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在囧途》讲述了一个商人与一个挤奶工在前往长沙的路途中发生的点点滴滴的故事。电影以喜剧的方式揭示了一些并不怎么令人欢喜的东西,以诙谐的手法融入了对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与纠葛的思考。同时也彰显了“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主题,可谓是真的寓庄于谐,让人在银幕前开怀大笑,在走出影院后又能有所受益。
影片的主人公牛耿与李成功本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人,或者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人。牛耿是小农场里的一个被老板拖欠工资的挤奶工。而李成功是一个商人、老板。然而就是这两个人,因缘际会,竟然撞在了一起。两个人都要去长沙,而旅途中却意外不断。先是飞机遇到大雾返航,接着火车遇到塌方不能通行,再是公交车熄火,面包车翻车,“千难万险”终于到了长沙。在遇到这些倒霉事儿的时候,两个人或者说是两种人体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李成功是一路的唉声叹气,烦恼不已。而牛耿则总是乐观的面对这些倒霉事儿,因为他一直坚信“还是好人多”,什么事都会过去。因而也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克服许许多多的不顺心的事。李成功在不断的经受挫折霉运之后,终于也体会到了自己是多么的失败:为人子不能奉孝,为人夫不能忠心一意,为人父也不能给予子女应有的爱,为人老板却被员工当作仇人一样看待,甚至为人情人都不能给人一个结果。这虽然是电影主人公的失败,可是细想一下,这难道就不会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失败?
说白了,李成功不过是来源于现实社会的一个普通人物,然而却又是现实社会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身上所体现出的种种,不也正是现实中许多人身上存在的么?许多人就像他一样,为了所谓的事业,所谓的成
功,以一种貌似不得已的姿态奔波于“钱途”、仕途,混际于名利场。其中有的人在获得了一点儿钱、权、名之后便开始声犬马,吃喝享受。李成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实人,像他这样的人可谓多如牛毛!我们可以看到富人不断的摆阔,却于公益不拔一毛。高官们越来越会摆谱,却于公众利益熟视无睹。名人们不断的四处招摇,内地里却着实肮脏不堪!情、暴力、,层出不穷。这些不都是李成功式的所谓的“成功”?若影片只揭露这些丑恶,那便难以成其为喜剧了。于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另一种典型:牛耿式的普通老百姓。为了生活辛勤劳动,却会遭遇托欠工资。即使冒着受骗的风险也要向处于困境中的人伸一把手,虽然力量微薄。遭遇不顺也不丧失生活的信心。因为他们明白,生活还在继续,而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影片告诉我们:李成功式的成功只是看似的成功。牛耿式的失败也仅仅是看似的失败。成功与失败并不在于金钱地位的多少与高低,而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里状态!是一种态度!
影片的结局是完满的。牛耿讨回了自己的工资。李成功也明白了家庭才是幸福的源泉,成功的意义之所在。这样的结局无疑是皆大欢喜。这是影片给我们呈现的一个光明而美好的结局。可是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个光明而美好的结局何时会到来呢?我想,这依赖于你,也依赖于我。
治愈系这个词来源于90年代末日本流行的一种音乐门类,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人们的压力过大,自杀率不断增高,于是一种节奏舒缓为了放松心情的音乐诞生,后被称作治愈系。而当今中国也处
于经济转型的大潮中,多部影视剧都描写了当代都市人的生活重压,从杜拉拉似的外企白领到富士康门下的流水工人无一幸免。
都市各族生活状态面面观
无论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体”概括的“蚁族”、还是目前中国社会压力最大的“奔奔族”;无论是逃避社会交际的“御宅族”、还是迫于住房压力而蜗居在集装箱里的“柜族”;无论是“毕业就失业”但仍要寒窗苦读的“学生族”、还是借着悲惨的故事情节号啕大哭的“周末号哭族”,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都无法避免生存的压力,而看电影则成为一剂阿司匹林,能够缓解面对压力的痛。
草根喜剧缓解压力
面对众多影片,如何选择一味平易近人,老少咸宜的减压良药着实是个难题。让民工看好莱坞3D影片,他说昂贵的电影票他们支付不起;让老板看热映大片减压,他说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还要去排队买票;让知识分子看《三》减压,他说这种戏弄的电影简直是不尊重我们的智慧;让白领《杜拉拉》减压,他说这种电影越看越郁闷。影评高的电影
终于《人在囧途》在今年六月上映了。这部投入不足八百万的小成本喜剧电影,上映不到一周就收回了一千八百万的票房,究其原因不外乎它强大的治愈功能,以至于2000余名富士康员工和众多高考的考生
看后都产生了重大的反响。虽然没有华丽丽的大牌明星、没有令人咋舌的巨额投资,更没有俊男靓女纸醉金迷的童话爱情,但足以温暖人心、给人欢乐。
每个人都是“李成功”
“我就起了个名字叫成功,你看作为老板吧,那也是一人功成万骨枯,我勾心斗角挣点钱容易吗?底下几百号员工等着我养活呢,他们在背地里给我起绰号,叫我灰太狼。我也不是好儿子,我爸走的时候我没在他身边。我也不是个好父亲,我到我女儿学校去开家长会,他们班主任不认识我。作为丈夫,背着老婆小三,我也不敢告诉她。作为情人,我不能给她任何结果,我也不是个好情人。”
这是影片中徐峥扮演的李成功说过的一段话,句句平常却道出了他的内疚和无奈。而这段话也刺痛了许多人的软肋,因为这种内疚之情恰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我们的生活也许正像这部电影的名字,人在囧途,也许你为了生计奔忙太久忽略了家庭,也许你被众人捧到高处忘了陪你共度难关的妻子,也许你见过太多的丑恶而不敢相信人性的善良……而这一路除了荒唐、搞笑、迷失、疲惫,还将有一丝悔过。
电影看罢或许某些几年没回家的“奔奔族、麦当奴”决定今年过年要回家看看父母。“大款、老板”推掉了晚上的应酬回到家跟妻子吃晚饭。而“柜族”“蚁族”终于明白给女友承诺和信心比房子更重要……。在片中王宝强扮演的牛蛋就是生活中最粗糙但最普适的真理,他说的都难听但最终都会应验,他让许多人鄙夷但他却最终改变了一个成功人
士的态度。他给犯了错的李成功许多惩罚,也让他得以醒悟而囧途知返。
想到这里突然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有治愈的功效,120分钟80个笑点很强大,但最强大的是在阵阵爆笑后观众能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观众从王宝强感化徐峥的过程中也同时治愈了自己生病的心。
电影放映之前,看到《人在冏途》的宣传海报上“公路电影”四个字时脑子有片刻的停顿。文艺小资最熟悉的公路电影莫过于文德斯的公路三部曲(《爱丽丝漫游城市》、《歧路》和《公路之王》,流浪与疏离是那位电影诗人光影世界里的永远主角。另一位公路之王就是美国的凯鲁亚克,根据他在公路上的七年流浪生活,用了二十天在打字机上敲出了那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小说《在路上》。而这部《人在冏途》也称之为“公路电影”,导演和监制是两个香港人,叶伟民和文隽,主演是“傻根”王宝强和徐峥,这个阵容即便是不看电影也知道里面充满了笑料,这笑料绝对的中国。别指望它有凯鲁亚克式的离经叛道,也不会有文德斯的诗意和优美,好吧,姑且称它为中国式的公路电影,你要是只准备来好好的笑一场,也许就不会很失望。
《人在囧途》中的女主角喜剧的哲学就在于它轻盈的翅膀总是长在悲剧沉重的肉身上,让你笑的时候眼中带泪。这两年诸多小成本喜剧不受人待见,主要原因就是它轻盈的没有了重心,观众想笑的时候又觉得自己笑的滑稽,喜剧的没有效果。从香港电影市场摸爬滚打出来的文隽似乎很深谙这个道理,把故事的背景放在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牛奶与春运这两大主题上,这两大主题很投机取巧,然而够沉重却不够新鲜,要使观众耳目一新,就看电影怎么在“轻”上做文章了,也就是怎么制造笑料。
不难发现那个牛奶厂就在三鹿牛奶的产地石家庄,王宝强从石家庄踏上了去往长沙讨债的旅途,为了使故事符合情理,电影舍弃了春运的重头之站广州,但那依然是春运最重要的京广线路段。和王宝强同样踏上这段旅程的还有饰演老板李成功的徐峥,一个是回家过年的老板,一个是大过年去讨债的民工,两个男人的故事。影片为了让我们笑饱,还制造了两段“假同志”戏,一段是在武汉的小旅馆里,徐峥和裸睡的王宝强挤到了一张单人床上,另一段是他们从似乎要爆炸的车子里逃出来之后,王宝强假装脚受伤,撒娇让徐峥背他。这换作是男女搭档戏倒也没什么好笑的,因是两个“非同志”的男人,还是让人觉得够笑料。
这段路程一千多公里,影片几乎玩尽了中国能有的交通工具,飞机、火车、长途客车、拖拉机、渡轮、私家车(当然没有好莱坞式的豪华型)、载畜生用的货车,两条腿的自备11路车、就连手推车在电影中也出现过一次。盘点一下国内的交通工具,没用上的几乎很少,牛拉车和骑马这两样交通工具已经淘汰了,摩托车属于古惑子,我思索着三轮车和自行车怎么让导演给忘了。
文隽也许有很多烂片,我们不妨说这部电影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和香港早期那种在七天之内就能制造一部的电影还是不一样。电影不止是追求制造笑料,故事还是下了一些功夫,讲得干净流畅,没什么大道理,但是细节上够温情。和很多好喜剧一样,片中一定有你笑不出的地方,导演让王宝强和徐峥负责冏的同时,让张歆艺扮演的“女”负责让你哭。
《人在囧途》中,徐峥扮演的是身家丰厚的老板李成功,有钞票有品位有小三;王宝强演的是讨薪的农民工牛耿,直率单纯,一穷二白。本来这两个贫富悬殊的人是不可能在旅途中相遇的,但在“春运”这个节骨眼上,一切皆有可能。于是他们阴差阳错地撞在一起,共同上演了一场包罗万象的“春运”史。
这可能是史上最囧的回乡路了,尝试了所有的交通工具。从飞机到火车、从小巴到拖拉机、从长途车到自驾车,颠簸折腾的结果,却是不得不在荒凉的野外过大年三十。
所幸,这段让人纠结到崩溃的旅途,倒是让老板李成功“囧途”知返。对之前人生反思,李成功对社会、对家庭、对下属都有了改观,因此也有了牛耿拿到债款,大家都欢喜过年的大团圆结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