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作者:***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09期
摘 要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必然途径。通过对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实证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专业同质化严重、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专业聚集度不高、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滞后、专业内涵建设有待加强等。需要从存量调整、增量优化、专业集、完善机制、支撑内涵五方面探寻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 专业设置;产业结构;双高计划;专业建设;调整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9-0033-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就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提出,要“优化结构与布局,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与结构,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需求瞬息万变,高职院校如何进行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中国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广东省有5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高水平学校建设计划,分别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
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作为引领职业教育新一轮重大改革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代表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方向。本文以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例,在分析专业设置现状、总结经验做法、梳理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路径选择。
高职热门专业 一、“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专业大类覆盖面广,布局较为完备
根据2020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备案结果,对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与专业布点情况进行疏理。统计发现,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共设置一级专业大类18个、二级专业类60个、三级专业162个、专业布点316个,平均每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设置63.2个高职专业,见表1。其中,国家控制布点专业2种、专业布点3个;基本专业160种、专业布点313个。
总的来看,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大类布局较为完备,覆盖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的一级专业大类18个(除水利大类外),专业大类覆盖率达94.74%。其中,
专业大类最为齐全的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有17个;其次是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16个和15个;最后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10个和9个;平均每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覆盖13.4个专业大类。
(二)专业结构布局以电子信息、财經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为主体
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中,专业设置数量最多的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89个),最少的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43个),见表2。具体到各专业大类的分布,占比最高的是电子信息大类,达19.62%;其次是财经商贸大类、装备制造大类、文化艺术大类,占比分别为15.51%、12.66%、12.34%;占比最低的是农林牧渔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都仅为0.32%。由此可见,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为主体的专业结构布局。
(三)专业设置集中面向第二和第三产业
以产业类型划分,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主要集中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其中,面向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设置数量较少,仅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相关
专业1个,占布点总数的0.32%;面向第二产业的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等8个专业大类,专业设置数量较多,专业布点数有100个,占布点总数的31.65%;在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1个专业大类的专业设置数量最多,专业布点数达215个,占布点总数的68.04%,见表3。
(四)专业高水平建设能力较强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基本单元,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从专业建设水平来看,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高水平建设能力都比较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52个招生专业中,有36个专业被纳入省级以上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建设,占比达69.23%;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及以上重点(品牌、示范)专业占比为68.18%;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及以上重点(含品牌、示范)专业数26个,占比55.32%;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及以上重点(含品牌、示范)专业占比40%以上,见表4。
二、广东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做法与经验
(一)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专业提质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传统产业在适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转型升级,迫切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进一步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此,广东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纷纷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专业提质升级。第一,改造、整合、提升传统专业,调整专业方向,积极推进传统专业建设向服务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第二,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设置新兴专业,或依托原有专业优势,积极拓展新的专业方向。第三,专业建设从注重重点专业建设转向注重专业建设,强调专业集发展,在对接产业链需求与就业的岗位需求基础上,以骨干专业、特专业、主干专业为依托,通过开发相近专业,构建专业体、专业链条,发掘专业建设集优势,形成专业协同发展集。
(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跨界对接,既要以产业结构为逻辑起点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形式上的对接,也要开展包含课程体系建设等涉及专业发展基础内容上的对接。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三段式”为主结构,过度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但也人为割裂了
理论和实践、技术和能力之间的联系[1],导致课程建设无法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培养的毕业生技术水平明显低于行业企业现行的技术标准[2]。“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广东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紧跟产业发展,强化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精准分析现有岗位,同时把握岗位变化趋势,建立健全课程内容随职业岗位变化适时更新的有效机制,及时将产业需求侧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等产业先进要素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夯实专业发展对接产业需求的基础。
(三)深化“三教”改革,提升专业内涵
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不仅包括专业数量的增减和专业规模的扩大与缩小,还包括专业内涵结构的提升[3]。通过调整专业规模和数量,可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保障;通过优化专业内涵,可以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良性循环。为提升专业内涵,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三教”改革方面大胆尝试。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利用“固定岗+流动岗”的政策资源,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推行教师下企业实践活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的“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要求,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二是促进教材“立体化”。深化教材
与企业生产实践的融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体现主流技术[4]。三是促进教法“实践化”。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新模式,引导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加强移动教学、虚拟仿真、沉浸式VR资源/环境的开发,创新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完善专业管理制度,强化专业建设管理
为推进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顺势而动,突破各种障碍,纷纷出台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建立灵活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区域重点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需求为主要依据,引导学校对设置雷同、就业连续不达标专业,进行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以实现专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管理,增强专业竞争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服务产业。二是加强专业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学生学习成果产出为依据,实施专业、课程诊断与改进,倒逼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广东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存在的共性问题
整体上看,广东省5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大类布局较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之
间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较好地满足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表现为:与第二、三产业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文化艺术、土木建筑、教育与体育等专业设置比例较高,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但具体来看,“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