大,可以洞察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感受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同学们可从不同角度做探究,不必面面俱到。下面请第四组展示。
第四小组成果展示:
示例(一)《成语中的酒文化》
如:灯红酒绿  琼浆玉液  酒囊饭袋  如醉如痴……我国带酒的成语不胜枚举。
带“酒”的成语,有的反映“酒之礼”,如“斗酒只鸡”“只鸡絮酒”。有的表现“酒之交”,如“醉酒饱德” “醴酒不设”。有的则状“酒之乐”,如“酒酣耳热”“对酒当歌”。有则写“酒之醉”,如“酩酊大醉”“我醉欲眠”。还有的指出“酒之误”,如”花天酒地“”醇酒妇人“。而更多的则以酒设喻,如“乞浆得酒”是形容得到的比期望的还要多要好;“以酒解酲”是比喻治病或除弊的方法不对头,反使弊病加深等等。
有的成语表面上虽然不带“酒”字,但暗地里却是“酒气袭人”。有的因与酿酒之物有关而使人想到了酒,如“糟糠之妻”;有的通过动作、状态表示了酒,如“浅斟低唱”;还有的以美好的形式来
指称酒,如“交杯换盏”“移樽就教”等。
示例(二)《成语中的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如:
【搜肠润吻】谓饮茶润泽喉吻,促进文思。 极言饮茶的乐趣。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茶余饭后】意思是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来源于关汉卿元曲《斗鹌鹑女校尉》:”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茶饭无心】意思是没有心怀喝茶吃饭。形容心情苦闷。来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第十四回:“忙得凤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