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
∙【公布日期】2011.03
∙【文 号】
∙【施行日期】2011.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
(国家体育总局 2011年3月)
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和体育人才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任务
体育人才资源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体育总局党组和全国各级体育部门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以举办和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重大契机,大力实施人才强体战略,体育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体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体育人才工作投入不断加大,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果显著,体育人才整体素质与能力有较大提高。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体育人才发展水平同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仍有差距,还不能满足体育强国建设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体育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各类体育人才发展不均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服务和推动体育人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仍需不断调整和创新;体育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相对不足等。
未来十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体育强国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全面提升我国体育人才发展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紧密围绕体育强国建设的实际需求,遵循体育事业发展规律和体育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创新体育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以高层次、骨干体育人才为重点,推进体育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更好地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努力建设一支与体育强国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队伍,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强化人才强国、人才强体观念,体育人才在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体育人才队伍。体育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体育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体育人才素质显著提高,体育人才的结构更加优化。体育人才发展机制体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体育人才发展投入稳步增加,体育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人才管理工作格局不断优化。
坚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2015年以前,以完善体育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和实施体育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为主要抓手,推进体育人才服务体系创新;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推动体育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三、加大体育重点领域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体育人才队伍结构
(一)党政人才队伍
总体目标:以高层次体育党政人才为重点,继续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政、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熟悉体育事务、善于推动体育事业科
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抓好领导班子后备人才和优秀中青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政后备人才体系;加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体育总局系统领导干部交流轮岗比例每年达到10%左右。
主要措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努力把党政人才选准用好。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教育培训、交流轮岗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标准和任职条件,选好配强“一把手”。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改善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注重从基层选拔领导干部,合理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健全领导班子决策程序和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后备干部相关制度,建立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注重扩大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在更大视野更宽领域广纳贤,促使优秀后备干部脱颖而出。严格要求、导向鲜明、动态管理、监督有效,保证后备干部健康成长。重视将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统筹抓好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类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全民健身服务和管理人才队伍
总体目标:适应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需要,满足人民众体育健身需求,加大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规模,到2015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以上;到2020年,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50万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5万以上。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发展壮大各级、各类众体育组织管理人员队伍,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真正发挥各级、各类众体育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众体育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生活化、经常化。
健身资格证 主要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吸引、组织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严格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逐步做到营利性体育健身场所和指导高危项目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持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作。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健全注
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志愿服务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加强对体育志愿者组织的指导、管理,建立完善体育志愿者激励机制。加快体育健身休闲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实施众体育组织管理人才培养专项计划。
(三)竞技体育人才队伍
总体目标:围绕进一步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利用政策杠杆,完善各类竞技体育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各类竞技体育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