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函〔2014〕119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国办函〔2014〕119号《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本预案工作原则是:坚持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至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科学、规范、高效、协调,统筹应对、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公开透明、信息共享、社会参与,追究责任、保障救助、恢复重建。
1.5事件分级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影响程度和应急资源投入情况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其中,Ⅰ级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事件分级是指导应急响应的重要依据,也是组织指挥、资源调配、应急措施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2组织指挥体系
2.1国家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是国家层面的组织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组织指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统筹协调应急资源,指导地方应急工作,发布应急信息,组织应急演练等。
2.2地方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地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是地方层面的组织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组织指挥本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统筹协调本地区应急资源,指导现场应急工作,发布应急信息,组织应急演练等。
2.3现场指挥机构
现场指挥机构是指在突发环境事件现场设立的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信息收集、评估、指挥、协调、报告等工作。
3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3.1监测和风险分析
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突发环境事件监测和风险分析,是科学制定应急响应措施的重要基础。监测和风险分析主要包括环境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等工作。
3.2预警
根据监测和风险分析结果,及时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单位和众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失和影响。
3.3信息报告与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与通报是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指挥机构、相关单位和众发布事件信息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事件。
4应急响应
4.1响应分级
根据事件分级和应急资源投入情况,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级别。Ⅰ级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Ⅱ级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Ⅲ级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有不同的响应措施和工作要求。
4.2响应措施
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应急处置、应急救援、应急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应急处置是指对突发环境
事件进行现场处置和控制,以防止事件扩大和蔓延。应急救援是指对突发环境事件中受影响的人员和物资进行救援和保护。应急保障是指对应急响应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进行保障,包括人员、物资、技术等方面的保障。
4.3国家层面应对工作
国家层面应对工作主要包括组织指挥、资源调配、信息发布、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工作。国家层面应对工作是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对地方应急指挥部进行指导和协调,统筹协调应急资源和应对措施,发布应急信息,组织应急演练等。
4.4响应终止
应急响应等级划分当突发环境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置,其影响得到最小化,应急响应工作得到圆满结束时,应当及时宣布响应终止。
5后期工作
5.1损害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对事件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等方面的评估。
5.2事件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和责任,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5.3善后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当及时对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善后处置,包括环境修复、救援物资回收等方面的工作。
6应急保障
6.1队伍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需要一支专业化、高素质、快速反应的队伍。队伍保障包括队伍建设、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工作。
6.2物资与资金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需要一定的物资和资金保障。物资与资金保障包括物资储备、资金保障、物资调配等方面的工作。
6.3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需要保障通信、交通和运输等方面的工作。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包括通信保障、交通保障、运输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6.4技术保障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技术保障包括信息技术保障、仪器设备保障、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7附则
7.1预案管理
本预案的管理工作由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各地方应急指挥部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加强预案管理和应急演练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