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1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考题
苏教版2021年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考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读诗句,完成练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1)这两句诗紧扣早春的特之物_______和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之情。
(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这两句诗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
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灼灼:花朵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④宜:和顺、亲善。⑤室家:这里指夫家。⑥有蕢(fé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_____)
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_____)
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_____)
[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①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③。
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⑥,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都门:都城的城门。②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指春天般的温暖。④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⑤筠:竹。⑥逆旅:旅店。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前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历经世事沧桑,见面强颜欢笑。(______)
②第四、五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______)
[2]“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是豪放达观,有人认为是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作背景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7. 古诗阅读。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根据自己的积累和理解,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咏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古诗,诗中劝诫人们要及早努力奋斗,莫要到年老时再后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忆你读过的诗歌,与本诗最后两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有哪些?请写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按要求填空。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不住,________出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和柴扉久不开。
[2]“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猜想“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原因是( )
A.主人没有在家
B.叩击柴门的声音太小,主人没听见
C.主人担心自己的本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4]补充诗句。______________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说前两句是在写冷清,那么这两句就是在写繁华。
B.因为没有受到主人的接待,所以诗人想象出一片繁华自我宽慰。
C.作者景中寓理,告诉人们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