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信息茧房”现象研究——以大学生受众为例
42
基金课题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9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体大规模拍摄
短视频现象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1910879023
短视频“信息茧房”现象研究
——以大学生受众为例陶飞燕,程程,张倩倩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 滁州 233100)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各类短视频APP 相继诞生并凭借其独特的展现形式收获了大批忠实用户。短视频在丰富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信息茧房”。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以大学生受众为例,从大学生在使用短视频时出现的“信息茧房”现象入手,分析此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并对其提出建议。
关键词:短视频;“信息茧房”;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0-0042-02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短视频APP 使用用户中的特体之一,相比起未成年受众,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求知欲望,但相较于社会人员,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他们的信息辨识能力还不强。因此,本次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为了解在校大学生使用最多的短视频APP 类型,我们制作了问卷一——大学生短视频APP 使用倾向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为211份。问卷结果显示:其中82.18%的人使用过抖音。针对问卷一的调查结果,我们制作了问卷二——大学生抖音APP 使用情况调查,发放给在校大学生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48份。
二、大学生使用短视频APP 中“信息茧房”现象的表现
“信息茧房”是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概念。桑斯坦认为,信息茧房以“个人日报”的形式呈现: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和信息的剧增,人们可以随意选择想关注的话题,可依据喜好定制报纸、杂志,每个人都可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份“个人日报”,当个人被禁锢在自我建构的信息环境中,生活必然变得
程序化、定式化[1]
(一)大学生浏览、关注抖音短视频内容呈单一化抖音首页推荐的内容类型丰富,涵盖美妆、段子、旅行、运动等多种类型,用户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短视频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短视频进行浏览、点赞等操作。但由于其在使用抖音时的定式思维,他们往往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短视频进行浏览,对于不感兴趣的短视频往往会一划而过甚至进行屏蔽,长此以往,抖音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用户喜爱的内容,届时,用户在浏览经过抖音平台筛选过的“精选”视频后,会沉迷于这种单一化的推荐视频内容,与外界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进行自我隔离,造成使用抖
音定式化的情况,这就是“信息茧房”的表现[2]。
(二)输出信息受到浏览信息影响大学生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除了会使用抖音的点赞、关注等功能表示自己对于该短视频的认同,还会利用转发、评论、制作短视频等功能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意见表达就是信息输出现象。对于制作短视频这一现象,问卷二结果显示,59.77%的人拍摄抖音是为了记录生活,而其中81.98%的人在制作短视频时,会受到自己浏览过的短视频类型的影响,内容也会或多或少地与自己浏览过的短视频内容相似,即从众心理。
三、形成“信息茧房”现象的原因(一)抖音平台的个性化推送大数据时代,抖音平台可以根据用户对不同类型短视频的浏览时长、点赞、关注、评论、转发等行为来判断用户是否对该短视频感兴趣,通过大
数据分析后,根据分析结果将用户感兴趣的短视频推送至视频首页,形成“精准推送”模式。除了推送用户喜爱的短视频,抖音还有一个“不感兴趣”的操作功能,用户可通过此功能来屏蔽自己不感兴趣的短视频,抖音平台也会根据用户的这个操作减少对此类短视频的推送。另外,抖音还有同城推荐功能,以此来提升用户对抖音平台的喜爱度和依赖度,从
而加速“信息茧房”的形成[3]
(二)大学生选择性接触抖音推送短视频大学生使用抖音,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最新潮流,因为抖音是一个多元化平台,里面的短视频从生活小事到社会时事,从美妆护肤到运动健身,从旅游记录到学习打卡应有尽有,是大学生用来了解社会潮流以及记录生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抖音平台推送短视频类型很多,大学生可以在众多短视频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观看,进行消遣娱乐,即选择性地接触抖音平台推送的短视频,抖音则会通过数据分析持续不断地为大学生推送与之前的选择相关的内容。
第11卷第20期
Vol.11 No.2043
四、抖音“信息茧房”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一)成为“单向度的人”
抖音平台涵盖的短视频类型看似多样化,包括美妆、段子、旅行、运动、书画、游戏等多种类型。但用户在使用抖音时并不会对平台所有的短视频内容照单全收,而是有选择性地浏览短视频,于是他们在“信息茧房”中被束缚,在这个“信息茧房”中,用户视野会变得狭窄,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不认同的声音和现象,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只关注自己喜爱的内容,不关注其他内容,长此以往,会逐渐成为一个“单向度的人”。
(二)加重“沉默的螺旋”现象
抖音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即评论功能,一个短视频是否受欢迎,除了看点赞和转发量,评论的数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评论区往往反映了用户对于短视频的看法和观点。然而,问卷二显示,59.91%的人不会在短视频下面评论,其中60.15%的人选择不评论,但会选择给认同的观点点赞,虽然没有对短视频进行评论,但是点赞也是一种参与讨论的行为,这说明他们对于已有的评论表示认可和支持。而根据抖音的使用规则,点赞数越高,评论所处的位置也越高,下一个浏览到该视频的人就会先看到这个被大众“认可”的评论,下意识地认为这个评论是正确的,从而参与讨论,认同该观点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而点赞数和参与度较少的观点会因为不易被用户看到,参与讨论的人越来越少,从而形成“沉默的螺旋”现
象。
在抖音为用户量身制造的“信息茧房”中,兴趣爱好相同的用户所刷到的短视频类型是相似的,因此有很大概率刷到相同的视频,在这种情况下,视频下方的评论大多是由这些爱好相同的人评论的,他们的观点被其他刷到该视频的人看到,用户一旦觉得这些观点是自己认同的,就会下意识地点赞或参与讨论。这样,前排评论都会被喜爱此类型的人占领,不同的观点越来越难被看到,从而加重了“沉默的螺旋”现象。
(三)被虚假信息迷惑除了消遣娱乐,有部分大学生使用抖音是因为它更新快,紧跟时事热点,可以让他们及时了解社会变化,但抖音上的信息大多难辨真假。抖音特有的音乐加视频并配以字幕的展现形式,很容易让大学生对于其呈现的内容深信不疑。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隔离,这时,大众能与外界沟通的声音就是媒体和各类信息平台,抖音就是大众接收信息的一个重要平台。问卷二显示,50.45%的人在疫情期间接收过假消息。而由于对这些内容表现出了关注,抖音就会推荐类似视频到用户首页,轰炸式的信息叠加会让用户对该类信息的信任度更高。
(四)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
问卷二结果显示,45.95%的人在睡前使用抖音,6.76%的人在上课时间使用抖音,在不适当的时间使用抖音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其中,55.41%的人表示自己的睡眠时间减少,64.41%的人表示
学习受到了影响,而36.04%和35.59%的人分别表示抖音影响了自己与亲人朋友的情感交
流,令自己变得浮躁。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课业任务虽不像中学那样繁重,但还是有自己对应专业的学习要求,如果课上没有认真听讲,课后没有复习,甚至还因为沉迷短视频影响了睡眠质量,使他们不仅没有学到知识,还对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关于合理使用短视频APP 的建议(一)平台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和审核机制
短视频平台在分析用户偏好时应该做到精准化和全面化,不能将用户的喜好作为唯一推送依据,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紧跟社会热点,在用户浏览视频时见缝插针地将一些正能量、公益性或主流价值观的短视频推送给用户,让用户在休闲娱乐时接受主流价值观。同时,平台要加大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力度,阻止虚假、低俗、负能量信息的传播。
(二)大学生本身要加强媒介素养
“信息茧房”形成的主要因素在于用户的个人偏好,如果我们跳出个人偏好的圈子,学着接受不同的信息,那么就不是我们被技术束缚,而是让技术为我们服务。大学生在使用短视频APP 时要认识到“茧房”对自己造成的消极影响,摆脱对于媒介的依赖,回归生活,拓宽自己的视野;在阅读新闻时,要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拒绝虚假、低俗、
博眼球的新闻[4]
(三)合理规划使用短视频APP 的时间大学生应该明白,短视频平台只是自己获取信息、进行消遣娱乐的平台之一,而不是唯一,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消遣娱乐方式不能过于依赖短视频。同时,大学生应该走出媒介营造的社交圈,多将自己的社交重心放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上,更好地认识社会。在使用短视频APP 时,可以自己设置规定的使用时间,以免过度沉迷短视频。
六、结语
短视频app开发短视频平台的诞生,为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方式,也是我们获取外界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之一,在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知识储备。但我们在使用短视频APP 时,要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打破个人偏好习惯,不能被平台所推荐的单一化信息包围。尤其是对于大学生,他们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要学会独立思考,认识到自己可能处在“信息茧房”的环境中,学会“破茧”。
参考文献:[1]  [美]凯斯·桑斯坦.信息乌托邦[M].毕竞悦,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5.[2] 冯子亚.抖音APP 的“信息茧房”效应研究[J].
视听,2019(12):173-174.[3] 王海燕.抖音的算法推荐特点分析[J].硅谷,
2018,004(020):21-22+33.[4] 林琳.浅析网络时代的“信息茧房”现象与“破茧”
方法[J].新闻研究导刊,2019(05):67-68.作者简介:陶飞燕(1996—),女,安徽安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信息茧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