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效益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效益分析
(一)预期效益分析
1、学校综合水平
办学理念进一步凝练、升华,在办学方向、服务面向、专业结构布局、办学层次类型、人才培养定位、教育教学特等方面对学校给以规定,既是对学校高职办学成功经验的总结,能够反映学校当前基本情况和本质特征,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今后的建设与发展起到明确的指导作用。
高职热门专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加 3601万元,校内实训基地增加20000平方米,生均经费达到同类本科院校水平,教学设施和手段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教学改革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新的提高,办学实力和水平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就业质量和学校社会声誉取得实质性提高。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招生、就业形成良性互动,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规模
与效益、工作起薪水平等能够反映就业质量的指标有明显改善。学校在社区文化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在邢台市、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才贡献率有较大增长,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学校和积极服务社会的典范。
2、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新增设备台套数及基地拓展功能受益学生人数达12000人,校内实训基地年均创造经济效益增值360万元。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功能进一步满足教学需要,联合办学、职工培训、教师培养、实习教学、预就业等校企合作项目质量明显提高。
3、教学管理与改革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更加健全,质量监控机制不断完善,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能够促进教师爱岗敬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教职工师德教育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氛围得到强化,能够自我纠正、调整、改进的教学运行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逐步确立。
“邢台模式”不断完善、丰富,办学特更加突出。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深入开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稳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取得一定突破,学校在河北省职业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学术影响,组织开展系列性的项目、课题的研究,推进本地区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发表与本项目建设相关的研究与实践论文200篇。
4、专业建设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专业布局更加合理,进一步优化,形成主动适应河北省经济建设需要的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专业特更加鲜明,3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2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带动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完善,建成5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汽车维修技术中心等3个技术中心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专业生产性实习达到80%。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133万元。
各专业初步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到80%,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专业带头人达到26名,专业骨干教师达到84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达到86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新的突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明显进展,重点专业核心课程质量有较大提高,10门课程达到国家级标准,15门课程达到省级标准。
5、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类型、年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数量、水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要求的师资培养、管理、考核机制得到完善,学风、教风、校风进一步好转,取得一批有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职业教育研究项目、课题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得到很好运用,学生成为教科研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培养出一批具有区域性影响的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基本建成。
6、社会服务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学校的技术服务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明显提升,技术科研型、社会实践型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主持60项以上纵、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取得20项以上国家级或省级科研成果,获奖率和转化率明显提高,科技服务年平均到款
额达到360万元;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扩大,年培训平均达4000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年平均达9000余人次。
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省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邢台市“强市升位”、河北省“科教兴冀”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7、示范带动作用
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学院办学特更加鲜明,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以专业为核心的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形成的经验对其他职业院校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中国特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持久性效益分析
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是学校发展实现重大转折的关键因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效益,将远远超越建设周期内取得的成果:学校教职工的奋斗精神将得到极大鼓舞,干大事创伟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不仅会极大提升学校办学
实力、基础竞争力和凝聚力,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加快学校“十一五”规划落实和长期奋斗目标实现进程,还将在坚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为中小城市的高职院校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三)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1、资金投入
《教育部 财政部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对入选示范院校实行经费一次确定、三年到位,项目逐年考核、适时调整的做法”;并且,对于分年度的项目,“中央财政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资金,地方财政按职责划分对示范院校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因此,项目建设总体资金得到了政策上的有力保障。
河北省是教育资源大省,对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将其作用提升到“科教兴冀”的战略高度。学校划转地方后,河北省十分关心学校建设与发展,在办学经费、专项经费以及政策措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因此,建设资金中的主体亦即地方财政部分是有保障的。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并坚持了艰苦创业、开源节流、集中资金办大事的优良传统,在广开资金筹措渠道、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为学校克服不利因素谋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的高校扩招热衷,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和需要而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圈占土地,在没有债务负担的情况下,教学基地建设投入连续年均达500万元,实现了办学规模、基础建设、教学质量同步增长与提高。因此,建设资金中的学校自筹部分同样能够得到保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