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
文/李萍
如何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农民是乡村振兴实践的承载者、受益者,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主体,其内生动力将直接决定乡村战略的成效。因此必须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他们意识到自身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肩负的责任,意识到自我主体地位,从而不断强化其角意识,增强其归属感、责任感以及认同感,为建设幸福美丽乡村而努力。
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主体作用的意义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一项推动国富民强、脱贫致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还需要依靠广大农民才能积极推进。作为农村和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农民在乡村善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助力农村产业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发挥出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内生动力,让其能够主动、积极、自愿参与进来,享受到乡村振兴所带来的红利。
●保障农民享受乡村振兴红利的有效举措
当前,政府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主导角,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的权利未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是在与民间资本博弈过程中,农民自身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并不完善,这严重影响着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因此,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乡村振兴中落实党的“人民观”,是保障乡村振兴中农民受益主体、建设主体以及治理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
当前,一些农民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主动脱贫意识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小农意识根深蒂固。长期的农村生活使农民形成守旧心理,加之其与外界交流不多,就难以理解现代社会发展的意义,满足于当下的生活现状;二是陈规陋习积重难返。受农村风俗的影响,农民长期浸淫于传统文化的陈规陋习中,自身行为方式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勤劳致富思想的形成;三是教育水平偏低。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普遍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导致自我认知能力低下;四是脱贫致富典型影响不大。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脱贫致富的榜样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政府未能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难以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视域下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的对策
●转变思想意识,激发参与积极性
农村如何创业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农民亦不例外,政府可以将农民的各类需求转化为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但受外界环境、自身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民无法通过自我渠道将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转化为实际参与的行动。
因此,政府必须要转变农民的思想,一方面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通过新媒体、乡村广播、现场宣传等多样化手段,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思想及重大意义、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深度激发农民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农业协会等组织,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加强对种植大户的扶持,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到合作中来。同时,政府还应持续推进农村试点项目,建立先进种植示范点,邀请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给予农民指导和帮扶,鼓励农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的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动态失衡
情况愈发严重。基于城乡二元化发展的趋势,农村人口的变迁直观体现了
我国经济发展特征,也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内生动力缺失的问题。
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必须契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从根源上提高农民脱贫攻
坚的能力,不断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使其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基
于此,本文立足乡村振兴视角,从提高思想意识、营造扶贫环境、创新减
贫带贫机制、加强精神价值引导四个方面,详细探讨农民内生动力的激发
路径,以期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助力,帮助农民
实现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农民内生动力;路径
104
105
作者单位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
参考资料:
[1]曾勇.“脱贫内生动力”内涵及其激发因素的扎根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2]彭虹娅.精准扶贫背景下扶贫对象内生动力培育研究[D].
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9.
民参与示范项目的管理,由政府推行逐渐向农民主动参与转变。
●完善乡村制度建设,确保农民主体地位的正当性只有明确农民主体地位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内生动力,让农民主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首先,政府应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多层面、全方位地宣传组织法,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农民意识到自己在乡村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其合法的政治身份;其次,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参与议事,依托自治、法治、德治等手段,为农民搭建参与村级议事的平台。同时,政府要实现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建设,明确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权责,有效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营造产业扶贫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之一,乡村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是对传统农村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革新。对此,乡村产业应充分兼顾乡村优势资源,加强对自然资源、特资源及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整合,结合当地农民所具备的生产技能,利用好现有资源,开发具有本地特的产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缩小城乡二元差距,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新契机。政府要加大对金融产业的投入,盘活乡村实体经
济,在缩小城乡二元差距的同时,为当地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带动一大批农民主动参与创业,提高其内生动力。
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作为第三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由此也衍生出了一大批特小镇、田园综合体、民宿、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家乐等农业产业项目,为广大农民提供了非常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同时,政府要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功能性,通过对新产业、新业态的打造,拉动农民经济新增长点,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依照国家政策开展土地流转,以产业融合提高农民参与的内生动力。
三是引导农民兴业创业,引领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脱贫致富。农村改革是提高农村土地活力、调动农民参与能动性的重要举措。政府必须推行农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化,坚决抵制私有化,真正做到农地农用;允许土地承包者以经营权进行融资担保,从而更好地进行抵押贷款;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改革,切实提高农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农民看到发展机遇,从而主动自愿地参与其中。
●创新减贫带贫机制,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倘若只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帮扶,而农民自身缺少内生动力,无论帮扶再多,其当前面临的贫困现状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变。因此,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不仅要依靠良好的政策,营造产业扶贫的环境,给广大
农民“输血”,同时还要靠乡贤、创业带头人等,带领农民一起“造血”,从农民自身出发,增强农民“造血”能力。
政府需要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持续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完善人才引进保障机制,鼓励知识夯实、经验丰富、理念先进的农业人才回到田间地头。政府应给农业人才提供多方位的实践锻炼岗位和机会,让他们真正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服务农村、服务农业的意识和水平,真正打造一支现代化农业科研人才队伍。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贫困村试点,组建“自立发展扶贫协会”,遵循自愿原则将有劳动力、有脱贫致富意愿、有自觉性和积极性的贫困户集中起来,共同加入扶贫协会中,从而拧
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脱贫力量。对于当地已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主体,政府应积极动员其加入扶贫协会,同时吸纳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搭建农民与创业致富带头人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桥梁,真正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不仅如此,政府还可以人才引领为契机,加大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力度,构建扶贫平台,对当地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发挥人才在扶贫就业、脱贫攻坚上的重要作用。培训内容应符合农民实际需求,要真正能够用于田间地头,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出现形式主义,政府也可邀请“土专家、田秀才
”一同参与,让培训内容更接地气,切实推进农村生产组织规范化、系统化的发展,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在农村基层顺利实施。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领农民精神价值取向
虽然农民对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可转化为参与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但从本质上看,其依旧属于农民日渐提升的精神价值取向范畴。对于乡村建设而言,精神价值取向将直接决定乡风文明建设的方向,因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领农民树立正确的精神价值取向,是满足农民精神文明需求、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使其主动参与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
具体可以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挖掘并弘扬乡土文化,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优秀特质与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相结合,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实现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中精神与道德元素的占比,切实发挥民风民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增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日常生活中,党员要注意一言一行,树立良好榜样,在众中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尊重,要带头讲政治,更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道德准则,带头宣传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普通众积极投身乡风文明建设之中;三是建立乡风文明建设的评比奖惩机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以24字方针为根本评价原则,坚持全面与动态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制订出具体评价指标,以农民行为评价为核心,以硬件基础设施和活动开展进程为重点,真正做好乡风文明的科学评价工作。
通过以上几种对策,多措并举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逐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