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乌珠穆沁旗简介(新)1
东乌珠穆沁旗简介
一、历史概况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西麓,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达527.6公里。全旗辖2个苏木、5个镇和1个国营林场。辖区总面积为4732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07万,其中,常住人口5.55万,总人口中蒙古族人口为4.56万,占总人口的64.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境旗。
乌珠穆沁系蒙古语,意为葡萄乡之人。据传,乌珠穆沁人祖先生活在新疆以北蒙古国境内的乌珠穆查干乌拉,十六世纪初期,随巴图蒙赫大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迁到了瀚海以南一带游牧,隶属察哈尔汗管辖地。
东乌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东胡、澹褴游牧部落便在此活动。秦始皇时期,乌恒、鲜卑族在此居住,隋唐时代东突厥曾活动于此,辽代为上京道乌古迪烈统军司所辖,额吉淖尔盐池辽代时已被人类开发利用,称大盐泺(广济湖),金代设置临潢府路庆州大盐泺牧司,元代属岭北行省济南王所部管辖。清初设乌珠穆沁右旗,1949年归东部联合旗,1956年设东乌珠穆沁旗建制。长期的历史演变,孕育了灿烂的
-1-
民族文化,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物产,为东乌旗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自然地理
东乌珠穆沁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南段西北山麓。位于北纬44°40′—44°46′,东经115°10′—120°07′。东与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和通辽市的扎鲁特旗及霍林郭勒市交界,南接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西与阿巴嘎旗为邻,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达527.6公里。所在乌里雅斯太镇距锡林浩特市223公里,霍林郭勒市240公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旗府乌里雅斯太镇68公里,是内蒙古继满洲里、二连浩特之后第三大国际性常年开放的边境陆路口岸,2009年国务院将该口岸列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三条通疆达海通道之一,明确为向俄蒙开放的重要窗口。
东乌旗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处于高海拔和中、高纬度带的内陆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40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0%,年蒸发量大多在3000毫米以上,是降水量的7.5倍。平均气温低,年均气温0.7摄氏度。最高极端气温39.7摄氏度,最低极端气温—40.7摄氏度,差值为80.4摄氏度。活动积温少,无霜期平均为120天。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2975小时,太阳辐射强烈,湿润度大约为0.1—0.4。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贫乏。多为沙性质地的钙类土壤,肥力差,极易沙化、退化。地区风
-2-
速大,大风日数多,年平均7、8级的大风日数为73天。
三、行政区划
乌里雅斯太镇,旗政府所在地,中心镇,是东乌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定位是打造支撑“通-霍-东”经济带和“锦-珠-乔”经济带产业发展要求的区域中心城市。辖9个嘎查,6个社区,总面积为5860.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9186人,其中非牧业人口34951人口,牧业人口4235人。2010年,牲畜头数(日历年度,下同)185588头只。
道特淖尔镇,中心镇。发展定位是旗东部具有辐射功能的畜产品交易、水资源开发利用、湿地保护、小商品集散地。辖10个嘎查,2个社区,总面积为4914.9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043人,其中非牧业人口2725人,牧业人口4318人。2010年,牲畜头数197125头只。
满都宝力格镇,中心镇。发展定位是东乌旗的东大门,矿产采选、良种繁育和草产业基地。辖6个嘎查,2个社区,总面积为8067.6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099,其中非牧业人口4414人,牧业人口2684人。2010年,牲畜头数254527头只。
嘎达布其镇,建制镇,境内有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发展定位是按照打造欧洲风情旅游名城的思路,突出商贸、旅游和仓储物流等特功能,将其建成辐射东北、华北和蒙古国东部三省的国际商贸旅游名城和
欧亚大陆桥上重要的矿产资源集散地。辖7个嘎查,1个社区,面积为4260.1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892人,
-3-
其中非牧业人口1880人,牧业人口3341人。2010年,牲畜头数171432头只。
额吉淖尔镇,建制镇,发展定位是东乌旗的西大门,煤炭、石油、天然气、氯碱化工能源基地。辖8个嘎查,2个社区,面积为5621.1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860 人,其中非牧业人口2324人,牧业人口4536人。2010年,牲畜头数136653头只。
萨麦苏木,建制苏木,发展定位是草产业基地。辖7个嘎查,1个社区,面积为7727.8平方,总人口为4573人,其中非牧业人口1310人,牧业人口3263人。2010年,牲畜头数175307头只。
呼热图淖尔苏木,建制苏木,发展定位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区和乌拉盖河流域湿地保护区。辖10个嘎查,1个社区,面积为6386.9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7172,牧业人口为4902人。2005年,牲畜头数264198头只。
四、资源状况
通辽旅游景点大全土地资源。东乌珠穆沁旗土地总面积47328平方公里,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主要以天然次生林为主,面积约27.5万亩。
矿产资源。东乌旗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现已探明三条有金属成矿带:小坝梁—钨矿成矿带;乌兰陶勒盖—奥尤特—海拉斯成矿带;朝布楞—查干敖包—白彦霍布成矿带。主要矿产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铜、铁、钨、锌、
-4-
钼、铋、金、银、水晶、岩盐、芒硝、珍珠岩、石灰岩等40多种。探明的有金属资源储量达320万吨,煤储量达365亿吨,石油资源储量2.1亿吨。
植物资源。有黄花、白蘑、发菜、山杏等美味野菜,黄芩、党参、芍药等名贵药材。
家畜资源。有乌珠穆沁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蒙古牛和蒙古马等。
野生动物资源。有黄羊、狍子、獾子、狐狸、沙狐、猞、旱獭、乌鸡、麋鹿、野猪、罕达罕等多种稀有动物。
旅游资源。东乌旗地域辽阔,天然植被保存相对完好且种类繁多,境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构成了令人
悦目畅怀的草原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历史遗迹众多,特别是与蒙古族文化相结合的民族风情旅游独具特,有著名的辽金古长城遗址——金界壕(又称兀术长城、金长城)、喇嘛峰岩画、突厥石人、冰臼坑,还有传统游牧部落最后迁徙地——乃林郭勒,以及国家一类国际性陆路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和527.6公里的边境线,构成了民族风情游和跨境旅游的优势资源。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绚烂多姿的民间艺术,素有“歌海跤乡”之称,传统的祭敖包和草原那达慕盛会,诠释和演绎着游牧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旅游景区、景点内,游客既可以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历史画面,充分领略草原粗犷雄奇的北国韵味,也可以体会历史厚重,发思古之幽情,还可
-5-
以骑马射猎,扬套马竿、赶勒勒车,品尝“天下第一羊——乌珠穆沁肥尾羊”,欣赏民族歌舞酣畅淋漓地表演。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保留了未经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符合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和趋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让人留恋往返。
东乌珠穆沁草原有着旷远纯美的自然风光和“摔跤之乡”的美誉。额吉淖尔的盐湖、乌拉盖河的苇塘、保存最为完好的游牧民族风情、寺庙文化以及底蕴浑厚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是旅游、休闲、避暑的理想宝地。
五、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0年,东乌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7亿元,同比增长3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同比增长124.8%;实现财政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8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8%,达到15570元;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3%,达到11528元,高于全盟平均水平5375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4:69:17。
“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把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夯实一产、做精畜牧业经济,壮大二产、做强工业经济,繁荣三产、做活口岸贸易和旅游物流经济”的发展思路,本着抓项目、保投资、扩总量的原则,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全面参
-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