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关于发展新型消费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 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在推动消费提振升级、带动产业发 展、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多数据表明,我市在消 费结构升级、消费业态模式创新、消费环境优化以及政策支撑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依然面临着众多现实挑战。因此,本文从我 市新型消费发展的现状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我市发展新型消费存在的 主要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应对策略。
一、我市发展新型消费的现状
L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当前,我市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升级, 整体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移,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 商品、服务消费并驱转移。体育康养、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幸福产 业消费持续升温。2015年至202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 比重、衣着支出比重分别下降5.3%、2.6%,农村居民在这两方面 支出比重分别下降0.1%、1.6%,恩格尔系数整体由31.9%下降到 27.5%,达到富裕标准;而其他服务消费,如医疗保健消费,城镇、 农村居民的支出比重分别上升3.9%、5.4%,交通通信以及教育文 化娱乐消费,城镇居民的支出比重分别上升0∙ 1%、1.8%,农村居 民的支出比重略有下降。2021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
中,用 于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体育、娱乐用品类产品增长37.5%,以“绿 、智能”为代表的升级类商品支出增势明显。
2.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我市积极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 大力发展电商直播、跨境电商、线上服务等新型消费业态模式。根据 企查查数据,2022年我市成立直播企业4858家,比2021年全年增 长L 04倍;跨境电商稳中提质,通过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建设,带动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较大发展;线上服务新模式快速崛 起,据《2020年度市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市 在线医疗(35.2%)、旅行预订(46.6%)、网上外卖(54.2%)、网 约车(46.7%)、远程办公(48.8%)等020业务的渗透率均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十多个百分点。在消费场景打造方面,2022年我市共举 办16场展会,展览面积达40.85万平方米。重点商圈加速建设,积 极打造商圈文旅消费新场景。
3.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我市新型消费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突飞猛进, 尤其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果颇丰。据工信部发布的2022 年1—1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2中国移动上海网点年∏月,我市累 计建成5G5.4万个,率先进入5G全覆盖时代。此外,我市在全 国第二个、北方第一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上初现智慧之光,在 标准制定、数据开放与交互能
力等方面跻身国内领先行列。2023年 我市“城市大脑”建设案例,获评数字城市“卓越案例”,为智慧城 市建设增添强劲动力。根据《2022年IOO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
报告》显示,我市城市消费者满意度为82. 74%,位列第14名;2022
年我市受理消费者投诉1768件,消费服务环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4.促新型消费政策持续加码。“十四五”时期,我市促进新型消 费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2021年出台的《市加快发 展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围绕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新型消费基础 设施建设、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质量等方面制定 了具体措施,明确了我市新型消费的发展方向。2022年印发的《市 关于促进消费恢复提振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夜间 消费、会展消费等,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创新消费业态及模式,营 造放心消费环境。2023年发布的《市“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 方案》中,就“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 新型消费” “大力倡导绿低碳消费”提出多项重点任务。
二、我市发展新型消费面临的挑战
1.居民潜在消费能力不足。我市居民新型消费潜力仍有较大释放 空间。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导致居民收入预期出现下降。“十 三五”时期,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从2016年的8. 9%跌落 至2020年的3. 4%。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增速在2021年逆势增长至8. 2%,但在2022年迅速回落到3. 2%o 另一方面,从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来看,城乡消费结构存在失衡情况。 我市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一直低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且差距较大,在一 定程度上制约着消费能力的整体提升。
2.市场有效供给亟待优化。当前,我市消费产品供给结构并不能 完全适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制约了消费的持续扩大和升级。一方 面,我市商业布局较为落后、业态过于单一,传统商超百货仍以餐饮、 购物等为主,缺乏体验式、时尚性及潮流性的消费业态或服务供给, 同时我市夜间经济商业网点较少,缺乏足够的消费吸引力;另一方面, 我市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中高端品牌供需数量错配、本土品 牌培育力度不够、首店经济发展优势不足导致大量中高端消费需求外 流。
3.网络零售竞争力不足。我市网络零售额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的比重虽保持稳步增长,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在逐年递 减,表明线上消费带动作用不足。横向对比发展较
快的省市,网络零 售单位仍面临着竞争优势较弱的难题。2020年我市网络零售额达 1746. 5亿元,同比下降了 23. 6%,在全国31个省市中只有我市网络 零售额涨幅回落;2021年我市网络零售额达1732亿元,比上一年下 降0.8%,占广东的6.1%、浙江的9.8%、上海的12.6%、北京的 14.6%,竞争优势明显不足。此外,近年来我市的快递服务业务量也 进入缓慢增长期甚至出现下降趋势,由2021年的12. 34亿件下降至 2022年的12. 16亿件,折射出线上消费的动力不足问题。
4.优质复合型人才匮乏。人力资本是支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核心 要素。我市坐拥北方第一大港,各类货品尤其是进口货品十分丰富, 但缺少电商直播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主播、达人、运营等核心岗位尚 未形成大规模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并且目前我市高校和职业教育 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具备综合思 维并能够熟练掌握新文化、新规律和新技术的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尤 其匮乏。相较于南方沿海发达城市,我市在薪酬待遇、配套服务方面 优势不足,对人才吸引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新型消费的 快速发展。
三、推进我市发展新型消费的主要策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