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喝彩(hè) 濒临(bīn) 坦荡如砥 锐不可挡
让下面快速有水的句子B.佃农(tiān) 窒息(zhì) 因地制宜 络绎不绝
C.酒肆(sì) 差使(chāi) 惟妙惟肖 连绵不断
D.屏息(bǐng) 国殇(shāng) 诚惶诚恐 弹精竭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花同学遇到了难题,不好意思麻烦老师,只好礼贤下士请教同学了。
B.浏览是一种读书方法,其妙处就在于一目十行,断章取义,快速提取信息。
C.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D.客观分析失败的前因后果,认真吸取教训,然后重蹈覆辙就一定会取得更大胜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中国石拱桥》选自《桥梁史话》。茅以昇,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
C.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D.《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二、句子默写
5.古诗词默写
(1)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导致最终衰亡,所以孟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杨在重阳节陪父母登华山,面对夕阳映照下的满山秋,他不禁想起了王绩《野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6.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摄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节目,在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
我们学校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聚焦热点)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为了“保留手写汉字之美,传承汉字文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今年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媒体打响了汉字保卫战的又一,每个周五晚上成了观众们自发的听写时段。有专家表示,听写大会重新激发了人们对汉字和中国文化的热情。汉字听写大会在展现汉字魅力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汉字书写“渐行渐远”的感慨:在输入法替代手写之后,提笔忘字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在这个键盘代笔、屏幕代书的网络时代,汉字究竟何去何从?问题已经纠结得够久了,如今这一节目的播出终于又引发了国人书写汉字的热情。
(2)(妙解汉字)汉字的魅力,除了形美、音美外,还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例如:“令”:“今”天努力一“点”,明天才有资格指挥别人。“起”人生的每一次提升,都是由自“己”
“走”出来的。请从下面汉字中任选一个,说说“汉字中的哲学”。
备选汉字:仙 俗 男 劣
(3)(传达心声)仿照下面示例,也试着选一个汉字作为你的年度汉字,并简述选举的理由。
示例:“忙”当选为我的年度汉字,这一年,是忙碌的一年,我忙于学习,忙于锻炼身体,忙于提高自己……在忙碌中我寻快乐,享受收获之美。
四、课内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见曦月(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_____)
(3)良多趣味(_____) (4)属引凄异(_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作者写三峡秋天的景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10.从全文看,文末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1.请说说诗前两句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12.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六、现代文阅读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
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