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
策略研究
崔婧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联系。院校应当了解自身主动融入经济发展的契机,做好招聘会活 动和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针对自身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强大动力,进行学生专业就业前景和定岗培训过程 的重要探讨,实行以学生区域就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策略。教师要通过执行院校的职业教育规划和区域人才 动力,让高职院校具备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力量,强调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工作岗位的推荐,使院校职业教育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合作企业;区域经济
1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1.1高职院校招聘会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会定期举办推动学生就业的招聘会活 动,这使当地企业能够在学生就业实训期间,与他们 签订重要的三方协议和正式入职合同,让企业关注度 较高的部分高职学生能够实现在院校所在区域中的就 业活动。
许多与院校合作的外企工作者,也会前往招聘会 活动,与学生进行友好沟通,让有意向去往外地发展 的高职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到所学专业岗位要求,对 于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自身发展有所帮助。而院校招聘 会活动对学生的就业限制,让部分学生能够主动融入 区域经济的就业发展过程,为院校合作企业和当地企 业招聘一大批优秀学生。
1.2高职院校大量人才需求对区域经济的推动性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会对他 们进行当地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现实性考证,避免学 生出现无法在当地直接就业的现象。这种做法让院校 的学生人才,被转化成了可应用的人才优势,许多当 地企业也会因此优先录用高职院校毕业生,但招聘工 作更重视人才的专业能力。而院校在培养学生人才时,就着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样让高职学生的留 职率更高,也确保了他们在长期就业活动中对区域经 济作出的贡献。部分学生会在毕业一段时间后重返院 校企业招聘活动,使得企业会以考核社会人才的标准,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严格要求,加大了高职毕 业生的粘性作用。1.3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催生了大量区域经济服务
高职院校所进行的学生能力培养,主要是以职业 教育手段进行教学规划,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提升 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 形成了自主就业创业意识,能够通过家庭渠道和学校 资源到很好的创业项目,这使得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职业教育对自己将来生活产生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能够保证所有学生受教育程度的一致性,让 他们能够在院校周边进行大量的区域经济活动,或者 以服务他人为基础获得一定的创业项目,这使院校具 备主动融合区域经济的服务内容。
2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2.1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实行的学生定岗培训
高职院校会对部分学生,进行与企业合作形式的 定岗培训,他们不为就业发愁,专心学习院校提供的 文化知识课程。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实习期职业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当地企业中进行岗位基础工作,使学 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形成今 后想要从事哪种岗位工作的主动学习意识。许多学生 在定岗培训中了解到了重要的行业知识,产生了自主 创业目标或者管理岗位要求,从而加大了对自身学习 能力的要求。这样的院校培训制度,使高职学生能够 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通过自己 在就业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价值,增加院校所具备的 招生筹码和企业合作数量,使区域经济能够因岗位人 才数量的增长而获得发展。
154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学术论坛
2.2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就业前景的科学分析
高职院校会因学生就业率的下降,对已设置的课 程专业进行重新调整。部分热门专业的学生,并不会 在就业市场上获得较大的优势,反倒是因为多个学生 共同竞争一个企业岗位,出现对学生专业就业能力的 实际影响。一般无人报考的专业,缺少学生就业中的 激烈竞争现象,能够精准定位学生未来将要从事的岗 位工作和就业环境,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教育相较于其 他专业课程更为严谨。很多院校会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员工的现场交谈,了解他们在岗位工作中 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旦通过职业教育手段,做好学生 文化知识的教学工作,为学生规划适合未来职场生活 的就业前景。院校对学生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能够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就业需求,他们在就业 前获得重新选择所学专业的在校学习机会,避免部分 学生因不适应就业环境而长期待业。
2.3高职院校为服务行业输送了大批待业人才
高职院校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进行学生教学的工 作,所设置的专业多与服务行业相关,这让高职学生 一般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道德品质。院校为学生提 供的实训基地多在当地酒店或者企业工厂中,这使学 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职场专业人员,并通过 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增加见闻,提高自己的专业职业 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许多没能获得稳定工作岗位的 院校毕业生,会在毕业之后的数年内选择
从事服务行 业岗位工作,并将之前的工作经验用于接下来的岗位 服务中。
3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3.1保证校企合作理念的深入人心
3.1.1重视院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想要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就应当重视 与企业的合作理念,宣扬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学生专 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合作企业每年的招生计划,对学生进行岗位工作环境和长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素 质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 空间和对口专业岗位,避免学生因不良情绪而产生抵 触学习的现象,对他们实行比较严格的文化知识培训 和专业操作培训。院校应当保证每名高职学生都具有 融入区域经济就业环境的一技之长,减少学生因不适 应岗位工作而产生的高离职率现象,使他们能够具有 长期从事某一专业领悟的能力基础,避免学生陷入商 品贸易环境中的消费。
3.1.2重视院校职业规划的作用
部分学生在脱离学校生活环境后,会选择到人流 量较大的商场工作。他们认为这样的环境能够接触到 更多的创业项目和成功人士,但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都为区域销售岗位,不能够为他们从事所学专业岗 位带来正面影响。而销售相关专业的高职学生,则能 够在校企合作理念下完成职业规划,并不缺少
在行业 内深入发展的就业机会。教师要通过职业教育,帮助 学生落实就业渠道,防止他们因转岗或者转行陷入精 神贫困中,让校企合作理念能够深入到学生职场生活 中,及时与院校沟通自己的真实岗位工作,在院校就 业要求下落实科学职业规划。
3.2强调人才服务为经济带来发展
3.2.1培养高职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高职院校要长期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精神,重视 他们在校期间的实习结果和考试成绩,引导学生在岗 位工作中坚持完成领导派发的各项任务。部分学生会 因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要求,产生对企业文化的 不信任和不赞同心理。他们过分强调自己的法律意识 和劳动价值,却忽视了自己能够为企业付出的劳动力,在没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下,过早对自己的岗位工作 下了定论。教师要坚决反对学生所倡导致的劳动价值,使他们能够清醒意识到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真实情 况,不因为合作企业的实习教育方式,产生对企业文 化的不清醒认知。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 精神,使他们能够在长期岗位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服 务价值,让身边人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 价值,也使学生就业劳动能够为区域经济带来一定的 发展趋势。
3.2.2推动高职学生从事服务行业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当重点讲 解职业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的劳动力体现。很多学生 在刚毕业时会选择从事服务行业,来获取具有一定报 酬的基层岗位工作,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但他们往往都因为各种因素,不能长期进行固定形式 的就业活动。对职场生活的不了解,让他们尝尝触犯 别人的思想禁区,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职场援助。教师 要对学生进行服务行业工作常识的基础培训,使初入 社会的高职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和社交意 识,不因客户的言行产生不利于工作的个人情绪。从 事服务行业能够锻炼学生们耐心和毅力,对他们今后 从事各种行业具有帮助作用。
3.3重视区域文化存在的项目规划
3.3.1体现院校教育中的区域文化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开展教育工作的社会机构,相 当强大的文化力量和人才储备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 入一定的文化动力。部分学生干部还具有从事舞台表 演的工作经验,以帮助院校执行推广区域文化的学校 表演活动。院校应当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体现区域文 化,使他们能够具有一定的乡土文化情怀,尽可能留 在院校周边区域内从事长期的岗位工作,并与院校取
155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得工作生活中的长期联系,及时向院校反馈所学专业 的实际就业状况,避免学生受到就业限制。教师可以 对学生进行文化输出教育,培养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和就业文化素质,让学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一切 挑战,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的领头人。
3.3.2协调院校合作企业文化项目
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所进行的学生教育培训,在 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对企业文化 项目的积极看法,使部分学生干部能够发挥自己的管 理特长,支持合作企业所举办的一系列项目活动。教 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文化项目的宣传,协调院校在与企 业合作期间的项目用人要求,协助企业招聘相关从业 人员和宣传工作人员,为企业引荐较为优秀的学生,并从企业口中得知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对于部分已 经毕业的院校学生,教师可以与企业实行同步的学业 管理考核,为通过双重验证的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工作。
3.4理解学生存在的区域就业难题
3.4.1合理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
高职院校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他们在区域 活动中存在的实际就业问题。学生不能够在毕业后快 速进入到岗位工作状态,主要与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 和实际学习经历有关。学校对学生实际就业能力的
高职热门专业培 训中,并不能完全考虑到学生自主择业规划,所进行 的就业引导更不能考虑到学生的家庭因素。院校应为 学生提供毕业2~3年内的专属就业渠道,使他们能够 无所顾忌地与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协调,通过大量的基 层工作经验,到合适自己长期发展的就业方向。教 师要通过科学教育方法和企业内推岗位,合理解决长 期待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使其能够具有参与社会生活 的基本就业保障。
3.4.2科学落实学生区域就业岗位
高职院校要在学生毕业前夕,了解他们的实际就 业意向,避免推荐岗位和其工作能力的不匹配。同时 也要尊重他们的合理择业想法和自身职业规划,重点 完成对区域就业岗位的学生招聘要求。教师可以在学 校举办招聘会活动期间,向学生推荐学习企业文化的 专家讲座,让他们能够具体了解企业招聘所要求的人 才门槛。很多学生在听过专家讲座后,会重新选择就 业方向和就业岗位,通过与教师的和再次确认,最终与院校的某个合作企业达成学生就业共识,
防止学生出现的错误择业行为。
3.4.3有效沟通学生正式工作岗位
学生在企业中进行的实习活动和正式工作,属于
两种完全不同的就业模式。学生在校时期能够获得企
业和院校的认可,并获得所学专业的技能证书和工作
证明,可以再次进入招聘会活动,进行以应届生身份
的二次就业。只有学生和某家企业签订正式的就业合
同时,才能够为成为具有岗位工作的职场人员。部分
学生会以自主创业形式,来躲避自己在正式工作之后,
可能面临的应届生身份信息考核。教师要确定学生毕
业后从事的岗位内容,对待业人员进行签订劳动合作
的有效沟通,避免他们因故失业现象,使院校就业率
能够保持在稳定水平。
4结语
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优秀学生,都需要一个长
期稳定的就业方向,才能够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教
师要围绕院校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
求,做好学生科学职业规划和实习就业培训,不断增
强他们自主适应社会生活和区域文化的能力,培养所
有学生的有效职场就业道路,使职业教育成为推动学
生就业发展的有效动力,增进学生对区域经济有关企
业文化的了解,让更多学生能够为院校以及周边区域
作出贡献。
作者简介:崔婧(1982-),女,籍贯:山东高密,学历:
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税务、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编号.2019ZD29 )。
参考文献:
[1] 刘卫华,李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
例U].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4(05):4-7.
[2] 袁慧明.地方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 研究 U].知识文库,2019(07):242,244.
[3] ]韩笑.广西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及对策U].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2):14-15.
15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