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SWOT分析
作者:高红
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7期
作者:高红
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7期
【摘 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环境,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利用常见的SWOT分析法,对当今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客观的评价和判断,实现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职业生涯;SWOT
高职热门专业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主要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哈维赫斯特的发展阶段论和金斯伯格等人的职业发展理论,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萨帕在此基础上结合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以及人格发展理论,系统地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具体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
承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不仅仅是职业活动,而且包括与职业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等内容。
(二)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进行战略选择的有效工具。SWOT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它从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这四方面将对组织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的一种方法。
二、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政府、民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目前许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但尚处于探索阶段。明确认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了解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帮助大学生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准确定位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是当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有力措施。
作为高职院校,在讲授学生掌握技能,获取学历的同时,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不能落后。它会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准自己的定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一旦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我们就会拥有强大的动力去实现它,增强自我价值,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明白自己存在着哪些优势和不足。在存在着巨大差距的地方,不应气馁,而是积极的运用自己的资源特长去弥补差距。
三、SWOT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优势分析
1.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岗位接近
高职院校一般是采用“双证”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培养目标的引导下,高职院校在专业选择上,也是注重技能型和专业型,专门选择岗位需求大的专业,力求学生毕业后快速到对口的工作岗位。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和成本的优势
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它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也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根本还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其中,非常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普遍都有实验室,学生们有很多时间在其渡过,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教学方式,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很大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教育学制一般为2-3年,再加上实习的时间,在教育投入上比普通高校更加有优势。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
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是一项评估高校工作的重要条件。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各高校陆续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并拨付一定的经费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宣讲、就业信息提供、就职技巧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等,还会邀请专家为毕业生开讲座。高校普遍还会采取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办就业指导强化班、组织现场招聘会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帮助毕业生顺利并充分就业。足以见,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二)劣势
1.高职院校的学历层次不够高
尽管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多样化且适应工作岗位初级需求,但是在职业生涯的后续发展方面,高职毕业生显然不具备优势,更加容易感受到学历的威胁。需要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中高级岗位的需要。学习能力的劣势自然也影响其今后职业发展的顺利。
2.高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缺失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认知浅薄。一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忽略了就业指导只是生涯教育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而已。相对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是全程、全面、全体的教育。二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全程性。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把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局限于大一新生和应届毕业生,工作仅仅是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和毕业生的择业指导,
到了大学四年级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显然是临时抱佛脚,为时晚矣。三是师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职业规划讲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这样才有针对性和选择性。
(三)机会
1.国家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倾斜
为了保证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的充分就业,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如对大学生一元创业贷款优惠、“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我国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对于提高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大学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人力资本市场的流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深化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高校毕业生开辟了较为广泛的就业渠道和形式。
2.较多的就业机会
据资料显示:部分地区大学生就业呈现“倒金字塔”现象——学历越高,就业率越低。不难发现,企业人才需求一般是呈金字塔状,即最基层的普通工人、技术人员需求量最大,最
高层的企业管理者需求量最小,中间的中层管理者和高级管理者需求次之。由于高职院校职开设的专业多为社会急需的紧俏专业,培养的是企业初级技术人才,正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所以相对其他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工作岗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高职院校能为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就业渠道相对畅通。
(四)威胁
1.存在供求结构性矛盾
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许多类型的供求不平衡。一是就业行业不平衡。随着时代发展,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电子行业、建筑业、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将成为就业市场的热门行业。机械、电子、医药、建筑工程等专业也将走俏,相比之下,计算机应用、管理等行业用人状态是供大于求。二是就业区域不平衡。东部发达城市由于高职院校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工作岗位也多。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对人力需求相对不足。
2.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生存在偏见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很多人误认为属“劳力者”范畴,因此高职生不被社会所看好。加上高职教育起步晚、经验不足,有的院校是在中专基础上升格而成,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不高,而且部分高职生基础较差,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思考,毕业后无法胜任相关工作,影响了社会的认可度。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已经充分认知到其重要性,采取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其还应该不断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黄艳平.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SWOT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22):51-52
[2]何菁.我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SWOT 分析[J].职教论坛,2010(20):87-88
[3]张沛.SWO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J].宿州学院学报,2009(05):148-15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