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申报材料
附件3
河南省高等学校增设高职高专专业
   
学校名称(盖章):
学校主管部门:
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专业代码:
所属专业大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   
修业年限:3
申请时间:201107
专业负责人:
河南省教育厅制
   
1. 河南省高等学校增设高职高专专业申请表
2. 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3. 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 教师基本情况表
5. 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6. 办学条件情况表
7. 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8. 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1.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五份)。
2.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按专业类别填写建议代码。
3.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4.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1. 河南省高等学校增设高职高专专业申请表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物联网应用技术
修业年限
3
所在院系名称
学校举办高职高专
教育的年份
2001
现有高职高专专业(个)
36
学校招生面向
高中毕业生
本校已设的相近高职高专专业及开设年份
应用电子技术(2001
计算机网络技术(2004
拟首次招生时间
及招生数
2012
100
五年内计划
发展规模
300
校学术委员会
意见
(主任签字)
   
学校审批
意见
(盖章)
   
2.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应包括申请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专业筹建情况、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及人才需求预测情况的方面的内容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报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近年来,信息化在我国掀起阵阵波澜。互联网方兴未艾,物联网波涛已扑面而来,物联网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用射频识别(FRID),摄像头,GPS,红外感应器等传感器捕捉物体的状态、位置信息,再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交互,实现对世界的感知。继互联网把地球“变平”之后,物联网正在使地球“变小”。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物联网正在展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和魅力。物联网这一新兴战略展业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的桥头堡,也将成为助推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据美国权威资讯机构fe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业务,与人与人通信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物联网已呈现出在全球兴起的态势,我国从政府到行业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我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20098月,温总理在视察无锡的时候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并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名》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3G的开通、智能手机的普及、科技的进步,在未来几年内,物联网将会实现跨越式蓬勃发展。中国要想成为物联网强国,最紧迫的是加快本土物联网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改变互联网时代人才总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面,物联网技术开发将是未来最热门和最爱欢迎的职业之一,相应人才需求缺口达上百万人。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地理和交通区位优越,文化厚重,资源丰富。我省紧抓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大好时机,大力开展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促进产业格局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富士康、格力和中兴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河南有望发展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新高地,搭乘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春风,新兴的物联网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也必将大有作为。为了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我省乃至全国物联网等相关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我院依托拥有20余年办学经验和优势教学资源的电子工程系,申请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筹建情况
我院密切关注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领域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早在2008年就已经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展开调查与研究。近年来,对该专业的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目标、教学设备、专业范围、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做了具体的部署与安排,现已就绪。
1.召开专家分析论证会
我院曾邀请了河南省计算机公司、河南省电子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联想集团河南分公司、郑州锐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商报等的多名专家就我院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论证。我院已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和计软件技术等相关专业,具有近20年相近专业的史和办学经验,目前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教学设备、实验设施及图书资料,具备了增设该专业的各项条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院对该专业筹建工作所做的工作是积极的、扎实的、富有成效的。
2.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拟在应用电子专业的基础上筹建的。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0人,助教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18人占全体教师的65%以上。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60%以上,使得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组成上更趋合理。为保证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做到每门课都有一名以上的主讲教师,每个教授和副教授承担讲课任务。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系里为他们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经常安排年轻教师外出学习,聘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对他们进行有关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的传授,鼓励他们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系教学、科研带头人,培养和带动年轻教师,充实我系的师资队伍力量,目前引进的师资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在加强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本部门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近2年先后完成了教科研课题10多项,其中省级课题8项,厅级课题4项,本系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共100多篇。同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及试题库。
3.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新兴专业之一,物联网专业的发展符合地区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相关行业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院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学院整体发展的重大举措,符合学院的总体规划,也与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相匹配,与我院现有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和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同时,开办本专业,也是全面实现我院向国家级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步骤。学院从政策、经费和师资引进等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给予了重点支持。
通过对社会需求、就业市场进行广泛调查,明确了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物联网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根据教育部对普通高校开设课程的要求,制定了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等进行了设计,已经基本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4.教学实训设备充裕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理工类专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依靠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校师资及办学条件完全能够承担该专业教学工作。现有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1个(含12个实训室),生产流水线1个。同时还拥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ARM技术、DSP技术,网络综合布线、家用电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室共10多个专业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开出率能达到95%以上;实验用房面积1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0多万元;计算机机房6个,拥有计算机300多台,能开出本专业的所有实验和技能课程。图书馆中该专业的图书资料9万多册,期刊20多种,可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目前已拟定好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好各门专业课专业任课教师。
2011年我们在原有实践教学设施的基础上,正在筹建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通信技术实训室和电子线路制版实训室,增添了PCB制板机,柔性加工生产流水线和交换机等教学实验仪器。实验室提供有各课程的相关软件,已具备增开本专业课程的基本条件,教学硬件建设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设备投入大,建成的实验室设备先进、管理科学,不仅可为本校提供实践机会,而且面向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5.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长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我院建立了一部分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和完善制度。保持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如:河南省计算机公司、河南省电子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河南分公司、郑州锐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飞集团、许昌瑞新科技、浙江天煌教仪和启东计算机公司等,我们相信:随着我校物联网专业的增设,必将进一步促进物联网相关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其他办学条件如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等均能满足教学需要,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相关教学条件均已具备。
3.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注:应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素质要求、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修业年限、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等内容。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
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与团队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物联网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物联网构建、物联网管理、物联网维护、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等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素质要求
1.热爱相关专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作精神。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3.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4.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二)专业文化素质:
应该具有大学专科或相当于大学专科的文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学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应该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体魄健康,能承担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三)毕业获取以下证书:
1.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证书;
2.电子工程师或无线电装接工证书;
3.网络工程师证书。
四、岗位和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方面系统规划、项目建设、系统管理、系统操作与应用等工作。其主要岗位和岗位是:
1.在与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的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的通信系统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物流系统、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2.在计算机网络和IT技术及相关的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项目建设、系统与安全管理、网站开发与管理的工作;
3.在银行、证劵、电信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电子通信设备维护、传感器开发与应用工作;
4.在电子通信终端仪器设备的开发制造行业从事产、供、销工作;
5.在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等信息管理工作。
五、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一)知识结构
1.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了解物联网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动态;
3.熟悉国际国家关于物联网标准;
4.掌握必需的传感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单片机技术,高频微波,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能力结构
1.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准确传播物联网技术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具有熟练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具备制定物联网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3.了解物联网技术主要技术标准,基本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等,能为用户对象提供高质量要求的服务;
4.具有物联网应用技术系统设计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需求;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物联网科研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能力构成表
1.本专业要求学生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本专业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熟练掌握与本专业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
3)具有从事所在职业、岗位及相关领域内的活动能力;
4)具有学习、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解表如下:
专业
能力
专项能力
专项能力内含
课程设置
能力测试
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仪容整洁精神饱满
体育
 
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责任心、事业心、、爱心、法制观念、纪律修养和团队精神
政治理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经济合同法
 
文化素质
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一般写作、应用文体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文、外语、应用文写作
 
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的使用
熟悉电子线路的基本规律,具有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的能力
电工基础
电子技术
 
C程序开发
具有利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程序设计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物联网系统
应用
具有熟练使用典型物联网典型系统的能力
物联网产业与  技术
合格
嵌入式系统
设计开发能力
具有嵌入式系统软件和硬件开发,测试能力
单片机应用技术
EDA应用技术
嵌入式系统
工程师
网络通信
互联能力
具有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各种通信网络互联的设计和开发。
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信原理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控制系统开发能力
具有熟练运用PLC技术,ARM技术和DSP技术实现各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PLC应用技术
DSP应用技术
ARM应用技术
合格
物联网关键技术
熟练掌握物联网的RFID,软件开发,中间件技术,具有物联网系统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传感器技术
RFID识别技术
物联网软件、标准和中间件技术
专业技能证书
系统工程师
六、主要课程介绍
1.《电工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线性复杂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含谐振电路互感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过渡过程磁路和电动机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电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和从事电路实验的初步技能。
2.《电子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各种放大器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线性集成电路等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介绍脉冲信号的产生变换放大等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门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电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和从事电路实验的初步技能,熟练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3. C程序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C语言的基本概念、C语言语法规则和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有关知识与方法,通过学习和上机实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应用C语言进行一般应用程序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了解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能够利用C语言学去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同时达到和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三级的水平考试。
4.《物联网技术导论》   
本课程主要讲授物联网产业的产生,现状和发展,重点讲授物联网的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应用领域和美好发展前景,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树立专业信心。
5.《单片机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单片机基本理论、基础技能,接口及应用技术,为今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提供高级专业技术支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单片机的组成原理和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基本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可比较灵活地使用单片机构成系统的外围芯片,具备单片机软件设计和编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子电路应用问题的能力。
6.《传感器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参数、特点以及传感器的转换、检测电路和传感器技术应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传感器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动、静态特性,传感器的变换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及应用,并能设计简单的传感器。
7.RFID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读写器与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应用系统、无线射频识别安全隐私保护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RFID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并了解未来研究方向,从而对RFID技术有一个总体的、系统的了解,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应用及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8.《计算机网络》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数据通讯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以及万维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点讲授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及其结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互联解决方案、安装配置、系统调试及其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技术与技巧,通过学习和上机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安装配置、系统调试、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技能。
9.《通信技术》
本课程以信息传输的过程为主线,主要讲授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典型技术,学习各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通过对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分析,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的相关理论、实现技术和设计思想,具备分析研究各类通信系统的能力。
10.《嵌入式技术应用》
课程主要讲授嵌入式系统开发原理及方法、ARM9微处理器处理器结构及指令系统、嵌入式计算机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及设计方法;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 ARM79的微处理器结构和指令系统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嵌入式系统;并以它为核心,能够进行实际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进度表(附后)
八、实践教学
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又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教学过程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训、教学实训、专业顶岗实习等几个环节。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在有关课堂教学之前安排的相关见习,让学生粗略地了解家用物联网各部分电子产品的结构特点;主要是家用各主要部件的生产流程和大体结构;传感器、各类网络和中间件等各层部件的开发过程及设备配置。
(二)课程实训
实验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分两种情况实施:
1)单课实训:它是验证某个定律或联系部分章节理论教学内容,并获得相关技能的实验,每个实验只需几个课时。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已列出有关理论课所包含的实验课课时。
2)综合实训:它是涉及几门课程教学内容或需集中一段时间来完成的系列实验。本专业的综合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焊接基本功;单元电路的装配、调试、测量;常用仪器、仪表的操作和正确使用。
(三)教学实训
教学实习是在主要专业课程结束后,设计、开发和验证系统产品,设计开发一部分硬件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并通过实践验证并个改进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实习应制订详细计划、分阶段、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进行。
(四)专业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使用、操作、具体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安装、维修、经营、市场调查等综合性实习,以培养学生业务工作范围内要求的各种能力。毕业顶岗实习制度完善,计划周密,措施得当,由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实施、互相促进,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实习任务。
九、成绩考核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评定学习成绩的重要一环,必须严格认真地执行。成绩考核可采取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具体主要从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即分为两部分:理论考核+实训部分,比重根据不同课程灵活安排。
理论教学要通盘安排好每个学期考试和考查课程的门数。考试课程除体育课外,一般每学期不超过四门(见教学计划表)。要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要按适当比例计入考试成绩。体育课按国家教育部规定每学期作为考试课。凡是实验(上机)占重要地位的课程,其实验都要单独考核成绩。本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实训(上机)考试成绩,均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高专)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分配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6
18
17
18
17
18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76
76
0
2
2
思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76
76
0
2
3
高职高专英语
136
68
68
4
4
4
高等数学
100
50
50
4
2
5
形势与政策
86
86
0
(1)
(1)
(1)
(1)
(1)
6
体育
102
22
80
2
2
2
7
商务能力教程
34
17
17
2
8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69
69
0
(1)
(1)
(1)
(1)
9
计算机文化基础
64
32
32
4
10
电工技术
96
80
16
6
11
电子技术基础
72
60
12
6
12
C程序设计
136
68
68
4
4
13
物联网技术导论
72
36
36
4
14
单片机技术应用
68
34
34
4
15
传感器技术应用
68
34
34
4
16
RFID技术应用
72
36
36
4
17
网络数据库技术
72
36
36
4
18
Linux操作系统
68
34
34
4
19
计算机网络
68
34
34
4
20
通信技术
72
36
36
4
21
嵌入式技术应用
108
54
54
6
22
Java程序设计
68
34
34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504
0
504
28
106
106
0
2
2
2
24
24
24
24
22
28
教学实践
()
1
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实训
2
2
2
单片机技术综合实训
10
10
3
物联网技术综合实训
10
10
4
嵌入式技术综合实训
10
10
5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16
16
4.教师基本情况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学历
年龄
教龄
是否专职
1
 
副教授
本科
47
16
专职
2
 
副教授
本科
53
25
专职
3
王春梅
 
本科
47
20
专职
4
陈永烨
副教授
本科
46
15
专职
5
葛云飞
 
硕士
48
20
专职
6
李荣英
副教授
本科
47
19高职热门专业
专职
7
 
 
硕士
31
6
专职
8
 
副教授
本科
42
20
专职
9
姚新庄
 
本科
49
20
专职
10
王爱萍
 
本科
47
15
兼职
11
杨玉兰
 
硕士
28
3
专职
12
蒋清健
 
本科
28
22
专职
13
刘继州
副教授
本科
51
22
兼职
14
 
 
硕科
29
5
专职
15
王志平
 
硕士
53
30
兼职
16
武俊琢
副教授
硕士
39
18
专职
17
崔清华
副教授
硕士
40
15
专职
18
张彩甜
 
本科
29
6
专职
19
孙占灵
工程师
本科
39
6
兼职
20
李存志
副教授
本科
40
15
专职
21
周海涛
副教授
硕士
42
8
专职
22
李存永
 
本科
49
28
专职
23
王云刚
工程师
本科
30
6
兼职
24
 
副教授
本科
48
20
专职
25
许胜礼
工程师
硕士
40
6
兼职
26
陈长生
 
硕士
27
6
专职
27
刘凯燕
副教授
本科
40
13
专职
28
 
工程师
本科
32
5
兼职
29
薛文龙
 
硕士
28
5
专职
30
 
 
硕士
28
2
专职
31
 
副教授
硕士
38
13
专职
32
黄晶晶
 
硕士
28
5
专职
5.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总学时
课程
周学时
授课教师
授课学期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76
4
焦玲
1-2
2
思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76
4
郑哲
1
3
高职高专英语
136
4
王春梅、陈永烨
1-2
4
高等数学
100
4
葛云飞、李荣英
1-2
5
形势与政策
86
4
张涛
1-5
6
体育
102
4
齐豹
1-3
7
商务能力教程
34
4
姚新庄
5
8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69
4
王爱萍
1-4
9
计算机文化基础
64
4
杨玉兰
1
10
电工技术
96
6
蒋清健、刘继州
1
11
电子技术基础
72
6
李祥、王志平
2
12
C程序设计
136
2
武俊琢、崔清华
1-2
13
物联网技术导论
72
4
张彩甜、孙占灵
2
14
单片机技术应用
68
4
李存志、周海涛
3
15
传感器技术应用
68
4
李存永、王云刚
3
16
RFID技术应用
72
4
刘桂
4
17
网络数据库技术
72
4
许胜礼
4
18
Linux操作系统
68
4
陈长生
3
19
计算机网络
68
4
刘凯燕
3
20
通信技术
72
4
朱峰
4
21
嵌入式技术应用
108
6
薛文龙、白克
4
22
Java程序设计
68
4
朱琳、黄晶晶
4
6.办学条件情况表
专业名称
物联网应用技术
开办经费
30
申报专业副高及以上职称(在岗)人数
10
其中该专业
专职在岗人数
26
其中校内
兼职人数
4
其中校外兼职人数
6
可用于新专业的
教学图书(万册)
9
可用于该专业的
教学实验设备
(千元以上)
870(台/件)
(万元)
400
主要教学设备名称(限20项)
 
 
()
1
计算机
联想启天M260E
300
2010
2
计算机
TCLB1200
140
2007
3
投影仪
松下PX670
15
2008
4
教学软件
1
2010
5
多媒体教学设备
32
2008
6
语音教学设备
150
2009
7
单片机实验箱
启东
40
2009
8
电子技术实验箱
天煌
80
2008
9
电工技术实验箱
天煌
80
2008
10
ARM技术实验箱
天煌
40
200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注:应包括拟设专业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人才需求分析、国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比较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主要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办学条件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报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近年来,信息化在我国掀起阵阵波澜。互联网方兴未艾,物联网波涛已扑面而来,物联网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用射频识别(FRID),摄像头,GPS,红外感应器等传感器捕捉物体的状态、位置信息,再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交互,实现对世界的感知。继互联网把地球“变平”之后,物联网正在使地球“变小”。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物联网正在展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和魅力。物联网这一新兴战略展业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的桥头堡,也将成为助推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引擎。据美国权威资讯机构ferrester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物互联业务,与人与人通信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物联网已呈现出在全球兴起的态势,我国从政府到行业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我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20098月,温总理在视察无锡的时候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并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名》中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3G的开通、智能手机的普及、科技的进步,在未来几年内,物联网将会实现跨越式蓬勃发展。中国要想成为物联网强国,最紧迫的是加快本土物联网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改变互联网时代人才总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面,物联网技术开发将是未来最热门和最爱欢迎的职业之一,相应人才需求缺口达上百万人。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地理和交通区位优越,文化厚重,资源丰富。我省紧抓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和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大好时机,大力开展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促进产业格局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富士康、格力和中兴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入驻,河南有望发展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新高地,搭乘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春风,新兴的物联网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也必将大有作为。为了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我省乃至全国物联网等相关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我院依托拥有20余年办学经验和优势教学资源的电子工程系,申请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筹建情况
我院密切关注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领域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早在2008年就已经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并展开调查与研究。近年来,对该专业的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目标、教学设备、专业范围、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做了具体的部署与安排,现已就绪。
1.召开专家分析论证会
我院曾邀请了河南省计算机公司、河南省电子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联想集团河南分公司、郑州锐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商报等的多名专家就我院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论证。我院已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和计软件技术等相关专业,具有近20年相近专业的史和办学经验,目前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完备的教学设备、实验设施及图书资料,具备了增设该专业的各项条件。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院对该专业筹建工作所做的工作是积极的、扎实的、富有成效的。
2.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拟在应用电子专业的基础上筹建的。本专业目前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9人,助教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15人占全体教师的60%以上。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60%以上,使得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组成上更趋合理。为保证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做到每门课都有一名以上的主讲教师,每个教授和副教授承担讲课任务。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系里为他们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经常安排年轻教师外出学习,聘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对他们进行有关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的传授,鼓励他们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系教学、科研带头人,培养和带动年轻教师,充实我系的师资队伍力量,目前引进的师资能满足本专业教学的需要。
在加强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本部门教师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近2年先后完成了教科研课题10多项,其中省级课题8项,厅级课题4项,本系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共100多篇。同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及试题库。
3.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新兴专业之一,物联网专业的发展符合地区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相关行业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院开办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学院整体发展的重大举措,符合学院的总体规划,也与中原经济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相匹配,与我院现有的应用电子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和其他学科协调发展;同时,开办本专业,也是全面实现我院向国家级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步骤。学院从政策、经费和师资引进等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给予了重点支持。
通过对社会需求、就业市场进行广泛调查,明确了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物联网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根据教育部对普通高校开设课程的要求,制定了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等进行了设计,已经基本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4.教学实训设备充裕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理工类专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依靠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校师资及办学条件完全能够承担该专业教学工作。现有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1个(含12个实训室),生产流水生产线1个。同时还拥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EDA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ARM技术、DSP技术,网络综合布线、家用电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室共10多个专业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开出率能达到95%以上;实验用房面积1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0多万元;计算机机房6个,拥有计算机300多台,能开出本专业的所有实验和技能课程。图书馆中该专业的图书资料9万多册,期刊20多种,可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目前已拟定好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好各门专业课专业任课教师。
2011年我们在原有实践教学设施的基础上,正在筹建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通信技术实训室和电子线路制版实训室,增添了PCB制板机,柔性加工生产流水线和交换机等教学实验仪器。实验室提供有各课程的相关软件,已具备增开本专业课程的基本条件,教学硬件建设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室设备投入大,建成的实验室设备先进、管理科学,不仅可为本校提供实践机会,而且面向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5.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长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我院建立了一部分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并形成了长效机制和完善制度。保持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如:河南省计算机公司、河南省电子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河南分公司、郑州锐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飞集团、许昌瑞新科技、浙江天煌教仪和启东计算机公司等,我们相信:随着我校物联网专业的增设,必将进一步促进物联网相关专业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其他办学条件如学生宿舍、食堂、教室等均能满足教学需要,增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相关教学条件均已具备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与团队意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物联网技术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物联网构建、物联网管理、物联网维护、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应用等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一)素质要求
1.热爱相关专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作精神。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3.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4.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二)专业文化素质:
应该具有大学专科或相当于大学专科的文化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学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应该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体魄健康,能承担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三)毕业获取以下证书:
1.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证书;
2.电子工程师或无线电装接工证书;
3.网络工程师证书。
四、岗位和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方面系统规划、项目建设、系统管理、系统操作与应用等工作。其主要岗位和岗位是:
1.在与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的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的通信系统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物流系统、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2.在计算机网络和IT技术及相关的行业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项目建设、系统与安全管理、网站开发与管理的工作;
3.在银行、证劵、电信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电子通信设备维护、传感器开发与应用工作;
4.在电子通信终端仪器设备的开发制造行业从事产、供、销工作;
5.在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等信息管理工作。
五、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一)知识结构
1.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了解物联网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动态;
3.熟悉国际国家关于物联网标准;
4.掌握必需的传感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单片机技术,高频微波,RFID技术等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能力结构
1.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准确传播物联网技术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具有熟练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具备制定物联网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和维护的基本能力;
3.了解物联网技术主要技术标准,基本掌握物联网技术领域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等,能为用户对象提供高质量要求的服务;
4.具有物联网应用技术系统设计能力;
5.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需求;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物联网科研的基本能力。
(三)专业能力构成表
1.本专业要求学生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本专业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熟练掌握与本专业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
3)具有从事所在职业、岗位及相关领域内的活动能力;
4)具有学习、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解表如下:
专业
能力
专项能力
专项能力内含
课程设置
能力测试
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仪容整洁精神饱满
体育
 
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责任心、事业心、、爱心、法制观念、纪律修养和团队精神
政治理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经济合同法
 
文化素质
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一般写作、应用文体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文、外语、应用文写作
 
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的使用
熟悉电子线路的基本规律,具有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的能力
电工基础
电子技术
 
C程序开发
具有利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程序设计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物联网系统
应用
具有熟练使用典型物联网典型系统的能力
物联网产业与  技术
合格
嵌入式系统
设计开发能力
具有嵌入式系统软件和硬件开发,测试能力
单片机应用技术
EDA应用技术
嵌入式系统
工程师
网络通信
互联能力
具有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各种通信网络互联的设计和开发。
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信原理
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控制系统开发能力
具有熟练运用PLC技术,ARM技术和DSP技术实现各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PLC应用技术
DSP应用技术
ARM应用技术
合格
物联网关键技术
熟练掌握物联网的RFID,软件开发,中间件技术,具有物联网系统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传感器技术
RFID识别技术
物联网软件、标准和中间件技术
专业技能证书
系统工程师
六、主要课程介绍
1.《电工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线性复杂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含谐振电路互感电路三相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过渡过程磁路和电动机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近代电路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电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和从事电路实验的初步技能。
2.《电子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各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各种放大器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线性集成电路等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介绍脉冲信号的产生变换放大等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门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等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电路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和从事电路实验的初步技能,熟练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3. C程序设计》
本课程主要讲授C语言的基本概念、C语言语法规则和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有关知识与方法,通过学习和上机实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应用C语言进行一般应用程序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了解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能够利用C语言学去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同时达到和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三级的水平考试。
4.《物联网技术导论》   
本课程主要讲授物联网产业的产生,现状和发展,重点讲授物联网的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应用领域和美好发展前景,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树立专业信心。
5.《单片机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单片机基本理论、基础技能,接口及应用技术,为今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提供高级专业技术支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单片机的组成原理和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基本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可比较灵活地使用单片机构成系统的外围芯片,具备单片机软件设计和编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子电路应用问题的能力。
6.《传感器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参数、特点以及传感器的转换、检测电路和传感器技术应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技术传感器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动、静态特性,传感器的变换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及应用,并能设计简单的传感器。
7.RFID技术应用》
本课程主要讲授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频率标准与技术规范、读写器与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应用系统、无线射频识别安全隐私保护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RFID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并了解未来研究方向,从而对RFID技术有一个总体的、系统的了解,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应用及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8.《计算机网络》
本课程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数据通讯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以及万维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点讲授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及其结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互联解决方案、安装配置、系统调试及其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技术与技巧,通过学习和上机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安装配置、系统调试、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技能。
9.《通信技术》
本课程以信息传输的过程为主线,主要讲授信息传输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典型技术,学习各种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通过对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噪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分析,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的相关理论、实现技术和设计思想,具备分析研究各类通信系统的能力。
10.《嵌入式技术应用》
课程主要讲授嵌入式系统开发原理及方法、ARM9微处理器处理器结构及指令系统、嵌入式计算机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的设计及分析方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体系结构、系统组成及设计方法;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 ARM79的微处理器结构和指令系统以及嵌入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嵌入式系统;并以它为核心,能够进行实际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进度表(附后)
八、实践教学
在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又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教学过程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训、教学实训、专业顶岗实习等几个环节。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在有关课堂教学之前安排的相关见习,让学生粗略地了解家用物联网各部分电子产品的结构特点;主要是家用各主要部件的生产流程和大体结构;传感器、各类网络和中间件等各层部件的开发过程及设备配置。
(二)课程实训
实验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分两种情况实施:
1)单课实训:它是验证某个定律或联系部分章节理论教学内容,并获得相关技能的实验,每个实验只需几个课时。教学计划进程表中已列出有关理论课所包含的实验课课时。
2)综合实训:它是涉及几门课程教学内容或需集中一段时间来完成的系列实验。本专业的综合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焊接基本功;单元电路的装配、调试、测量;常用仪器、仪表的操作和正确使用。
(三)教学实训
教学实习是在主要专业课程结束后,设计、开发和验证系统产品,设计开发一部分硬件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并通过实践验证并个改进设计的合理性。教学实习应制订详细计划、分阶段、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进行。
(四)专业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学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使用、操作、具体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安装、维修、经营、市场调查等综合性实习,以培养学生业务工作范围内要求的各种能力。毕业顶岗实习制度完善,计划周密,措施得当,由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实施、互相促进,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实习任务。
九、成绩考核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评定学习成绩的重要一环,必须严格认真地执行。成绩考核可采取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具体主要从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即分为两部分:理论考核+实训部分,比重根据不同课程灵活安排。
理论教学要通盘安排好每个学期考试和考查课程的门数。考试课程除体育课外,一般每学期不超过四门(见教学计划表)。要重视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要按适当比例计入考试成绩。体育课按国家教育部规定每学期作为考试课。凡是实验(上机)占重要地位的课程,其实验都要单独考核成绩。本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实训(上机)考试成绩,均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职高专)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分配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6
18
17
18
17
18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76
76
0
2
2
思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76
76
0
2
3
高职高专英语
136
68
68
4
4
4
高等数学
100
50
50
4
2
5
形势与政策
86
86
0
(1)
(1)
(1)
(1)
(1)
6
体育
102
22
80
2
2
2
7
商务能力教程
34
17
17
2
8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69
69
0
(1)
(1)
(1)
(1)
9
计算机文化基础
64
32
32
4
10
电工技术
96
80
16
6
11
电子技术基础
72
60
12
6
12
C程序设计
136
68
68
4
4
13
物联网技术导论
72
36
36
4
14
单片机技术应用
68
34
34
4
15
传感器技术应用
68
34
34
4
16
RFID技术应用
72
36
36
4
17
网络数据库技术
72
36
36
4
18
Linux操作系统
68
34
34
4
19
计算机网络
68
34
34
4
20
通信技术
72
36
36
4
21
嵌入式技术应用
108
54
54
6
22
Java程序设计
68
34
34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504
0
504
28
106
106
0
2
2
2
24
24
24
24
22
28
教学实践
()
1
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实训
2
2
2
单片机技术综合实训
10
10
3
物联网技术综合实训
10
10
4
嵌入式技术综合实训
10
10
5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16
16
(论证人员签名,并标明单位、专业领域、行政和专业职务)
   
8.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应出具省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对增设专业意见的公函并加盖公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