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
摘要:城市就是一部灾难史,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面临过不同程度不同灾难的影响。城市在遭遇诸多自然灾难时,还面临着很多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尤其在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本文主要反思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策略。
关键字: 安全规划防灾规划灾害
abstract:the city is a history of disaster,any city in the world were faced a different degre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isaster.city encountered many natural disaster,at the same time,is also facing many artificial unsafe factors.especiall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urban rapid expansion,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ity safety system.this paper mainly reflect the existing safety fact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urban security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 strategy.
key words: security planningdisaster prevention plandisaster
1引言
“现代人类若失掉城市,就将在这种形势下,处于孤立无援,无所屏蔽的境地。”[参考文献:
[1]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2005.][1]可见当代人对城市的依赖程度,这是因为城市具有“经济集中、人口集中、现代化设施集中、各种物流和信息集中”[[2] 王卫敏,景国勋,刘秋菊.城市防灾规划与综合减灾初探[j].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07(4):13—14][2]的特点。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一栋28层的高层住宅楼发生重大火灾,造成几十人死亡。2010年11月16日郑州自来水管爆破,造成市区几十万人断水,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城市与灾害并存,要时刻面临着各种灾害的威胁。然而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却面临着越来越多隐性的不安全因素。
2相关概念解析
2.1安全城市
唐山地震死多少人安全城市在各国各地区的定义有所不同。英国一般与阻止犯罪联系在一起,侧重于防卫;而日本的“安全都市”却倾向防灾,有时也使用“安全安心城市”的名称;在我国台湾地区“安全城
市”两种含义都有;大陆的情况与台湾基本相同[[3] 张翰卿,戴慎志.城市安全规划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5,(2):38—43.
[4] 袁媛,任晓崧.关于上海市防灾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8):453—456.
][3]。而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侧重于城市防灾系统。
2.2城市防灾系统规划
城市防灾系统是指城市有关部门为了防止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对城市居民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工程措施,主要有如下几部分,城市防洪、防涝工程设施;城市抗震设施;城市消防设施;城市人防工程设施;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措施等工程措施。
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隐含的灾害因素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由于我国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而与经济伴随产生的还有诸多不安全
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具有隐蔽性、致灾性等特点。这些因素在灾害发生时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损失,加大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3.1建筑”短命”现象加大地震危害
我国住宅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要求是70年,公共建筑要求是100年,但是实际上由于规划短视、设计缺陷、施工偷工减料等原因,我国的建筑寿命表现为“50年罕见、30年普遍”的短命现象。这还是在不受各种灾难影响前提下的使用寿命,要是遇到地震、暴风雪等自然灾害时,建筑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情况下建筑的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使得房屋在抗御自然和人为灾害时显得尤为脆弱,在地震等灾害中受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就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3.2居住小区“阶梯状”布局模式影响城市生命线的通畅
房地产开发商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钻一些规划法规的漏洞,比如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为了节省前后两排房屋因采光要求的间距而把最北面的建筑建的最高,即采用阶梯状的规划布局模式,小区北面道路的空间尺度高宽比大体上为1:1。发生地震等强灾难时建筑可能倒塌,建筑
废渣把作为疏散通道的道路堵住,影响了灾害时的救援,救援及时高效的话灾害损失就减少,反之则可能带来更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是因为救援通道堵死,救援无法到达市中心区,造成损失惨重。
而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越是主要的城市道路两侧建筑建的就越高。而城市救灾时的生命线都是依托城市主要道路来保障,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城市道路及两侧建筑的断面形式呈凸状式布局,这种沿道路一层皮式的高层建筑布局模式对城市主干道的安全十分不利。
3.3城市规划中城市安全与防灾用地的“能用”特征
城市防灾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后再给与考虑,比如中小学操场、社会停车场、公园等用地作为城市防灾用地,城市防灾规划具有滞后性,防灾规划用地是别的城市性质用地的附加用途,城市用地“能用”作城市防灾用地,但并不是为防灾减灾“所用”,即防灾只是这类用地的第二属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