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与老年生活的简单分析
近几年,短视频因影像传播门槛低、操作简单、分享容易、娱乐性强等特点,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应用。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8.73亿,相较于2018年6月的5.9亿增长了47%。互联网不断向中老年体中渗透,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增长迅速。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1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12.2%,中老年网民增速最快。数据显示,2020年3月抖音新安装用户中,46岁以上用户占比达14.6%,快手40岁以上中老年占比也提升至10.3%,中老年体已逐步成为短视频重度用户。
人在迈入老年阶段后,生活会发生一些变化。当他们从劳动力市场退出,与工作相关的正式社会角随之丧失,社会关系网会逐渐局限在家人、朋友和周边环境上。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网络和社会互动有利于改善中老年人健康,家人、朋友提供的社会支持尤其情感上的非正式社会支持,对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同时,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掌握社会变化、跟上时代发展、不被社会隔离,也是个体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一、短视频吸引老年体的原因分析
短视频能如此迅速的吸引老年体、成为老年人消磨时间的原因是短视频满足情感需求旺盛的老年体。
(一)内部因素:老年体情感需求被漠视
根据媒介依赖理论,受众需求是引发媒介依赖行为的关键原因。老年人退出劳动者舞台,原有社会角中断,与社会隔绝的同时难以获得工作带来的价值认同感;与子女的见面次数少,子女的家庭事务参与度低,难以体会“被需要”的归属感却深刻体会自己正在“被遗忘”;在中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中子女应承担养老义务,但有时会让他们觉得自己逐渐成为家庭的负担.孤独成为老年生活的常态,老年人很容易将他们的目标转移到功能丰富的手机媒介上,以寻求替代性精神满足。而短视频平台具备高度的开放性、便捷性和去中心化的特征,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渲泻地。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短视频具备提高老年人生活便利性、丰富社交活动、促进社会参与、学习知识技能等功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实现情感需求。
(二)外部因素:短视频自身具备的特征
1.技术:短视频操作简单,符合其使用习惯
短视频生产流程简单,导入视频照片、使用模板,即可完成视频的创作。加之视频容量小,且有详细的教学视频,在家人的辅助下老年人可熟练创作视频。直观且易上手的短视频成为老年人新型社交、休闲、娱乐的首要选择。同时短视频通过洗脑的音乐、丰富的画面,对老年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相比于文字,短视频更通俗易懂,更容易使老年体接受。
2.平台:短视频易上瘾的产品策略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从用户行为角度出发,制定了让人上瘾的产品策略,无论男女老少开始刷短视频后都爱不释手。
促进用户重复行为——15s的视频时长限制
抖音将视频时长限制在15s,通常不能完整呈现音乐和视频内容,总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的多看几遍。
提前预知用户感知——自动循环播放
短视频以短平快的播放机制刺激大脑,通过重复播放刺激大脑、加深记忆。
用户积极反馈机制——红心点赞。
用户观看视频后点赞是一种积极的反馈,让人收获观看视频的愉悦感。
3.内容:资本量身打造的“精神”
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加共同孕育了具有广阔前景的“银发经济”市场。短视频市场日趋饱和的当下,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和大量休闲时间的老年人成为重点争夺的对象。
有钱有时间的老年体宛如三岁儿童抱金币过闹市,锋利的镰刀伸向这片还未完全开发的广阔市场。一篇引发中老年体热烈转发的视频和文章往往经过短视频创作团队的精心打磨,他们充分研究老年人的用户偏好、迎合中老年需求打造短视频,家风道德、夫妻相处、育儿之道、养生保健往往能快速打动老年人,然后充分利用老年的活跃度赚取商家广告费和平台流量分成完成流量变现。例如目前常用的营销方式“看视频赚红包”,充分利用老年人闲暇时间多和从点滴中积累财富的心理,殊不知极易诱拐老年人走进更大的陷阱。
二、短视频的积极方面
小视频app开发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突破传统空间限制,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福祉创造新的机遇,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与不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人相比,使用互联网的中老年人(无论是否使用短视频APP)社会适应水平显著更高。在上网的中老年人中,与未使用过短视频APP的中老年人相比,使用短视频APP的中老年人与家人、原有朋友的交流频率显著增加,而且结交新朋友的机会也显著增加。
接触短视频APP年限较长的中老年人在各项指标上呈现出一定优势。与从未使用过短视频APP的中老年人相比,“触网”时间更长(短视频APP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中老年人与家人和原有朋友的交流频率显著增加,与家人和原有朋友的关系变得更好,结交新朋友的机会也显著增加。使用了3年以上的中老年人朋友网络的规模也显著更大。而使用时长在1年以内的中老年人在各指标上还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在短视频APP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上,适度使用的中老年人在各指标上最有优势,比如一周使用1~4次的中老年人在社会适应、与家人(原有朋友)的交流频率或关系等指标上都更有优势,平均每天使用不超过60分钟的中老年人在各指标上也表现出显著优势。过度使用短
视频APP(比如每天使用超过2小时)的负面影响则可能抵消其本身带来的正向效应。
三、短视频弊端:短视频上瘾干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诚然短视频是老年人丰富娱乐生活、增强社会参与的重要工具,但若沉迷短视频、刷短视频的时间过久则会干扰老年人正常的生活。
(一)安全:短视频上瘾对老年体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老年人长时间使用手机往往伴随久坐、用眼过度,姿势不正确极易造成颈椎、腰部疼痛,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老年体触网时间短、缺乏基本的辨识和判断能力,极易受短视频中的陷阱,增加财产风险。
(二)心灵:信息茧房造成更深层次的社会封闭与隔绝
信息茧房: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被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效应。
短视频根据用户喜好推荐视频的算法机制极易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封闭式的信息茧房,老年人
长期沉浸于系统推荐的同质化视频,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接触机会,本应起到沟通外界功能的短视频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更深层次、更隐蔽的社会隔绝。
(三)情感:短视频上瘾行为加剧代际鸿沟
老年人长时间沉溺于短视频,减少了与子女后代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此外,老年人从短视频中形成的部分认知概念与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相悖,例如错误的养生观念青年一代认为无法认同、固化对老年人愚昧无知的刻板印象、扩大代际间的鸿沟,同时部分营销号大肆吹捧“养儿不孝、养儿无用”等价值观念进一步割裂家庭关系纽带。
四、出路:齐心协力拯救困在手机中的他们
(一)自救:老年人自身筑起警戒防线
通过短视频填补生活空缺本无可厚非,但短视频并非丰富老年娱乐生活的唯一方式。老年体自身应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提高自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培养其他娱乐爱好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虚拟世界中抽离、拥抱这个真实可爱的世界。
()二他救:爱和陪伴才是最好的解药
子女后代在老年生活中的缺位促进老年人从短视频中寻求替代满足。为了切实帮助老年人戒掉短视频上瘾的习惯,子女后代一方面应向老年人普及基本的网络安全素养、增加反的意识和能力实现“数字反哺”,帮助老年人健康上网;另一方面应增加对老年人的关怀,用温馨关爱填补老年人的情感空洞、消弭代际鸿沟。
()三共救:社会应为老年体提供梯子和网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社会保障曾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政府和企业也应为中老年短视频平台提供一把梯子一张网。
“梯子”是帮助老年人无障碍使用短视频和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
短视频平台应切合老年体需求深入适老化改造。目前各大APP正开发老年“关怀版APP”,在“数字鸿沟”上架桥争夺老年蓝海市场,但目前的适老化改造还停留在放大字体等操作层面,目前老年人使用短视频仍存在操作流程繁琐、无关广告过多等问题。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适老化改造应精准贴合老年体实际使用,要合适,更要舒适。
“安全网”是防止老年人沉迷短视频的保险措施。目前许多APP已出台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但针对老年人的防沉迷措施却是寥寥无几。老年人相较于青年人具备更强的自控力,但也难以抵挡生活空虚的折磨陷入短视频的沼泽,因此针对老年人的防沉迷系统也应提上日程。此外,短视频平台应严格把控视频质量,拒绝内容低俗、涉嫌诱导的视频,为老年体提供清朗的网络环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