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歌;伴奏;体裁;风格
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
国兴起的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等作曲家为
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高潮,成为这一时期与教堂音乐平分秋的重要
音乐体裁,是其确立、发展、繁荣的时代。而歌德、席勒、海涅等
伟大的文学家所创作的无数优美的诗歌,为艺术歌曲的产生、发展
奠定了基础。歌德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野玫瑰》、《魔王》、《山峦沉寂》、《图勒的国王》、《欢乐的痛苦》,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我的影子》、《离别》、《莲花》、《罗
雷莱》,席勒的《渔童》,雨果的《当我入梦》,缪勒的《紫罗兰》、《报春花》等等,都成为了日后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德奥的“艺术歌曲”最初受到法国歌曲的影响,到18世纪下半
叶和19世纪初,来自英国的浪漫诗人华慈华斯・柯尔律治的抒情短诗,以及罗伯特・彭斯的苏格兰民间歌谣和叙事诗歌,均给德奥艺
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以很大的促进。此外,德国作曲家勒韦作的
叙事歌对艺术歌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1818年
他根据赫尔德翻译的苏格兰叙事诗歌《爱德华》所写的歌曲,采用
节拍、调性、德语表情符号以及钢琴织体的对置手法,将爱德华弑
父后与母亲的对话描绘出来,这种音乐与传奇相结合并体现出其中
强烈的戏剧性,正是当时德奥浪漫主义者所热衷的。而舒伯特将艺
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最终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因
此可以说,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和马勒,甚至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的。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善结合
二、丰富的钢琴伴奏及其表现力
舒伯特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着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重要手段,其艺术表现力可以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地。由于古典乐派作曲家拘泥于形式,过于追求匀整与逻辑美,因此,古典乐派艺术歌曲的伴奏往往是和声或节奏的烘托,而舒伯特
则赋予钢琴伴奏以音乐形象性,使得歌词、旋律、伴奏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相辅相成、意境完美。比如,《魔王》中急迫的马蹄声、寒风的呼啸声、《纺车旁的玛格丽特》中纺车的不停旋转或中断声、《往何处去?》中的潺潺流水声、《邮车》中的号角声、《水上歌声》中闪耀金光的波影荡漾、《鳟鱼》中小鱼欢快地畅游以及跃出水面
的景象等等,都无一不在伴奏中被烘托得惟妙惟肖。然而,舒伯特
并不满足于这种外在景物的描写,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对自然界
的内心感受与其人物性格的密切联系,常常得到深入的挖掘。比如,在《美丽的磨坊女》中,作为主人公的唯一“伴侣”、“安慰者”
和归宿之处的小溪,被赋予了一定的人物性格;又如,在《冬游》中,菩提树、霜雪、乌鸦和风中的旗,与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密不可分,
部首字典由此引起了种种的痛苦和联想。所有这些都在歌曲的主旋律和伴奏
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说,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伴奏
不仅起到了烘托情境和气氛的作用,而且始终同歌唱旋律处于同样
重要的地位,正是二者的巧妙结合,形成了钢琴与歌唱的二重奏,
进而成为了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完美整体。
三、作品体裁的多样性
舒伯特通过对不同题材语词的仔细琢磨,为每首歌曲寻到了揭示其情感含义的最佳体裁形式。其常用体裁主要有分节歌、通体歌
和声乐套曲。
不仅如此,舒伯特还根据歌词内容和情感表现的需要,将具有分节歌式的歌曲体裁进行了发展,大胆采用改变调性、和声、钢琴织
体及速度等手法增加其表现力。比如《鳟鱼》的首尾两段都以表现
明朗、欢快的大调性旋律为主,而为了体现叙述性的语气和为了注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重戏剧性的过程描写,作品的中段则采用了小调性;又如《菩提树》
第二节,同一旋律出现在了小调性上,而后半部分则又回到大调性,好像“副歌”一样。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作品第三节的旋律、伴
奏都做了相应的变化,形成音乐材料上的鲜明对比,从而获得了更加强烈、直觉的艺术效果。
声乐套曲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舒伯特的声乐套曲是通过有情节的故事组成的一组歌曲,因而既可以整套演唱,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歌曲个别演唱。舒伯特作有两部声乐套曲,即《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共由20首歌曲组成,适合于用年轻、明亮的声音演唱,特别是抒情的男高音和男中音最为合适。《冬之旅》由24首歌曲组成,描写了一个冬夜离去的旅人孤寂凄苦的心情,其中包括对过去温馨甜美生活的回忆和现实处境的无奈。纵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不论歌曲内容还是创作手法都更加丰富,技巧运用更加自如,大大提高了声乐套曲的创作水平和艺术地位,推进了声乐套曲的发展步伐。
四、精美细腻的演唱风格
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音乐会通常采用音乐沙龙式,艺术歌曲的演唱也不例外,一般在宫廷或音乐沙
龙里进行,观众人数不多,演出场地小而高雅,往往只有一架钢琴伴奏。由于歌唱者与听众的距离较近,因此,主要依靠音乐表现、语言表达以及声音控制等三方面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容。舒伯特的一些艺术歌曲虽然篇幅短小,但情感表现则要求细腻,艺术处理必须准确。篇幅较大的歌曲(如《魔王》)往往要表现几种人物形象,这就需要演唱者在短时间内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只有通过清晰的吐字、细致的语调、多样的音,才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把握精美细腻的演唱风格,是解读舒伯特艺术歌曲灵魂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既充满了青春梦幻般的美丽和浪漫,又富有人世间的忧郁和伤感;既表现了理想主义的纯正和光辉,又包含着大自然的神圣和庄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将歌曲创作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密切配合、水融、感情真挚,开创了西方艺术歌曲创作的新纪元。
[摘要]舒伯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位以歌曲创作而著称于世的作曲家,享有“歌曲之王”的美誉。本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进行
了简要分析,并结合艺术特征探讨了其歌曲的演唱。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艺术特征
一、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
舒伯特,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1797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教
师家庭。舒伯特的创作涉及到艺术歌曲、交响曲、室内乐、清唱剧、歌剧和宗教音乐。作舒伯特的一生穷困潦倒,思想上受压抑,爱情
上不顺利,这忧郁和痛苦的感受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体现出来,但他
大部分的作品表现的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关联词都有哪些
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1、钢琴伴奏的表达功能
在舒伯特之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部分常用和声节奏衬托旋律,它只是演唱者的辅助工具,处于从属地位,而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部分不再是简单的伴奏。它与诗歌、旋律的地位是平等的,能表现出诗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共同承担着对作品内涵的表述和情
境的塑造。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歌曲表现的是玛格丽特在纺
车旁思恋浮士德时心神不安的情境。在钢琴伴奏中,右手所弹的旋
律是由一组组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分解和弦。这种6/8拍节奏下所奏
出的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给人以强力的动感,形象地描绘出少女
五一法定假日是几天手摇纺车转动的动态。还有在第二段的第四句“和他亲吻”时,钢
琴伴奏突然从连续流动的十六分节奏音型变为连续三小节的和弦伴奏,音乐戛然而止,表现出少女停下手中的纺车,沉浸于幸福遐想时,极为激动的情感。此外,《魔王》中用三连音来描绘急切的马脸大适合什么发型
蹄声、《邮车》中嘹亮的号角声等等,都在伴奏中表现出来,用钢
琴描绘地惟妙惟肖。
2、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
3、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
舒伯特在创作中注重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他的大多艺术歌曲运用了德意志、奥地利等民间音乐中的音调。例如《野玫瑰》,就具有浓郁的德奥民间歌曲的特征,音乐流畅、明快、淳朴。《纺
车旁的格蕾欣》歌曲是以分节歌的形式来创作的,作品中使用了较
多的重复乐句,这是德国民间歌曲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春梦》
中的第一部分旋律具有非常典型的奥地利民歌风格,运用了主、属
和弦的分解来构架旋律,使旋律流畅而具有歌唱性。
4、变化分节歌形式
怪物猎人p3武器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曲式运用了分节歌形式、变化分节歌形式、三段体形式和通体歌形式,但最常用的还是变化分节歌形式。变化分
节歌是在分节歌的基础上,依据歌词和情绪的变化,改变调性、和声、速度等来适应歌词的变化。舒伯特往往在变化的部分把旋律作
调性变化。如《菩提树》,在歌曲的第一部分运用的是彩明亮的
E大调,表现的是对幸福生活的回忆,感觉回到故乡温暖的怀抱中。歌曲第二部分中,歌词描写的是严酷的现实,旋律则运用了同主音
的e小调。小调的运用让人有种伤感、忧郁的感受,将流浪者内心
的悲伤刻画得淋漓尽致。歌曲最后又回到E大调的旋律上,表现了
流浪者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整首歌运用同名大小调之间的转调来
刻画流浪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1、准确地表现歌曲情感
演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时应结合作曲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此外,应反复
朗读歌词,体会诗的韵律,分析诗词中每一句要表达的意境,充分
理解诗人的情感,这样才可能较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如演唱
歌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时,要表现出玛格丽特思恋浮士德时心
神不安的情绪。演唱《野玫瑰》时,要表现出少年见到红玫瑰喜不
自胜的心情。
2、注重对钢琴伴奏的认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