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外史话(关于哈尔滨道外最详细的介绍)
(一)名区名甸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一个著名的老城区。凡是知道哈尔滨的人,几乎就没有不知道道外区的。就象知道北京不知道天桥,知道天津不知道三条石一样,那是不可能的。其实,道外区的历史不过百年而已,为什么会如此知名?这固然是因为老道外商业发达人口稠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遍布全省和全国各地;也固然是因
中国名街为老道外是中国东北近代崛起的国际商阜,曾经来这里做生意的国内外商人遍布海内外。笔者伪满时期出生在老道外,依我看,道外的闻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老道外有开放发达的民族工商业、反帝爱国的民主政治、中西合璧的民众文化。这样说难免有些抽象,我还是从构成老道外这个名区名甸的若干个具体的名街名巷、名港名站、名商名号、名摊名市、名银名
报、名师名校、名医名药、名会名教、名餐名娱、名俗名宇、名行名畔、名史名典、名人名事、名英名烈等等,一个一个地说,说完了大家也就知道了老道外为什么闻名于世。
先说这名区名甸。早在十二世纪初,道外区的江北万宝镇后城村就是金代首都上京会宁府(今阿城)西北边缘屯粮聚草的军粮城。江南岸道外的城区,当时还是放牧的草场和扑鱼的滩头,人称“马草甸子”。清朝统一中国之初,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发源地不允许汉族人到这里居住。以后不久,为了戍边北疆,清政府逐步取消了“封禁政策”,山东、河北和山西的汉族人开始移民东北地区,最初在道外区落户的也就是这些人。
传说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西太原人傅振基在“马草甸子”落户开荒扑鱼,由于他是最早在此落户的,而且后来又开了个大车店,来往行人在此吃饭住店很有影响,所以人们就把傅家店做了这里的地名。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山东傅连山、傅海山兄弟二人1893年在现在的南十道街开店兼行医卖药颇有名气,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傅家店”。另一种是说山东省德平县人傅宝善1890年先到呼兰县后到道外南
头道街落户开药铺,行医卖药,给牲口治病,接着其兄傅宝山也来此开客店,兼卖杂货,修车补套挂马掌,所以此地取名“傅家店”。在这三种说法当中,傅振基在此落户的时间,距离道外最早的街道延爽街和平原巷形成的年代比较久远(相差近150年),而且据史料记载傅家店到了同治年间(1793年始)早已倒闭,傅振基的傅家店其影响不大可能影响到100年以后。而傅连山兄弟的傅家店地址在南十
道街,不在南头道街,与傅家店的诞生地不符。所以我认为最后一种说法可能性较大,因为傅家店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在南头道街,道外最早形成的街道延爽街和平原巷也都在南头道街,而且傅宝善兄弟在此落户的时间与这两条街道形成的年代(1870年)也比较接近。
不管怎么说,傅家店就是道外区的前身,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傅家店产生之后,又有杨、韩、刘、辛四户在道外十四道街的位置落户,史称“四家子”。光绪末年1905年,清政府以傅家店为中心,合并四家子,正式组成道外区。所以说,道外区的前身不只是傅家店,她是由傅家店和四家子合并而成。1908年滨江厅江防同知何厚琦认为傅家店的“店”字义狭窄,而把“店”改为“甸”,从此傅家甸成为道外区最初的名称。
纵观傅家店和四家子的历史,截至1898年,其规模也不过是有几条土道、百十间草房而已,过的是十分封闭落后的封建田园生活。可是从1898年开始,仅仅3年的时间于1901年,铁路大桥在这里的松花江飞架而起,从桥上疾驶而过的隆隆的火车,打破了几千年的寂静;此后人们感觉几乎是“一夜间”这里就变
成了繁华的近代城市。街道交通、楼房教堂、商店洋行、工厂作坊、银行钱庄、报馆报刊、电灯电话、邮政电报、车站码头、餐饮服务、医院学校、文化娱乐等等,在十分短暂的十几年间就魔幻般的出现在人们眼前。为什么道外区会发展的如此之快?为什么道外区在哈尔滨几大市区当中如此闻名?
此话必须从修筑中东铁路说起。早在19世纪80年代,沙俄向欧洲中亚扩张失利,便把侵略目标转向远东,企图占领中国东北,于是
开始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帝国主义分子、俄国财政大臣维持向沙皇建议西伯利亚大铁路从中国东北穿过,既可缩短路程,又可密切中国同俄国的经济联系。此后的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赔款白银2亿两。于是,朝廷内外力主“联俄制日”。俄国利用这个机会,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放弃了辽东半岛。俄国借机向满清政府软硬兼施,说将来日本难保不再生事,俄国借地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实为一旦有事调兵迅速、出力援助。否则俄国不能再助中国矣,并拒绝与中国签订军事同盟。清廷为了与沙皇俄国签订军事同盟,达到以俄制日的目的,允许俄国横穿东北修筑中东铁路,并于1896年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密约规定俄国不得籍端侵占中国领土,中国以500万两库平银入股与俄合建中东铁路,中国政府不仅可于80年限后无偿收回中东铁路一切财产,而且可在36年后给价收回中东铁路的所有权。从这些条款看,中国没有丧失主权,而是在中国的领土上与俄国合资建铁路,这对中国是有利的。可是,弱国无外交,强盗得手之后肯定要凭借实力撕毁协定的。果然,沙皇俄国在中东铁路建成之后,将铁路沿线的大片中国领土强行划为铁路的“附属地”,大批地向这
里移居俄罗斯人,并摄取了“附属地”的一切行政管理权、司法权、驻军权等等,同时将中东铁路作为俄国掠夺中国资源、压榨中国人民的侵略工具。
但是,中东铁路的建成,毕竟给中国东北特别是哈尔滨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进步。老道外之所以发展的如此之快,主要因为哈尔滨是中东铁路向东至绥芬河(连接远东地区)、向西至满洲里(连
接西西伯利亚和欧洲)、向南至大连(连接南满和关内)的东西南三个方向的中心枢纽,而道外区则是哈尔滨市唯一在沙俄附属地之外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地区,因而这里就成为了哈尔滨乃至北满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具体地说,中东铁路的建设给老道外的发展带来三次大的历史机遇。第一次是1898年-1903年沙皇俄国修建中东铁路。修筑中东铁路是以哈尔滨为中心分别向东、西、南三个方向筑路,筑路工人多达17万人,绝大多数是从关内招募来的。这些工人在铁路修完之后,有不少人留在铁路沿线谋生,留在傅家店的就多达10000余人;此外,1900年沙俄中东铁路局将香坊、南岗、道里区变成俄人居住和行政、商业区划之后,这些地方的中国商人和平民,多数也移居到傅家店,使这里成为中国人的聚集地,人口从中东铁路修筑之前的几百人骤然增至25000余人。这种人口的增长,不是原居人口的自然增殖,而是外来人口的迁移,说明了老道外商品生产的急速发展.由于傅家店人口的急剧膨胀,1906年四家子和1909年圈河相继被划入傅家店。人口的增加和中国商人向傅家店的集聚,加上沙俄在哈尔滨唯独把傅家店一地
划在中东铁路附属地之外,这就使傅家店摆脱了沙俄对这里的商品倾销和经济管制。这也就是民族工商业为什么只能在道外这个地方才可以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而道外区也确实由此获得历史上第一次大的飞跃。
为什么唯独道外区被划在俄国附属地之外?是俄国人不想要道外区吗?不是的。中东铁路兴建之初,清政府没有意识到处于中枢地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