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
2022学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四)
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城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俾人稗官纷至杳来沓无音信
B .惙然辍学骀笑大方心旷神怡
C .殚竭不惮讫今为止账目已迄
D .隅角喁喁天高地迥炯炯有神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
A .“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B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 .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D .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杨利伟的太空之旅圆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飞天梦,费俊龙、聂海胜两人的太空之旅更是令
人振奋,它昭示着祖国的航天事业以极高的速度向前推进。
②税收是财政的来源,财政资金没有计划的、暗用,实质上是在践踏着税收的权威和作用,也给税收“取之于民”带来难度。
③文化现象固然复杂,但对于现实生活的,对于普通百姓情感的疏远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忽略,不能不说是当前一些作品缺乏感染力的重要原因。
A .无限乱用冷漠
B .无限滥用隔膜
C .无比滥用冷漠
D .无比乱用隔膜
5、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余韵。
B .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C .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空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 .“木马”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除了对肉体的摧残,疫病还拷问着人性,让人们在回首疫情时,反思自身如何才能变得更友善、更强大,看到包裹在人和社会之外的表象。
B .蓝光能量比较高,可以透过眼睛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学伤害,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引发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生。
C .戏曲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D .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7、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比喻)
B .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比喻)
C .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夸张、对偶)
D .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反问、排比)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汽车驶入黄山脚下,已经凌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黄山之行开始了。
①从北门左侧小径直下松谷景区,竹林苍翠挺拔,山路潮湿,映着青苔
②不时能听到鸟的啁啾声,从林子的深处清幽传来
③山中是寂静的,凉飕飕的风在窗外夹杂着草香、木香,在夜中随着闪亮的灯光弥漫着
④行走在谷中,边走边用竹拐敲着石阶,嗒嗒声和着流水潺潺声
⑤不时可以看到黑、灰的峭壁的身影,远处的山的轮廓
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久已沉寂的心终于兴奋起来
A .①③⑤②④⑥
B .③⑤①②④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③②①⑤④⑥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 题
“君子”这个概念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孔子赋予了“君子”以丰富的道德内涵,从而使君子成为有道德之人的代名词,是传统伦理道德完善的人格体现。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君子也经常被认为是儒家的理想人格。
从一般意义上说,“君子”是一种理想人格,因为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评判衡量,“君子”是人人应该向往、人人应当具备的一种人格。从严格意义上讲,理想人格是人们效法的楷模,而普
通人其实很难成圣作佛。君子则不同,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因此,君子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理想人格,而是不断追求并自觉践行理想人格的优秀人物,是不断趋向于理想人格的现实人格。“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君子,就是能不断地努力上达趋向于善。
中国的君子文化并非仅属于儒家文化。“君子”的核心内涵相对稳定,但同时又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这在君子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儒家的“见贤思齐”(《论语·里仁》)、以天下为己任、坚守气节,道家道教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清静无为、尊道贵德,佛教的去除贪欲、破除执着、慈悲助人、智慧人生等,都成为君子文化的丰富内涵。
儒、道的君子文化表现出了不同的旨趣和精神风貌:第一,儒家注重培养君子的道德修养,道家注重提升“君子”的思想境界。儒家的“君子”人格与“小人”相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道家则从崇尚自然无为出发,以厚重、静定之道为根本,通过抱朴守真、虚心守一而努力摒弃种种外在的诱惑,将“燕处超然”地保持内心平静,以守住自然之道作为“君子”的思想境界。第二,儒家的君子是“人之君子”,道家的君子是“天之君子”。
在儒家那里,“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要求由修齐而达治平,并认为只有完成了治平,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理想人格,由此将内圣和外王有机地统一起来。与儒家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道家从生命关怀、个性自由出发,将“君子”看作是随顺自然的楷模,强调“君子”应遵循“无为而无不为”之道,“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老子》第三章),表现出了浓厚的自然主义情怀。儒、道两家的“内圣外王”式的理想人格有鲜明的区别,也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中国君子文化的相异和互补。
在中国传统君子文化中,儒、道两家的君子文化最具代表性,它们的相异互补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为今天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和道德精神境界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摘编自洪修平、孙亦平《君子、理想人格及儒道君子文化的相异互补》)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时期,孔子提出“君子”这一概念以表达其对传统伦理道德完善人格的理解。
B .在孔子看来,“圣人”代表现实中难以见到的理想人格,“君子”则代表现实人格。
C .儒家的现实主义精神与道家的自然主义情怀虽有不同,但却共同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D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君子文化,有助于在今天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君子人格的属性切入,深入辨析了其丰富的内涵,层层深入,脉络清晰。
B .文章第三段既是对前文的补充,也引出下文对君子文化的分析,使思路更严谨。
C .文章第四段引用多则文献材料,证明儒、道的君子文化互相区别,又互相补充。
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充分探讨了儒道君子文化的不同,并指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文化对于鼓励人积极向上具有重要意义,普通人不断向善就能成为君子。
B .中国君子文化的丰富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密切相关。
C .儒家君子从个人修养走向社会治理,因此和道家君子相比,更具理想人格。
D .儒家为君子文化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涵,佛道则不断丰富发展着君子文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7分)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薛奎守蜀,一见爱之,俾与子弟讲学。镇益谦退,每步行趋府门。及还朝,载以俱。有问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世。”镇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超授直秘阁。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镇言:“备契丹莫若宽三晋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下之民。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帝天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镇独务引大体,非关朝廷安危,生民利疚,则阔略不言。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然近制,翰林学士、知制诰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是不推之以诚也。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
岁大熟所贷悉还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轼得罪,下台狱,索与镇往来书文甚急,犹上书论救。哲宗立,拜端明殿学士。镇雅不欲起,固辞。诏赐以龙茶,存劳甚渥。复告老,以银青光禄大夫再致仕。薨,年八十一,谥曰忠文。镇清白坦夷,临大节,决大议,和而语壮,虽在万乘前,无所屈。笃于行义,遇人必以诚,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少受学于乡先生庞直温,直温子昉卒于京师,镇娶其女为孙妇,养其妻子终身。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节选自《宋史·范镇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B .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C .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D .出知陈州/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监司绳之/急即自劾/诏原之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B .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官员辞职归家。
C .谥,古代皇帝、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 .按周制,诸侯地方百里,兵车万乘,故称诸侯为“万乘”,文中指朝廷高级官员。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镇谦谨自持,得到前辈赏识。薛奎欣赏范镇,回朝时带他进京,并向别人夸赞范镇的学问;范镇及第后,宰相庞籍也对范镇的才能和品行表示赞赏。
什么时候高考2022年
B .范镇知势而行,主张宽待百姓。契丹使者虚张声势,大臣们用增募军队搪塞责任,以致耗费巨资,范镇认为防敌备患的关键在百姓宽裕,因此建议宽待百姓。
C .范镇反对虚礼,重视以诚相待。郊迎之礼虽然隆重,但范镇认为这是虚礼,未能以最大的诚意来对待官员,因此朝廷免去郊迎,除去对谒见宰相的禁令。
D .范镇心怀道义,解救亲友危困。苏轼因罪下狱,范镇依然不避连累之险,上书朝廷救援苏轼;他老师庞直温先生的家人遭逢困境,范镇帮助排解困难。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②笃于行义,遇人必以诚,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四、本大题2小题,8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6-17题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
【注释】《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诗人先写自己“年纪四十”,“头白始为郎”,有年华已逝、自伤身世之感。
B .颔联描写了作者读书的清幽环境,既照应题目,也为下文的抒情言志做了铺垫。
C .颈联通过写“惊蝉”“求高树”,“旅雁”“厌后行”,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D .全诗写作者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发慨叹,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之妙。
17、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本大题1小题,6分。
18.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 3题,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
(1)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我闻琵琶已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六、本大题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9-21小题。
换画
相裕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