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范文(精选5篇)
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范文(精选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1
一、组织领导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统一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组织和经费保障。
由全国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发动具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专家,组建心理救援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协调下,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针对不同人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实施帮助者和受助者均应当注意避免再次创伤。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为受影响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心理危机干预;
3.积极预防、减缓和尽量控制疫情的心理社会影响;
4.继续做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
(二)工作内容。
1.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及时识别高危人,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如自杀、冲动行为等。发现可能出现的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报告,并提供建议的解决方案。
2.综合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培训和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4.做好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社区照护工作。
(三)确定目标人和数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人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级人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
第一级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第二级人: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第三级人:与第一级、第二级人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第四级人: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相关人、易感人、普通公众。
(四)目标人评估、制定分类干预计划。评估目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普通人;对高危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五)制定工作时间表。根据目标人范围、数量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数,安排工作,制定工作时间表。
四、组建队伍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可单独组队或者与综合医疗队
混合编队。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可有临床心理工作人员和精神科护士参加。有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入选。单独组队时,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
(二)心理援助热线队伍。以接受过心理热线培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志愿者为主。在上岗之前,应当接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心理援助培训,并组织专家对热线人员提供督导。
五、工作方式
(一)由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家及时结合疫情发展和人心理状况进行研判,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与督导,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宣传教育。
(二)充分发挥“健康中国”、“12320”、省级健康平台、现有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和多种线上通讯手段的作用,统筹组织心理工作者轮值,提供7x24小时在线服务,及时为第三级、第四级人提供实时心理支持,并对第一、二级人提供补充的心理援助服务。
(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根据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的需求和实际困难提供社会支持。
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2
一、组织领导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市卫生健康委负责辖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并提供必要的组织和经费保障。
安徽疫情啥时候能结束省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全省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发动具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专家,组建省、市级心理危机干预和救援队伍,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一协调下,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以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针对不同人实施分类干预(附件1),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实施帮助者和受助者均应当注意避免再次创伤。
(三)心理危机干预坚持属地管理为主,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三、组建队伍
(一)省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建以省、市级副高以上职称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健康专家为主的省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附件3),指导各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专家组成员可单独组队或者与综合医疗队混合编队,前往各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市级心理救援医疗队。组建以精神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相关协会(学会)中具有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经验专家为主的市级心理救援医疗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救援工作。
(三)心理援助热线队伍。以各市、县(市、区)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为主,根据工作需要增加接受过心理热线培训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志愿者,提供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服务。
(四)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作用,鼓励专业人才及社会力量加入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为众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咨询、疏导和危机干预等心理支持。
(五)基层工作者队伍。全面发动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等基层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动向辖区各类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转介心理障碍患者,积极预防、减缓疫情的负面心理社会影响。
四、主要措施
(一)及时识别高危人。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目标人范围数量,开展目标人评估、制定分类干预计划,制定工作时间表。重点识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居家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的心理高危人,对高危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避免事件的发生,如自杀、自伤、伤医和其他冲动行为等。对普通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现可能出现的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向所在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案。
(二)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各市要充分利用“视频培训”和“掌上办公”等方式,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各级职能部门一线防治人员、门急诊筛查的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参加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等工作的人员、村居(社区)干部及网格员,以及在政府相关部门
参加指挥、组织、协调工作的人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服务。
(三)强化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就诊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向住院和就诊患者免费发放心理关怀卡或告知(附件2),加强医患间的交流和沟通,避免因患者冲动而对一线医务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医疗机构要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监测,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合理制定工作时间表,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减压。
(四)设立应对疫情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各市依托精神专科医院,整合教育、民政等部门和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开通疫情应对心理援助专线,组建热线技术专家组,在上岗之前,要对接线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心理援助培训。统筹组织心理工作者轮值,每条热线至少开通2个坐席,提供 24 小时在线心理支持和心理援助服务,定时分析汇总来电咨询信息,了解掌握公众关注热点和各类来电人员心理状态,做好评估和预判。发现突出问题或可能发生应激事件时,要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