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混合瘤3例病例报道
报道报到
皮肤混合瘤3例病例报道
例1:男28岁左鼻翼肿块两年。手术所见:左鼻翼皮肤见一肿块。大小1×1×1cm。皮正常丘疹样与周围界清。手术完整切除。病理所见:大体:带皮灰白椭圆形肿物一个,大小1.3×0.8×0.7cm,包膜完整。切开剖面实性灰白质地软。镜下所见,肿瘤位于真皮内,见纤维包膜,由腺体和间质两部分组成。腺体由大小不等不规则腔隙和条索组成。并见管状结构。腔隙条索和管状腺体有两种细胞组织。内侧为立方腺上皮细胞。外侧为肌上皮样细胞,偶见毛囊样结构,未见细胞异型及坏死,其周围纤维间质粘液样变性及软骨样化生,并见散在分布的脂肪细胞。部分区域内见局灶性浆细胞样细胞增生。病理诊断:皮肤混合瘤。例2:女19岁发现鼻背部肿物一年余伴痒痛。体检:鼻背部皮下见1×1×1cm。大小圆形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病理大体所见:带梭皮球形肿物一个,大小0.8×0.6×0.6cm。切开实性灰白质中等。镜下所见:肿瘤位于真皮层与例1相比腺体增生旺盛。纤维间质粘液变性,软骨化明显。病理诊断(鼻背部)皮肤混合瘤。例3:男46岁右眉外侧肿物约20年。体检:病理大体所见:带梭皮球形肿物一个,大小0.7×0.7×0.7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开实性灰白质地中等。镜下所见同例1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间质中脂肪组织较多。
讨论:皮肤混合瘤,又称汗腺混合瘤。又称软骨样汗管腺瘤。皮肤混合瘤由Nasse于1892年首次报告。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男性好发。发病年龄在25~65岁。临床上表现为坚硬的皮内或皮下结节,直径5~30mm。本病好发于头颈部,尤其是鼻部,颊部,上唇,头皮,额部和下颌,偶发于其他部位[1],本组病例完全符合上述特点。
本病组织学特征为边界清楚的团块,呈软骨样外观,肿瘤上皮呈立方形组成多角形细胞巢或条索结构,无异型性和坏死,核分裂少见。基质可见浆细胞样细胞。细胞有时向毛囊及皮脂腺分化。近年认为本病向大汗腺和小汗腺分化。其中大多数向大汗腺分化[2]。
本病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如果成年男性面部肿块,应想到该肿瘤的可能.需要与皮脂腺囊肿,皮肤纤维瘤,钙化上皮瘤和恶性皮肤混合瘤等鉴别。本病为良性肿瘤。但偶有恶变转移的报到。需要完整切除预防复发[3]。

参 考 文 献
[1]王涛,王家璧,刘跃华.皮肤混合瘤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年39卷第六期376.
[2]Mckee PH Calonjez,Grante SR 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3版.朱学俊孙建方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602-1608.
[3]杨希川,等.皮肤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Vol29 No.22.2194-29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