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与沂蒙民俗的双向互动
麓州警列2012.11
LANZHo UXUE K AN
论《聊斋志异》与沂蒙民俗的双向互动
宋希芝
(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摘要]《聊斋志异》中反映沂蒙民俗的作品有34篇。蒲松龄能够成功采撷沂蒙民俗是由于作者非常熟悉民风民俗,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与作者在沂水生活时写作素材的搜集渠道有关。从民俗与文学的双向互动来看:一方面《聊斋志异》从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等方面展示了沂蒙民俗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沂蒙民俗素材进入《聊斋志异》,使作品更具沂蒙地域彩,厚重了作品的内涵,拓宽了知识面,充实了信息量,增强了可读挂,使作品达到了“风俗史“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沂蒙民俗
[中图分类号]127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12)ll一0059—08【收稿日期】2012—09—
04 [作者简介】宋希芝,女,山东临沂人,上海大学博士生,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俗文学。
《聊斋志异》以清初的山东地区为创作背景,生2沂水卷三《金陵女子》行商、租赁、秘方
3沂水卷四《龙无县》求雨、酬神
动描写了山东的民风民俗,反映了齐鲁文化独特的
4沂水卷五《钱流》金钱、拜金
生态特质。其中涉及“沂蒙”的就有34篇之多。④应5沂水卷五《土偶》贞节文化、阴骘观念
该说,作者蒲松龄对沂蒙地域民俗给予了很多的关6沂水卷六《杜翁》冥间文化、阎罗王、催命符
7沂水卷七《沂水秀才》胡门崇信、贪财奴
注。这部分内容的存在强化了作品的区域文化
8沂水卷七《罗祖》因果业报、仙道
彩。然而,目前从这一角度对作品进行的研究确是9沂水卷九<;辽阳军》生死簿、死而复生
10 沂水卷十《席方平》城照、冥王、托生、二郎神
寥寥无几。本文拟从沂蒙民俗的视角研究《聊斋志
1l 沂水卷十一《司训》胡门崇信、伪器、贪财奴异》,通过作品对沂蒙民俗的表现,探寻作品与沂蒙12 沂州卷二《莲香》阴阳采补、多妻制
民俗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试图进一步探求文学作品13 沂州卷四《柳秀才》蝗神崇信、蝗灾
14 沂州卷五《堪舆》堪舆文化、h兆、寿域、聘贽与地域风俗之间的深层关系。
15 沂州卷六《阎罗》冥间文化、阎罗、阴司、转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涉及的沂蒙民俗,是16 沂州卷七《刘姓》当铺、典商、阴司、卖妻
17 沂州卷八《医术》风鉴、海上方
指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出来的沂蒙民间习
18 沂州卷八《诗谳》诗谳、诵佛、诗扇、折狱俗,目的是要探讨沂蒙民俗与《聊斋志异》的双向互19 沂州卷十二《薛慰娘》丧葬习俗、缌服、装敛、徙居
20沂州卷十二《锦瑟> 赘婿习俗、冥婚习俗
动关系,而并非要证明作品中表现的相关民俗是沂
2l 蒙阴卷七《牛癀》瘟神崇拜习俗
蒙独有的风俗。因为沂蒙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22蒙阴卷七《颠道人》仙道、重阳节
的结果,它是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相联23蒙阴卷九《小梅》婚丧习俗、继室、守灵、合卺
24蒙阴卷十《阿纤》鼠仙、民间崇信、行商、卜吉系的。沂蒙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一个重要组
25费县卷十二《青城妇》民间巫媪、人蛇相交
成部分,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朝夕相伴的文化26郯城卷二《地震》男女锞聚、裸睡习俗
27郯城卷二《耿十八》阴间、望乡台、思乡地
要素。
28郯城卷十一《三仙》蛇、常门崇信;蛤蟆、异类崇拜
一、《聊斋志异》沂蒙民俗描写的基本情况29莒县卷二《婴宁》婚嫁习俗、上元节、属相文化
经过初步统计,《聊斋志异》所涉沂蒙的篇目大30莒县卷七《二商’兄弟分家、借贷、胡饼
3l 泗水卷三《连琐》人鬼交合、双钩、棋枰、发冢致如下:
32泗水卷八《邢子仪》相面术、婚书、窖藏、赁车
I序号涉及地点卷目题目民俗内容33临朐卷五《阎王》冥司、田野爵奠、孟姑姑
1 沂水卷三《李伯言》阴断、尚鬼、斋醮34临朐卷十二《蝎客》蝎神、因果业报、副监生产
从以上表格不难看出,《聊斋志异》涉及“沂水”《罗祖》《司训》等。的篇目为1l篇,占了“沂蒙篇目”的32.35%;涉及康熙九年(1670),蒲松龄三十一岁,“时孙惠仍“沂州”的篇目为9篇,②占了“沂蒙篇目”的任宝应县,聘先生为幕宾,遂于是年南游。从故乡经26.47%。涉及“蒙阴”的篇目为4篇,④占了“沂蒙青石关,关距故乡六十余里,由长峪道逶迤而来篇目”的11.76%。另外,费县、郯城、莒县、泗水、临自此经岩庄至沂州(今临沂)。”旧1从临沂途经郯城朐等县共10篇,占了“沂蒙篇目”的29.4l%。这些马陵山,蒲松龄游览了三仙洞。他依据当地的民间篇目以沂蒙地区为背景,记载着沂蒙地区的民风民传说,用他的生花妙笔,绘声绘地把“三仙”写入俗,包括婚丧嫁娶、祭祀斋醮、阴间鬼神、因果业报、了《聊斋志异》。另据记载,蒲松龄在屡试不中之交合采补、花仙狐妖、岁时节令、占卜巫术、民间疗
后,迫于生计,曾到沂蒙山腹地的沂水县城西南部的法、各商业活动等,生动展示了特定时期的沂蒙风“刘南宅”当过塾师。后因不齿刘家为官为人的品情。作品所描写的角除了花妖和阴间鬼怪以性,转到沂水县沙沟镇李家设馆授徒。蒲松龄在教外,还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如贫民、商人、教学之余,常到穆陵关前山河寺唐代银杏树下与寺内师、儒生、术士、官吏、士兵、、道士、相士等等。高僧品茗赏景,谈古论今,了解掌故,从而积累了大作者通过雅俗共赏的语言,构筑或实或虚的聊斋故量的创作素材。【31蒲松龄这种重视从民间,从现实事,描写形形的人物,表现了具有丰富地域彩中搜集创作素材的方式决定了他的作品大多是基于的沂蒙民间风俗。民情的。这种直接源于生活的素材在作者选择的同
二、《聊斋志异》成功表现沂蒙民俗的原因时就有了情感的倾向。作者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之
《聊斋志异》和民俗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下,凭借自己的敏感而高妙的艺术才情,抓住沂蒙民相交融的关系,两者难解难分地纠缠在一起。要探俗的地域特点和民众的普遍情绪,从而使得创作出究二者的关系,如果忽略了蒲松龄与沂蒙民俗的介来的作品具有了浓郁的沂蒙地域民俗风情。入关系,探究的《聊斋志异》与沂蒙民俗的关系就无(二)蒲松龄非常熟悉民风民俗从谈起。下面拟从作家创作的角度分析,努力把沂丰富的生活是现实主义作家创作优秀作品的前蒙民俗与《聊斋志异》之间复杂的关系简单明了化,提和基础。现实的民风民俗作为一种文化,对作家通过蒲松龄自然真实而又艺术地表现沂蒙民俗,进的审美观、创作倾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处某一步探知《聊斋志异》与沂蒙民俗之间的深
层关系。一地域的作家,情感和意识必然受该地民俗体凝
(一)与写作素材的搜集渠道有关聚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为某一地域作家的作品风格、
“雅爱搜神”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动因流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孙犁在《关于(聊斋志之一。从《聊斋志异》中作品的形态来看,大多数属异)》中说“所谓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语言,对于神怪故事,部分属于世俗故事,还有的是对历史事创作《聊斋》来说,都是宏伟的基础,蒲松龄这个生件的真实描述。故事形态各不相同,这与创作素材活根据地可以说是长期而牢固的了。古今中外,凡的来源不无关系。是伟大的作家,没有不从农村大地吸取乳汁的。”【4】总体来讲,《聊斋志异》的取材来源主要有这样可以说,任何一个作家,总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几个方面:首先是收集民间传说(包括朋友间谈狐域,而这个特定时期特定区域中的社会生活、民风民说鬼、邮筒相寄),这一点从《聊斋志异》中我们明显俗以及语言习惯等,都必然对他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可见。“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影响,并留下一定的印记。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例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其次是直接取材第一大祭日。由于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寒于当代的重大事件或现实生活。这一类型的作品跟食节便与清明节发生关联。南宋以后,祭扫风俗从作者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如写清兵杀戮的《辽阳寒食节转向清明节,清明节逐步取代了寒食节的祭军》、写白莲教的《邢子仪》、写郯城地震的《地震》扫功能。但在沂蒙地区,至少在蒲松龄生活的年代,等。第三是以前人或同时代人记载的野史佚闻为创民间祭扫的时间依然
是在寒食节。《聊斋志异》中作凭借,融入自己的个性创造加工而成。如《钱流》仅有三篇写到寒食节的祭扫习俗,分别是《婴宁》60
《莲香》和《海大鱼》,其中前两篇是写到沂蒙地区寒是纯纪实的,但更多篇目是“传奇之笔以志怪”的。食祭扫的习俗。《婴宁》中写道:“由是岁值寒食,夫在构思过程中,作者不是单纯刻意去表现某种风俗,妇登秦墓,拜扫无缺。女逾年生一子。”《莲香》中写但是在完美的构思过程中,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的道:“一El,寒食,燕日:‘此每岁妾与郎君哭姊日过程中,很多沂蒙地域风俗就作为背景材料或者衬也。’遂与亲登其墓,荒草离离,木已拱矣。”因为寒托材料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当中自然而食节在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清明节的前一二日,然地感受到了浓郁的沂蒙地域风情。故沂蒙民间称寒食节为“百五节”。沂蒙民间有俗如《蝎客》写南方“蝎贩”因“伤生既多”,“见怒语说:“冬(立冬)到寒食一百五,家家祭祖添坟土”,于虿鬼”,最后被虿鬼(蝎神)害死的故事,作品宣扬沂蒙地区还有民谣说:“年年‘一百五’,家家都添的是杀生过度、因果业报的宗教思想,但表现了沂蒙土;行孝重当前,诚心祭远祖。”吲‘嗍’这些俗语和民山区“土人持木钳入山,探穴发石搜捉之”的副业生谣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即在寒食节给祖先修缮产过程。自古以来,由于“沂蒙全蝎”具有驱毒、防“房屋”,以表达悼念之情。《聊斋志异》仅有三篇写癌、治病之奇效而驰名中外。据光绪年间《临胸县到寒食节的祭扫习俗,而两篇是发生在沂蒙地区,说志》记载:“全蝎八足,土人并入食品,南土珍之。” 明蒲松龄对沂蒙地区寒食祭墓添土的民俗是非常了《临朐续志》载日:“全蝎出西南山中,谷雨前即出解的。蛰,土人入山翻
山捣穴,取贮器内,登市出售,用作药又如,《聊斋志异》之所以有了沂蒙地区各种各材。邑人常喜烹食之。”清初外省商人就到沂蒙山样的商业行为的描写,是跟清代商业的相对繁荣分区大量收购蝎子,因而《聊斋志异》中有“蝎客”的故不开的。这些客观历史状态是作者反应沂蒙地区商事。业风俗的前提。清初,统治者采取“恤商、扶商”政又如《莲香》写桑生夜宿红花埠遇到一名李氏策,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同时,努力鼓励工商业的发女鬼,“年仅十五六,弹袖垂髫,风流秀曼,行步之展。康乾时期,山东是全国商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间,若还若往。”作品描写出女鬼十五六岁年纪,垂尤其是大运河流经地,如临清、济宁等地,由于交通下袖子披散着头发,走路婀娜飘忽的样子。按照古便利,成为全国各地商品的集散地,商贸活动非常频代女子“及笄”的要求,女子十五六岁的年纪已经行繁。据《东昌府物产考》记载,临清为“南北都会,萃过笄礼了,还作“垂髫”打扮是不符合常理的。但实四方货物”。康熙五十八年(1719)《大悲阁记碑》际上,隋唐之后“笄礼”的规矩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载,由于运河的畅通,济宁成为鲁西南地区的商品集沂蒙地区一般是把这项女子成年礼推迟到成婚前一散地,出入济宁的”车者、舟者、负者、担者,El不下日举行,称为“上头礼”。《莲香》中的这些描写使人千万计”。沂蒙地区,尤其是费县、蒙阴、沂水等地,们了解到,在清代的沂蒙地区女子“及笄”的礼俗已与济宁邻近,商品经济较为发达,这就促使人们的价经被“上头”的礼俗所替代。值观念发生了El新月
异的变化。蒲松龄在沂水时所在语言功力方面,作品在保持了文言体式基本处的地域环境、商贸经济、生活习俗对他的浸润,都规范的前提下,为适应小说叙事的要求,在唐宋以来使得他在有意无意中将沂
蒙民俗作为关注和描述的古文辞日趋平易的风格基础上,又糅合了一些地方对象,他对沂蒙地域商贸民俗的描写使民俗学和文的方言口语。作品中沂蒙方言口语的运用并不局限学成为相通的领域。于描写沂蒙地域题材的篇目中,比如“神情意致,怪
(三)蒲松龄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似九娘”(《公孙九娘》),又“俄二皂絷三四人过,末
在特定的地域文化影响下,文学作品是在作家一人怪类其兄。趋近视之,果兄。”(《伍秋月》) 体验生活之后,通过艺术构思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怪”为沂蒙方言中的副词,语意为很、非常。另外,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构思和语言功力就显如把屁股说成“腚”(《仙人岛》),《山东方言词典》得尤为重要。《聊斋志异》的巨大成功,证明了蒲松解释日:“腚,臀部。(济、岛、青、寿、高、鲁南片、菏、龄同时具备不凡的艺术构思能力和高超的驾驭语言曹、阳、滨)。”又如把“天大亮”说成“天大明”,把能力。“干什么”说成“作么生”等。这些沂蒙方言词汇的在构思技巧方面,《聊斋志异》中有些沂蒙故事运用,增添了作品的通俗生动之感,同时也使读者在
61
阅读当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地域风味。尤其是对于《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商人既有行商也有坐沂蒙地区熟悉这样语言的读者来讲,更是如此。贾。《蝎客》中写南方商人到沂蒙地区收购蝎子:
裸睡时如果地震了怎么办?三、《聊斋志异》沂蒙民俗描写的丰富内涵“南商贩蝎者,岁至临朐,收买甚多。”《金陵女子》中
《聊斋志异》“广泛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制写沂蒙地区的赵某“因市药诣金陵”。《阿纤》写高度、风土人情、民间故事、博物知识及民间习俗、信密人奚山以“贸贩为业,往往客蒙沂之间。”他们都仰、民间游艺等等从民俗学角度研究一下蒲松属于行商一类,主要是利用地区、季节间的差价,往龄的全都著作,不禁令人惊叹:这是一座彩斑斓的来贸易,以谋求利润。而坐贾往往规模较小,利润较民俗小宝库。”【61《聊斋志异》的这个“民俗小宝库”低,像《二商》里的“兄弟设肆廛间”,《莲香》中莲香的性质,决定了其来自民间的渊源以及同民俗文化的父亲“卖浆”,都是小本生意。《医术》写沂之张氏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贫无业,乃摭拾海上方。即市廛中除地作肆,设鱼一般来说,民俗文化的积淀是多层次的,其表层牙蜂房,谋升斗于口舌之间”,这相当于今天所谓摆表现为一种物态文化和行为文化存在,显示出作为摊卖野药的行当。再如《二商》里的“使携篮从兄货民族自身标志的特有民俗文化彩。中层表现为一胡饼”,那就是“提篮小卖”了。种制度文化存在,民族特有的约定俗成的法制、法规《聊斋志异》中还提到沂蒙地区多样性的经商和习俗定式。深层表现为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即方式。比如开当铺,《刘姓》写“时有同邑李翠石作民族特有的民族道德、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7o《聊典商于沂”;还有经营出租业,《邢子仪》中提到的斋志异》对独特的沂蒙民俗的展示,既有表层的物“赁车骑携朱诣绅”,《金陵女子》提到沂人赵某“为态文化、行为文化,也有中层的制度文化,更有深层贳舆马”(贳,即出租、出借)等,可见当时出租业也的道德文化和民族心理文化。也就是说,《聊斋志是比较普遍的。作品中对于清代沂蒙地区的各商异》不仅有沂蒙民俗生活表层的展示,更有一种沂贸职业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特定历史时期蒙民俗生活中层的揭露和深层本质的揭示。的生活原生态。
(一)沂蒙民俗描写对行为文化展示(二)沂蒙民俗描写对物态文化呈现文学作品
对民俗风土的描绘,形象地展示着区物态文化是人类在长期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域民众的心理性格、行为习惯、生活状况与生存环所形成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文境,在极其平常的衣食住行中,在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化中可以具体感知的、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是具活行为习惯中,包含着丰富的行为文化。《聊斋志有物质形态的实体文化事物。《聊斋志异》中沂蒙异》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沂蒙地区古老的民风民民俗描写涉及到了具有沂蒙地区特的服饰文化、俗,直接形象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人们的乡饮食文化、民居文化、器具文化、园林文化、佛寺文村生活、城市生活、经济行为、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等化、道场文化、车船文化、墓葬文化等,堪称一座彩行为文化。斑斓的沂蒙风土民情的小宝库。
商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如作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沂蒙道场等物态文代封建王朝莫不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打击或限制工化,道场,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泛指佛、道二教商业的发展。尽管如此,商业还是在不断地向前发诵经、礼拜、修道的场所。道场分为“祈福道场”(阳展着,作为小农经济的补充成分而存在。在中国历事道场)和“度亡道场”(阴事道场)两大类。祈福道史上也曾出现过商业经济一度繁盛的时期,城镇规场通常表达人们一种美好的愿望,大到祈祷国泰民模不断扩大。临沂作为沂蒙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当安,小到祈祷个人事业有成、财运亨通、灾消祸散等。今中国有名的商业城市,被称为商贸城、物流之都、或者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表示对神灵的感谢。《李伯小商品城。其实,
临沂的商贸发展在《聊斋志异》中言》中周生所建道场当属此类。“度亡道场”是为去已经有了很多的描写。在涉及沂蒙地域的篇目中写世的亲人所做的追思度亡道场。道教认为万物皆禀到了很多商人和诸多商业领域,经商的方式路径也“阴阳二气”而生,一旦阴阳气衰,人则气散神衰而各不相同。这些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商贾亡。于是设坛建醮,追摄亡灵,使已散之气得以凝世界,让我们看到清代沂蒙地域的商业发展态势。聚,永离丰都地狱之苦,同时寄托阳眷哀思之情和孝62
敬之心。《李伯言》中记沂水李生通过“异乡之鬼”第恨无火烧临民之堂廨耳!”明确反对“夜台无天之口得知“南村胡生,将建道场”。原来是胡生有感El”的观点,同时点明了对现实社会中“临民之堂“兵燹之后,妻孥瓦全”,遂“向与室人作此愿心”。廨”的失望和痛恨。这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一《薛慰娘》中“急发旁冢,冀父复活。既发,则肤革犹种揭露和抨击。存,抚之僵燥,悲哀不已。装敛人材,清醮七日。”这《锦瑟》写王生少时家贫,成为兰家的上门女里当时指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属于“度亡道场”一婿,沂蒙民问称为“倒插门”或“倒顶门”,倒插门女类。由此可见,当时沂蒙地区道场活动随处可见,佛婿的地位本来就非常低下,兰氏又是河东狮,故饱受道思想的普及和流行由此可见一斑。欺凌与侮辱。王生落第之后,被夫人威逼悬梁白尽。
再如《婴宁》中描写的景象:王子服“望南山行因为生前人品佳,为仙女锦瑟赏识。后来锦瑟有难,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王生舍生相救,使得锦瑟以身相许,两人终成眷属,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共返人间。兰氏改嫁后自觉羞愧,悬梁自尽。作品山
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中王生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婚姻:人间兰氏的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问以修竹,野鸟格磔“悍妇婚”,仙界锦瑟的“仙女婚”。两种婚姻显示的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人。”“从媪人,见门内白石是王生人格的不同的地位。人间婚姻中,兰氏对王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生的人格极尽侮辱与侵凌。仙界婚姻中,仙女与王棚花架满庭中。肃客人舍,粉壁光如明镜,窗外海棠生互敬互爱、互相尊重,建立了平等的婚姻关系。王枝朵,探入室中,捆藉几榻,罔不洁泽。甫坐,即有人生在人间婚姻的失败,在仙界婚姻中得到了“补自窗外隐约相窥。媪唤:‘小荣!可速作黍。’外有偿”。作品以仙界婚姻“补偿”人间婚姻,体现了作婢子嗷声而应。”作品中写到的“乱山合沓”、“鸟者对封建婚姻制度,尤其是“人赘”婚姻制度的深刻道”、“里落”、“茅屋”、“园亭”、“白石砌路”、“豆棚反思。花架”、“祠藉”、“几榻”、“作黍”等,正是沂蒙山区(四)沂蒙民俗描写对道德文化的评判特有的景象,包含着沂蒙地区丰富的居住民俗、生产民俗文化是一种约束面较广的社会行为规范。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等内容。“民俗社会中经常使用的不成文法或习惯法,它对
(三)沂蒙民俗描写对制度文化的反思民众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强大的约束力量,迫使人们蒲松龄笔下的沂蒙民俗没有停留在纯粹的民俗在一定的道德和习惯规范中行事,以得到心理和环事象的描写上,而是蕴藉着丰厚的文化观照。《聊境的协调和平衡。”[81《聊斋志异》在展现民俗活动斋志异》主要通过对神仙鬼怪等常态性的民情风习的过程中,“其事多涉神怪,其体仿历代志传,其论作原生态式的描写,对中国旧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赞或触时感事,而以劝以惩,”一1呈现出鲜明的惩
恶中的落后、迂腐、畸型以至病态的一面进行了批判性扬善的道德文化的评判。
的展示和抨击。在沂蒙民间有很多“兄弟故事”,多是以两位兄《李伯言》中,沂水人李伯言为人刚直,离开人弟为主人公,描摹兄弟之间伦理情状,并形成了“富世到冥府代理阎罗办案,见同邑王某,“隐存左袒兄穷弟”的模式。通常是预设一个哥哥富有但自私意”。“忽见殿上火生,焰烧梁栋。李大骇,侧足贪婪、弟弟穷困却勤劳善良的基本情境,经过一连串立。”此时身边小吏急进日:“阴曹不与人世等,一念的道德良心的试探考验,原始的地位或处境得以逆之私不可容。急消他念,则火自熄。”“李敛神寂虑,转,穷弟弟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富哥哥则为火顿灭。”这-/1,的情节,把公正无私的阴曹地府和自己的恶行买单,非死即贫。蒲松龄的(--商》正是当时的黑暗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对现实这样的一个故事:邻墙而居的商家兄弟持续交恶,形司法不公的不满,也反映了人们对公平公正司法的同陌路。商家兄弟本来手足之情尚存,无奈大商妻期冀与渴望。李生“法律不能宽假”的说法也正是为富不仁在先,二商妻见死不救以为报复,纷争愈演作者要表达的民众之意。文章结尾,作者以史笔手愈烈,亲情如花委泥。最终在遭遇偷盗、抢劫等一系法表示:“阴司之刑,惨于阳世;责亦苛于阳世。然列变故之后,富有的大商死于非命,穷困潦倒却良心关说不行,则受残酷者不怨也。谁谓夜台无天日哉?    未泯的二商最终时来运转。作品的主旨明显在于建
6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